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辽沈战役的大功臣:卫立煌和候镜如

(2012-08-04 21:59:10) 下一个

辽沈战役的大功臣:卫立煌和候镜如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之前,林彪的四野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和东北97%以上的土地。而国民党军仅有55万人,已经收缩到沈阳、长春、锦州等孤立据点,正处于或守或撤的尴尬境地。于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最关键的是锦州之战,锦州之战最关键的塔山阻击战。战前林彪对塔山阻击战根本没有信心,因而对锦州之战也没有信心。如果不是老毛多次严令其打锦州,以林彪的性格,会北上围攻长春而打援,以此消耗国军的实力,然后再伺机向南发展。


林彪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塔山虽然名为“塔山”,实际上没有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根本无险可守。在这个地方打阻击战,是兵家大忌。况且,塔山离渤海湾不远,一旦国军军舰开过来,塔山将在国军军舰的射程之内,塔山守军将受到灭顶之灾!塔山一旦失守,攻击锦州的四野军队将面临被反包围的险境,整个东北的战局将逆转。这就是林彪当时难以下决心的原因。



林彪的顾虑,老毛、老周(周恩来)是十分清楚的。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老毛和老周还一再严令林彪打锦州呢?难道说老毛的魄力大到了连这种明知不可为的战局还要为之的地步了吗?非也!


老毛知道林彪所知道的事情(林彪当然要向老毛如实汇报啦),但林彪未必知道老毛和老周所知道的事情。这就是老毛敢于冒险的原因。



老毛知道什么林彪不知道的事情呢?那就是,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和剿总副司令侯镜如!


当听到东北共军大举南下进攻锦州后,老蒋的安排是坚守锦州,牵制共军主力;南北各十几万援军,向螃蟹一样夹击林彪。应该说纯军事上没错,如果国军将士齐心奋战,50万击退(不说歼灭)70万还是有可能的。可惜,南边的“东进兵团”是个假钳子,北边的“西进兵团”是真钳子,却不听使唤,东北国民党不败才奇怪了。

辽沈战役的关键之仗是打锦州,而锦州之战的关键在塔山,但国民党军增援锦州的十余万之众的“东进兵团” ,在塔山却表现出怪异的战法,和解放军阻击部队步步为营地打了六天消耗战,还用密集队形和军官敢死队,冲击解放军由轻重机枪构成的防线。其实,塔山离锦州仅50公里,只是一片丘陵缓坡,既然林彪可以越过长春、沈阳打锦州,国军为什么不能绕过塔山?部队急行军一天就赶到锦州了。 


问题就出在“东进兵团” 总指挥 侯镜如身上,他是黄埔一期,由周恩来介绍加入共产党,参加上海起义和南昌起义,1928年被捕后转投国民党,在国军北方系军队中任职,但一直和中共暗中联络,1947年得到的指令是“耐心等待,伺机起义”。 侯镜如后来协助了中共在北平和福建的策反工作,1952年,从香港返回大陆,官至政协常委和大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等。

就这么一个人,却偏偏被蒋介石选来救火,蒋在用人上太在乎黄埔系和资历,一声校长、一个敬礼,就让老头子眉开眼笑。其实他亲任校长的黄埔早几届,因革命理想主义严重、国共合作,出的叛将最多、级别也最高。侯镜如果然在前线,打得热火朝天,出工不出活,把老蒋辛苦拼凑的“东进兵团”给折腾光为止,可怜了塔山一线年轻的国军将士,还以为自己是为国捐躯了。为迷惑部下,侯还假意私下里说:锦州进去就出不来了,所以在外面打打就算了。

东进的廖耀湘兵团不单受老蒋调遣,他也听镇守沈阳的老长官、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的话。蒋让其拼死南下援锦州,他出来了,但却去攻打林彪的后勤基地彰武了,可那边都火烧眉毛了,急不急人?!为什么?问题就出在卫立煌身上。廖兵团出沈阳前后,卫一再命令廖耀湘必须谨慎,部队如有闪失将惟他是问,并暗中命令,供应廖耀湘装甲兵团的燃料弹药不准超过一星期,使其无法快速推进。据卫立煌夫人韩权华回忆,当时卫立煌告诉她:“看他(廖耀湘)盲人瞎马怎么走。”由于卫立煌的暗中作梗,使得廖耀湘9兵团出发锦州时,14门155榴弹炮仅仅携带了158发炮弹! 新六军的11门105榴弹炮也只携带了不足1500发炮弹。而后来解放军在沈阳一地就缴获了20万发炮弹! (相比之下,四野打锦州用近千门火炮,发射十余万发炮弹。)


