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4月1日 撒母耳记下十四章

(2010-04-01 03:23:53) 下一个

约押的介入

撒母耳记下十四章一至二十节

    1洗鲁雅的儿子约押,知道王心里想押沙龙,2就打发人往提哥亚去,从那里叫了一个聪明的妇人来,对她说:“请你假装居丧的,穿上孝衣,不要用膏抹身,要装作为死者许久悲哀的妇人;3进去见王,对王如此如此说。”于是约押将当说的话教导了妇人。

    4提哥亚妇人到王面前,伏地叩拜,说:“王阿,求你拯救。”5王问她说:“你有什么事呢?”回答说:“婢女实在是寡妇,我丈夫死了。6我有两个儿子,一日在田间争斗,没有人解劝;这个就打死那个。7现在全家的人都起来攻击婢女,说:‘你将那打死兄弟的交出来,我们好治死他,偿还他打死兄弟的命,灭绝那承受家业的。’这样,他们要将我剩下的炭火灭尽,不与我丈夫留名留后在世上。”

    8王对妇人说:“你回去罢,我必为你下令。”9提哥亚妇人对王说:“我主我王,愿这罪归我,和我父家,与王和王的位无干。”10王说:“凡难为你的,你就带他到我这里来,他必不再搅扰你。”11妇人说:“愿王记念耶和华你的上帝,不许报血仇的人施行灭绝,恐怕他们灭绝我的儿子。”王说:“我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警,你的儿子,连一根头发也不至落在地上。”

    12妇人说:“求我主我王,容婢女再说一句话。”王说:“你说罢。”13妇人说:“王为何也起意要害上帝的民呢?王不使那逃亡的人回来,王的这话,就是自证己错了。14我们都是必死的,如同水泼在地上,不能收回;上帝并不夺取人的性命,乃设法使逃亡的人不至成为赶出回不来的。15我来将这话告诉我主我王,是因百姓使我惧怕;婢女想,不如将这话告诉王,或者王成就婢女所求的。16人要将我和儿子,从上帝的地业上一同除灭;王必应允救我脱离他的手;17婢女又想我主我王的话必安慰我,因为我主我王能辨别是非,如同上帝的使者一样;惟愿耶和华你的上帝与你同在。”

    18王对妇人说:“我要问你一句话,你一点不要瞒我。”妇人说:“愿我主我王说。”19王说:“你这些话莫非是约押的主意么?”妇人说:“我敢在我主我王面前起誓,王的话正对,不偏左右;是王的仆人约押吩咐我的,这些话是他教导我的。20王的仆人约押如此行,为要挽回这事,我主的智慧,却如上帝使者的智慧,能知世上一切事。”

    如果大卫显示出一些软弱,都与他的儿子有关连,而他仍然控制这个国家。时间越长,对王的权力和影响便越来越大。值得注意在十二章的拿单和这里的约押一样,要用间接的方法来向王传达他们的意思,在这里乃是编织一个虚构的故事。他们两位在这个国家的政治架构中,有很崇高的地位,拿单是宫廷先知,而约押是军队的最高统帅。他们二人当然希望说服大卫,同时也想改变他的整个处事的态度。大卫怀疑约押怂恿提哥亚妇人(19节),显示约押一定曾经与他提及押沙龙的事。

    从第一节看见大卫对押沙龙有两种想法!或者他的内心和思想,促使他有相反的两个方向。在他的思想中他相信押沙龙是谋杀者,为国家所不容,但他内心却渴望重新与他的儿子有亲密的接触。我们不应该假定约押只是关心怎样帮助王解决他个人进退两难的问题;从他教导那妇人有关押沙龙的陈明,显示约押关心国家多过关心王。他相信押沙龙是大卫生存的长子,有一天一定会成为王;大卫尚有其他的儿子(当然包括所罗门,但这阶段他仍然是个孩童),但以后的事件,表明押沙龙的个性,在全国中受人尊敬,得到广泛的欢迎。而押沙龙的流亡,却是公众不愿看到的,更坏的是它留下一次政治真空给以色列:当大卫死后,没有人被推举为继承者。我们一定记得,这一件事对国家的利益和稳定相当重要,妥善安排继承者,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论题,对君王与王室顾问也同样重要,像英国历史上的享利八世与伊利莎白的时期。人们仍然相信那年青人,他当时是王储,他虽然犯了谋杀,只要把他加冕为王储,仍然可成为像英皇爱德华六世。

    那妇人的故事是假编的,但无疑关于这类事,必有法律上的程序。这里大卫坐着为法官,好像当时地方的长官已经下了判决——或者这是她的声称。对我们看来好像颇为复杂;主要提及他的儿子及继承人问题因谋杀罪而产生危机;如果他接受正常的惩罚,便是死刑,她与直系的家人便会受苦,会丧失他们所有的财产给远嗣。这论题的要点是不对犯错者怜悯是否对这家庭公平?这妇女企图说服大卫,颁下严肃的誓言挽救她儿子的生命。

    把这个日常的诉讼案件,应用在押沙龙的个案上,是显而易见的事。没有人否认他犯了大错,但如果按照法律的严格惩罚,或是永远流亡,这样对整个国家都会受苦。每个人都知道押沙龙有理由与暗嫩争吵,看来好像群众的意见倾向于宽恕他所作的。

