近日,这篇报道被一家微信公众号“观天下书院”重新挖掘出来,以《美国发现甲骨文: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为题在网上传播。知名律师陈有西、著名学者王小东、前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总编辑郑维等都在微博转发了这篇文章。郑维表示:“好容易逃去了美洲还是逃不过被列强蹂躏的命运”,而王小东称:“中国能把自古以来的中国领土美洲收回吗? ”
如果这是真的,马伯庸的《殷商玛雅征服史》就不完全是意淫啦。

先来看看美国考古学家出示的证据:

据说这些甲骨文在中国新石器文化专家的帮助下被破译,如“犬”、“大”等字
下面是这些甲骨文字的含义,据英媒的报道,这是用一条狗祭祀商朝第三代君主“大甲”:

不过观察者网查证了资料,大甲应是第四代君主。

而这个符号的意思据说是“一起返回”。

至于微信公众号“观天下书院”的这篇文章,则基本没有谈英媒报道的具体内容,而是罗列了作者搜集的其他证据。观察者网发现,该微信公众号推荐了“何新时事”、“何新学术”、“何新文史”、“何新玩画”等公众号,可能与何新有关。作为一名有争议的学者,何新的观点一直未获主流学界认同,如他对共济会的研究。
这篇文章称,对于美洲印第安人是华人后裔的说法在学术界早已有之。早在1939年,中国学者陈志良就提出了殷人逃美的断想。
观察者网很容易就在网上检索到了类似的说法。

这篇文章认为,“牧野反戈”中,纣王下属在外征战的十余万精锐部队后来去向不明,而据《中华祖先拓荒美洲》一书考证,这十余万部队连同家眷以及奴隶共25万余人,经历九死一生,飘洋过海来到了美洲。
文章还从航海技术上考证,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海龟的龟壳,另有产于马来半岛巨龟的龟壳,这说明殷商时期,中华民族的就能进行远洋航行了。为什么这样就行了呢?文章给出了一个证据:“在2010年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群岛一些自认为是中国人后裔的勇士,为了证明他们是中国人的后裔,不借助于任何现代技术,就用一只独木舟,白天靠太阳晚上着星星来辨识方向,靠着风力和洋流作为动力,靠着原始的捕捞方式作为食物供给,经历4个月,飘洋五万公里,成功的于中国福建沿海海滩登陆。”
最后,文章又从文化上试图证明。主要的例证是:1863年,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历史档案馆里,发现了300年前记载的玛雅人自称从“海上神路”而来。在 1922年,中华民国驻智利大使欧阳庚看到公使馆房后有涕竹,而涕竹是产于中国福建等地的植物。1975年从加利福利亚海底捞出一个重达152公斤的石锚,经过年代鉴定已有3000年的历史,经过地质学家的鉴定,该石锚的质地和中国台湾的灰岩一样,而在中国也曾经出土了同样造型的石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