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详的生活
-- 归乡笔记之一
作者:娅米 朗诵:毛毛雨
八月回国,刚回来的最初几夜,梦里竟然总是在告别。告别,一个挂着泪珠儿的词。
回来之后,一直理不清心绪。很多感受,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自相矛盾。起初也许是落寞惆怅的一种感觉,转念再想,又觉得是平和安详合乎自然的。比如某一个下午的一场阵雨,打湿了楼群之间的石板路,有一对父子撑着伞由湿漉漉的小径上走过。这让我想起了路灯亮起来的时候,雨丝在灯光下细线一样地划过的情景,街灯幽暗清冷地照着浅浅的暮色,散发一种清凉的宁静。多少年多少年之前,我也许就走在这样一条小径上,远远望见家里的窗口亮着一盏灯,灯下有母亲做好的饭菜等着我。
但是,我不在家的这二十年,阵雨过后的黄昏必定也有着相似的景色,路上走着不同的人,那些人奔向不同的窗口和灯光,花也一样在各自的时节准时地开放。父母家楼下的无花果树一年一年地长大,我每次回去都看见同样的果实,好象今年的无花果也就是两年前,四年前甚至更多年前的无花果。卖水果的小卡车每个夏天的中午都来,停在树荫下面,湿热的海风吹来海上的气息,那气息覆盖着车上的水果,海与水果与树上噪耳的蝉鸣混合成一种熟悉的夏天的味道。这之间中断的只是我踏在小路上的脚步,小路周围的生活沉静辽阔地一路向前,生死有序,什么也未曾中断。落寞的只是时光变迁带给我自己的感觉,安静平和或者热烈地进行着的,是永远合乎自然的生活。
有时早上陪着母亲去早市买菜,穿行在一个一个菜摊之间。一条街道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瓜果,黄瓜,豆角,茄子,葡萄,水蜜桃,西瓜,对虾,海蜊子,…,甚至还有卖睡衣袜子的。早晨的空气里有一种海滨城市特有的饱含水份的湿重黏稠,可是人们擦着汗面色从容地一个小摊一个小摊地慢慢往前逛,不时问问菜价,遇到合适的就停下来称两斤。一个小男孩站在一大盆活蝎子前面,一口气吃掉五只油炸蝎子,据说油炸蝎子可以治疗中风,可是那个小男孩活蹦乱跳的。再走几步,又看见一个胖胖的中年女人当众训斥她的一只小白狗。那个女人睡足了觉,气色饱满,象骂一个孩子一样厉声喝斥着她的小狗,小白狗只有小板凳那么高,委委屈屈地趴在马路牙子上,动也不敢动。过路的人见了,就看一眼女人再看一眼小狗,然后微笑着走开。
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的生活,十足人间烟火的味道,远比去大型超市生动有趣。过去的生活,就在这样的场景里,一一复活显露陈迹。那些没离开的人,那一部分没有改变的生活竟然带给人一种安然守命的顺服感。顺从于自己的命运,活得没有抱怨,自有安详之态。
是谁说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xx党就最讲认真”? 哈哈哈。。。俺还的确有这个认真的毛病。
你喜欢这个新版本我也就满意了。呵呵呵。。你的直率促使我学了些新东西。谢谢啊。
娅米,
谢谢你的解释。嗯,的确我通篇的基调是根据后半部分的市井生活的描述而来的。我尽量采用了自然,平和的口气来表现那种淡然从容的生活和与之相谐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没有照顾到文章的前半部分略带忧伤的情感部分。这是个很好的经验,我想以后会在这方面引起注意,照顾到前后文不同的情绪,更准确得把握和处理好全文诵读的不同基调。如有时间,我将试着重录一遍。
再次表示感谢!
不是你理解错了,你朗诵得很好,只是我感觉声音不够“沉”和“缓”。因为前两段,我写的时候是有些伤感的,但是伤感之中又有些开脱。我想可能是最后一段的世井生活场面的描写,让你给整篇文章一个相同的基调。
但是,文章在作者和读者两方面本来就会是有些理解上的差异的,同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不同的理解,无所谓对错。我是个直率的人,怎么想就怎么说了,你别介意。
也谢谢海上和微笑!
嗯,那天第一次读,马上就喜欢上了,决定找时间诵读。
呵呵呵。。清明上河图有很足的人间烟火味道,符合娅米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