      一旦大卫颁下有关她的儿子的誓言给那妇人的,他必然感觉道德上有一种责任,也要颁下法律宽恕押沙龙,等于他默认约押的政局观点。无论对圣经作者和读者而言,都清楚知道押沙龙作为大卫的继承人不是十分合适的。约押是错了——不久他也改变心意——他与大卫对公众的感受和压力,都没有智慧地处理。事实上他们两人都危害着国家,因为没有协助使它稳定。

    在十七及二十节中,那妇人描述大卫时,既阿谀谄媚又带讽刺。大卫不是天使,虽然整体而言,他是个智慧和精明的君王,在此种情况下,他的行动却很愚拙。拿单的寓言带领他走向正确的方向;但约押指使的那妇女的寓言,却使他陷入错误的决定里。可能作者教导我们一个功课,大卫应该咨询先知,来肯定上帝对押沙龙的旨意;约押只是个战士,不是决定国家大事的最佳人选。也许我们也推测大卫爱押沙龙,以致使他接受自己的决定。他必须也应该坚持,押沙龙的情形与虚构的诉讼,不是完全一致的:从一开始,押沙龙并不是继承王位的适当人选。

    故此那妇人的阿谀谄媚,让我们看见一个要点,以色列的王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智慧;但大卫从开始就多方面显出他的软弱。好领袖不但要精明能干和智慧,也同时要坚定去抵挡那些从密友及大众来的错误意见;这些意见在许多情况下,都是易变和不可靠的。

押沙龙的回归

撒母耳记下十四章廿一至卅三节

    21王对约押说:“我应允你这事,你可以去,把那少年人押沙龙带回来。”22约押就面伏于地叩拜,祝谢于王;又说:“王既应允仆人所求的,仆人今日知道在我主我王眼前蒙思了。”23于是约押起身往基述去,将押沙龙带回耶路撒冷。24王说:“使他回自己家里去,不要见我的面。”押沙龙就回自己家里去,没有见王的面。

    25以色列全地之中,无人像押沙龙那样俊美,得人的称赞;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他的头发甚重,每到年底剪发一次;26所剪下来的,按王的平称一称,重二百舍客勒。27押沙龙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名叫他玛,是个容貌俊美的女子。

    28押沙龙住在耶路撒冷足有二年,没有见王的面。29押沙龙打发人去叫约押,要托他去见王;约押却不肯来。第二次打发人去叫他,他仍不肯来。30所以押沙龙对仆人说:“你们看,约押有一块田,与我的田相近,其中有大麦;你们去放火烧了。”押沙龙的仆人就去放火烧那田。31于是约押起来,到了押沙龙家里,问他说:“你的仆人为何放火烧我的田呢?”32押沙龙回答约押说:“我打发人去请你来,好托你去见王,替我说:‘我为何从基述回来呢?不如仍在那里。现在要许我见王的面;我若有罪,任凭王杀我就是了。’”33于是约押去见王,将这话奏告王;王便叫押沙龙来。押沙龙来见王,在王面前俯伏于地;王就与押沙龙亲嘴。

    感谢约押,押沙龙才可以自由地回归以色列,但不能立即回王宫。不能肯定究竟是否大卫事前决定,与他保持一段距离;抑或是约押接回这位流亡者回到耶路撒冷后的决定,但我们很容易看见,为何押沙龙对他在耶路撒冷的遭遇发怒。他是那么重要,有高官约押陪他回家,但随后他在自己的家乡,被看为一个被遗弃的人。

    我们看见大卫禁止他在宫廷,是作为一种惩罚,但这不是真正智慧的行动。从国家的角度看,仍然继续有政治真空的危机,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尚未解决;大卫对押沙龙不悦,但却没有任命其他的儿子作王储。事实上更严重是禁止他入宫,不但令押沙龙很愤怒,而且将押沙龙置于最危险的位置上——使他在耶路撒冷,但不在安全有王的随从者的地方。

    廿五节以下提供读者有关押沙龙的身体特征。他是很有魄力的人,像他的父亲和扫罗年青时一样。再一次我们认识到,这些特征受百姓的尊敬和欢呼。这里暗示,在一般以色列人的眼中,押沙龙是作王的理想人选、而且整个国家都知道(25节)。

    另一方面,在廿八至卅三节,让我们重新看见他的性格,更加确定我们对他的印象,他不是作王的理想人选:外表是欺骗!他不但极端有决心,(决心本身是美德),但也同时看见他的傲慢和专横。毁灭别人的农作物是很严重的事,特别在干燥天气更为危险。他挑战大卫将他审判(32节),显示他在谋杀暗嫩的事上,没有感到内咎。

    然而主要造成傲慢的行为,乃是由于约押和大卫温顺地向他的意愿让步。这一章的最后一节,描述大卫与他儿子完全和好;毫无疑问,这等于公开表示恢复押沙龙的宫廷地位,以及得到大卫的祝福和核准。很难说究竟大卫应否接受挑战,将他审判;但无论如何,他从没有向全国表示押沙龙注定被选做下任的君王。再一次叙述中突出大卫相当程度的软弱,和缺少智慧。领袖的这种错误,会使国家软弱;但首先是大卫作为君王,要冒风险,不久事件便会暴露出来。怜悯和赦免是绝对美好的品质;但公义应该时常被怜悯所调和。另一方面,有时赦免不是基于原则,而是由于其他方面的软弱。总之,好领袖一定要具有坚定和决心。大卫在押沙龙身上表现的软弱,使他的儿子不受约束,也使国家失去了控制。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