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我的两位妻子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正文

第6章,农民的庄稼

(2009-12-05 14:37:44) 下一个

  小年一过,我就去学校正式上课了。文也和我去了学校。她的预产期在阴历的四月份。
  我已经决定这学期结束后,脱离教师这个岗位。先去校长那里,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他说教师目前还没有停薪留职的先例,但给我到教育局去说说看。如果行再告诉我。
  我的决定是,如果能停薪留职那是最好,如果不行,我就辞职。反正决定要去打拼一番天地了。
  清明过后,农民也忙著下地干活了。我父亲已经将责任田全部给了人家,只留了八分自留地,这点地,对于他来说不是太辛苦,但是手脚是一样的,从下种,到收割,中间治虫、拔草的环节一样也不能少。说到农民的艰辛,这里我还想再一次详细的地说说三大作物的生产过程,现在的人,只知道米是从米店里就能买到,面条从超市里的货架上,精制的各式各样的色拉油摆著由你选择。但你想过没有,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首先说稻子。
  第一选种,要在当年稻子成熟时将种选好(当然现在有种子公司了)。1,饱满。2,不能有杂质,3,晒干另外包装放在通风阴凉处保存。平时还得拿出来日照一刻,或吹吹风。
  第二播种,做秧田的地是不种夏粮的,清明过后,用钉耙翻过来晒。1,将土晒熟。2,减少杂草。
  经过几次翻晒后,谷雨里下种了。地先上水,现在有抽水机,以前是木车。将秧田摊平,做成约一米五宽,长度不限定秧亩,细细的用手将杂草,砖块,植物根茎捡掉。用钉耙再次摊平,然后用撗砝神頂(一种农具,在竹子的顶端装上一块平木板)耥平。将田里的水放掉。然后再用锹将田床拍实。
  可以下种了,种子是几天前,事先用温水泡过的,稻尖有一小点白芽为宜。下种必须均匀,种子洒下后,用草木灰将种盖住,(这草木灰也有考究,有条件的将猪圈里的猪囤晒干,再筛成细灰。)三天内水不得淹没秧田,等到秧苗出土,远看上去青青的一层,就可以根据秧苗的长度放水,以秧苗的长度为宜。
  秧苗的秧龄不得超过50天。在这50天以内,夏粮小麦和油菜成熟并收割。
  第三移栽,收割后的田地,以前是用钉耙翻田或牛耕,现在是拖拉机。田翻好后,人工用钉耙摊平。再用牛耙田。放牛的站在用木制造的耙上,由牛牵引著,这里还有一首耙田的歌,歌词是:打鞭?,鞭打上来呵,跑跑快些啥,你不跑快些,我抽你上来?,撇撇撇撇........生产队在的时候,大忙季节经常能听到这孩童优美的耙田歌声。
  田耙好后,拉上绳子,一般的间距为一米三插六棵秧苗为宜。拔秧的人专门拔秧,载秧的载秧。那个季节是最一年中最忙最热的时候,也是秧苗生长气候最适宜的时候。秧苗插下去3~4天就活棵了。
  这里有个小故事,说一个做官的骑马回乡,问正在插秧的人:“插秧棵,插秧棵,问你一天插了几千几万棵?”那农民灵机一动反问他道:“嘀嘀哒,嘀嘀哒,问你一天走了几千几百脚?你先回答我,我再来回答你。”做官的哈哈大笑,说:“聪明。”当然他是回答不出来的。
  第四管理,秧苗插下去十天就要锝锄头。用锄头在稻子的行距里翻,目的是1,不让杂草生长,2,便于稻子的根系发展。(现在据说不用锝锄头了,有杀草剂杀草。)一个月后第二次锝锄头,同样的方法和效果。再过上半月是抓田(也有地方叫耘稻),用手在田里除草,也有年纪大的跪在稻田行距里。(这一步现在不用了,都用除草剂。)以前这抓田的顺序是两次。最后一次抓过后就要烤田了(就是把稻田里的水放掉)。
  期间还有施肥,治虫等事情。一般稻子的成熟期是6~7个月不等,生长时间越长,米的口感越好。
  田烤好后,接下来是拔稗草,这种草,生长旺盛,它跟稻的苗是一样,区别是节上没有毛,随便你怎么拔总会有的。它的特点是在后期,生长快,成熟早,长得比稻子高。必须除了,否则明年种子更多。
  稻子扬花后,治虫很重要,否则前功尽弃。以前旧社会没有良好的农药往往颗粒无收。
  稻子快到成熟期,是农民最高兴的时候,这时候可以看出丰收的稻子了,现在好的一亩地能收一千四五百斤了。
  稻子成熟后就是收割,现在有的地方是用收割机,我们这里不行。田口太小,田与田的落差不一样,沟岔太多。有些悍子就是单独的一个岛。
  割稻时也是割六棵,和插秧时一样,割下的稻子整齐地放在一边,一趟一趟的,直到完成。
  稻子割好后晒上两、三天,以前是捆好集中运到稻场上脱粒。责任制后一般是在田里不捆,一把一把的用小型脱粒机,稻子打下后,筛去杂草,用编织袋在田里直到将稻子晒干,这样的好处是,稻子不像以前在土场上有砖或沙子等杂物。稻子晒干后,再一次过筛,筛稻子的时候用电风扇吹,把不饱满的吹掉。如果遇到有自然风的天,那就更好了。晒干稻子留下自己够吃的外,全部卖给国家,这样城里人就有了吃的米了。
  农民唯一的优势是吃的粮食是新鲜的,刚刚打下的稻子加工后的饭特别好吃。我已经有20年没有享受过那种生活了。

————————————————————————————

作者:小草_凤 回复日期:2009-08-14 14:39:29   

看到夏老师描述稻子让我想起了爸妈收稻子的画面那一画面像刻在我的脑海里

现在基本上都用收割机但有些小田地收割机无法进入只能用镰刀割然后一捆一捆的背到车子上(农用机),那一年我看着爸妈一捆一捆地背着稻谷从田里走到可以停放车的路上,我瞬间模糊了眼睛

现在人经常倒剩饭,我看着心疼.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一碗饭的背后有多少汗水
  我爱农民!

  作者:多情女郎 回复日期:2009-08-14 15:56:18   

说到农村,感觉好亲切!我也是农村出身的孩子,农民有多苦深有体会!

我们这边的农作物种植跟夏的家乡有些不一样。我们这里的气候特点只适宜种植水稻,一年种两次,分为早稻和晚稻。早稻是过了春节就浸种子,春分时节播种,清明左右插秧,7月份左右收割。晚稻的种植紧随早稻收割之后,中间耕田的时间要抓得很紧。大概11月份收割。中间的除草、杀虫、施肥等等环节都差不多,还有打晒谷子也差不多,大同小异。不过关于米饭的醇香度,我认为确实跟种子品种有很大关系的,当然不能忽视其它因素,比如水田干旱度、气候因素、收割时间、打晒时间等等。

不过,现在农民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国家施行“农机下乡”政策,很多人都得以实行了机械化。还有就是国家免去了“农业税收”政策,百姓自己种的粮食不用再上缴国库,养的牲畜也不用再缴税。反过来,现在政府还给农民补贴农业专用款。这得感谢党的政策改革,给农民带来了福音。

夏对农民还是很有体恤之情,可敬!不像有些人啊,到了大城市就忘记老祖宗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是用来骂那些忘本的人的,说“别以为晒了两天城里太阳就是城里人了”。

感触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