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听雨三境界 / 秋萱

(2013-02-24 15:18:54) 下一个


听雨三境界

 

作者: 秋萱

 

朗诵: 毛毛雨儿

 

            无意间读到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阕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听雨的心境不同,意境也不同。 少年听雨,在歌楼,有红烛照耀,有罗帐轻舞。少年的浪漫情怀便有一个“昏”字勾勒出来。“少年不识愁滋味”,即便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这样的意境,为下文的中年颠沛流离、晚年孤寂凄凉做了绝好的铺垫。

 

            壮年听雨,地点已不再是歌楼,客舟便有了漂泊他乡、居无定所的寓意。那时听雨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水天辽阔,风急云低,江上秋雨潇潇,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在悲鸣,正是词人自己的影子。此时的作者颠沛流离,寂寞难耐,肠断天涯,抑郁难平,与少年听雨的意境已大相径庭。

 

            老年听雨,人至暮年,两鬓斑白,心中早已过尽千帆。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戛然而止。蒋捷的这首词用简单的三幅听雨图便勾画了一生。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被浓缩在听雨中,便有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意境。三次听雨,百感交集,道尽了词人 一生的遭际。

 

            如今我回到家乡,再听当初的雨,歌楼可在?红烛可在?虽然雨声依旧,可是雨,已是不同的雨;人,也是不同的人。“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际遇不一样,环境变了,心情也随之变了,中年听雨似乎多了一些飘泊沧桑感。 “鬓也星星”时再听雨,或许壮志豪情被岁月磨尽。我希望自己有气定神闲的淡然和洒脱,而不是老年寂寞凄凉的感怀。再去小楼听雨,依旧是甘之如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毛毛雨儿 回复 悄悄话 是啊,星星说的没错。秋萱的这篇文字就透着风雅。很美。
星星的文字也一样啊。
毛毛雨儿 回复 悄悄话 种种原因,好久没有朗诵了。
最近一次生病在家康复,倒是给了我一些时间,做了几个朗诵。呵呵呵。。。
谢谢娅米美言。
*小星星* 回复 悄悄话 心静时,听雨是一件风雅之事,听你的朗诵却是一种享受。
朗诵的真好,有一种小楼听雨的别样味道。

娅米 回复 悄悄话 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听你的朗诵。优美大气的声音。喜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