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个朋友来电话,她说她在我博客里读了我几篇文章,有些事情想问问我。我说好吧,如果我能给你点意见,能交流一下挺好的。
她说她常常感到孤独,在事业变迁和家庭问题上最近磕磕绊绊的,而且她已经尽力了,觉得有些迷茫。我也觉得我40多岁的时候,和她有差不多的感觉。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心路历程,因为此刻,我心里是不觉得孤独的。我知道自己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我在自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来的?能说清楚吗?
应该说,我原来是内向的性格,话不多的。有时候和一帮人在一起的时候,我甚至会有一种抽离的感觉,很少有参与感。甚至上大学的时候,有位老大哥还特意找人来关心一下,帮我融入集体。其实,那个时候,我是不想融进去,觉得没啥意思。当然,这份自我的主动隔断会有很大的问题。被扣很多帽子,比如“清高”,“脱离群众”。但当时我觉得是性格使然,或者说,我没那个精力和兴趣。现在回想,这份阻断,让我失去了很多机会从外界吸收营养的机会。比如说,高考前,我只有我爸帮我复习。可当时的老游,狐朋狗友一大堆一起复习,大家分享资源,还找到了特好的老师。可惜当年我俩不熟,我也没能利用上他的资源。
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从依赖转变到独立(比如从小一切靠父母,到自己能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再由独立转变到互赖(不光依靠自己,还可以有团队精神)。
我很有感触的是从独立到互赖的这个阶段。我觉得没有这个阶段的完成,就会觉得孤独。人是社会动物,生存在关系当中的,关系的质量,很大一部分是你感觉的生活质量。比如,夫妻关系一团糟,和父母的关系的不融洽,和子女关系的僵硬,还有朋友之间的关系紧张,都会大大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我觉得,人和人之间可以生成一个“渠道”,这个渠道里,可以有正向的流动,你给他什么,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比如说,理解,信任。也可以有反向的流动,他给你什么。人的渠道越少,越孤独,流通的越不顺畅,越孤独。
那么怎样产生这个“渠道”呢?我想,其一就是要能看到人家的好,并说出来。比如你老公,如果你想着他对你做的所有事都是该的,不然我嫁他干什么?!这样就不容易看到人家的好。其实,没有谁就该对你好,对吗?任何人对你好,包括你父母,你配偶,你子女,你朋友,都是应该从心里感恩的,只要有这份心,你就会看到,看到以后,最好说出来。而且,不光是对你好,人家的优点,做得好的地方,也要说出来。这样,也是对别人的帮助,因为任何人,都是在表扬中进步的最快。
一份好意,被看到,被理解,就是白色的生命力量,(说出来以后,人家就会高兴的。就还会继续做。)不被看到,不被理解,就是黑色的死亡力量。(我吃饱了撑的啊?好心当作驴肝肺嘛,以后我再做我就是傻子!)
当我实践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真的看到身边的事情在改变着,当然,我并没有做到时时刻刻,也没有做到对所有的人。但是你只要做一点,就会看到一点改变。我有的时候,发现自己在创造“渠道”,或者“疏通”渠道,凡是做了的,都会有好的结果。当然不是所有的人你都想去做的。
这个东西,在创建团队的时候,也特别有用。这个东西可以带来向心力,让大家更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能做到内部的团结,还有大家的心情舒畅。
我曾经说过我的一个想法,就是你能给别人提供的东西越多,你就越有朋友。有些人质疑,其实这里说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很多是精神上的。你能给的可能就是一份理解,一份支持,这也是用钱买不到的。当你有一些渠道,并且这些渠道沟通顺畅,你觉得挺满意的时候,可能那份孤独感就会减弱了。其实,很多苦,是心里苦,是不被理解的苦。
我和老游是受益者,从他生病,到我生病,这几乎十年的时间,按说应该是我们生活质量最差的一段时间,但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的心里感觉。我们觉得确实有困难,有不方便,有痛苦。但其实快乐的时间还是挺多的,人际关系是其中很大一部分。
在此也谢谢文学城的朋友们,在我得癌症的这些日子里,素不相识的大家给了我很多温暖,帮助,这也是我能从那里一步步走出来的原因之一吧!
聊天哈,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覺得無論自己多渺小多沒有本錢,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其價值 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
只要願意走出去 主動關懷周遭的人 哪怕只是一個微笑一個問候
就會在一回生二回熟中慢慢建立起友誼的
希望能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