锦州失陷后,林彪回头就来吃廖耀湘,空中有老蒋新任的杜律明司令长官拼命呼叫:向营口方向逃跑;沈阳有老司令长官喊:快回沈阳吧。廖左右不定,连共党的战史都承认,如果廖坚决从营口突围,蒋所谓的“五大主力”之新一军、新六军是可以全身而退的。但战役态度不坚决的廖,最后窝囊地覆灭在撤往沈阳的途中。去营口还有生的可能,退沈阳,即便回去了,也是晚死两天,但廖偏偏听了卫立煌。


 


卫立煌何许人也?卫立煌1897年生于安徽合肥,出身行伍,是蒋介石中央军中善于用兵的将领之一,曾因“围剿”红军时首先率部进入苏区中心金寨有功,得到褒奖,蒋介石专门将金寨及其周边地区划为一县,命名为“立煌县”。解放战争时期,卫立煌统领蒋介石嫡系几十万大军在东北战场上与解放军作战,因而被中共列为国民党战争要犯(其实是在保护他)。全国解放前夕,卫立煌逃往香港,但回归祖国后却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相继接见,并出任新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6年,毛泽东在他的重要著作《论十大关
系》中还专门提到:“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的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当是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纵观卫立煌的人生历程,如果说,与卫立煌同任新中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傅作义是因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大功,那么卫立煌的主要贡献则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上。

抗战期间,卫立煌率部转战山西、滇西等地,立下战功,但是蒋介石对卫立煌在山西作战时与八路军的密切关系有所觉察,所以抗战胜利后借口让他出国考察,解除了他的兵权。


1947年春,在巴黎的卫立煌收到蒋介石催其回国的急电。卫知道回国后就要参加内战,便设法通过留法左派学生领袖汪德昭(卫夫人韩权华姨侄婿)向中共中央发了一封电报,大意是:“为了尽快结束中国内战,我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求与中共合作;因个人环境关系,希望绝对保守秘密。


侯镜如何许人也?早年在黄埔军校时就参加了中共,是老周的得意门生,后来是老周驾前的一员猛将。我们知道老周的一个得意之作是南昌起义,但是南昌起义是谁打响的第一枪?好像以前的史书上语焉不详。其实打响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的,正是侯镜如所率领的那个连!


南昌起义的部队后来打到广州,这时侯镜如跟随老周去了上海,因而并未跟随朱德上井冈山。1930年,由于顾顺章叛变,中央匆忙撤离上海,导致侯镜如和中央失去联系,因而脱党(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或许和叶挺有着类似的境遇,但不是叛党),万般无奈之下,投奔了冯玉祥。中原大战冯战败,侯镜如也随之被老蒋收编,被收编时好像还就参加GCD的经历表示悔过。抗战中战功卓著,又出生黄埔军校,因而受到老蒋的提拔重用。


但是在抗战时侯镜如和老周一直在暗中联系,老周指示之留在蒋营。至内战时,侯镜如暗中为中共提供了不少帮助。辽沈战役,老蒋命令侯镜如拿下塔山、包围锦州城外的解放军,侯镜如在塔山即将得手时忽然下令部队停战休整一天。名义上国军得到了补充和休整,实际上守卫塔山的解放军却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补充和休整。并且,侯镜如始终未曾要求军舰的重炮支援!等塔山第二次打到白热化、侯镜如苦苦思索如何缓解塔山的攻势的时候,锦州被解放军攻克了,塔山之战也完成了使命!



在后来的淮海战役中国军起义的两个师,都是侯镜如的老部队,都是侯镜如策反的。一直到1952年,得到老周的指示,流亡在外的侯镜如才回到了祖国。


这个情况当时是高度机密,大概也只有老毛和老周知道,林彪是不知道的。因此林彪打赢了之前他认为根本没有把握打赢的战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