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我的两位妻子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正文

第4章,家乡的社戏

(2009-12-05 14:24:32) 下一个
  看戏的时候,总是老人给年轻人介绍剧情,因为老人掌握的故事多。我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我说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分享我那时的喜悦:
  老头老太养了一头老牛。一天晚上,一个贼想去偷那条牛。一只老虎也想去吃那条牛。老虎不认识路,要猴子舅舅带路(传说猴子是老虎的舅舅)。老虎将绳子套在猴子的脖子上,请它在前面带路。贼先到,躲在老头老太家里。一会,猴子也领著老虎来了。
  这时老头老太睡在床上白嗒。老头说:豺狼虎豹我都不怕,就怕漏(旧时农民住的是草房,屋总是漏雨的)。贼听了知道"漏"说的是什么。老虎听了,吓了一跳,想那漏肯定比自己要厉害多了。正想著,那个贼开始行动起来。一摸摸著老虎的屁股,心里蛮高兴,这真是一头好牛啊。那老虎感觉到一只手在摸自己的屁股,心想那就是漏了,很害怕。那贼把老虎赶出去,就骑到老虎背上,老虎吓的要命,牵著猴子就跑, 跑了大半夜。
  贼骑著老虎非常得意,想这真是一头好牛。老虎也顾不得舅舅了,只顾自己跑著,想赶快跑进森林里去。猴子早已没命了,被老虎在地上拖著走。
  天麻麻亮的时候,贼发现有些不对劲。仔细一看,发现原来自己骑的是只老虎,吓得从老虎背上跳下,赶快爬到树上去了。
  老虎发现从自己背上跳下的不是漏,而是一个人。看那人在树上,就想到了舅舅会爬树,回过头来对舅舅说:"我都吓死了,你还呲著牙在笑。快到树上把人给我拖下来。"
  猴子没有反应。老虎仔细-看,发现猴子早已被它拖死了。
  母亲没有文化,也不知道她从哪里听来这个故事。母亲说给我听的时候我才七岁,今天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
  母亲和父亲也喜欢看戏,他们场场不漏,每场看到人走完了他们才走,因为社庙就在我们家旁边。
  我和文也去看,看到台上那慢悠悠的动作,而且一句话要唱上老半天,看得非常急人。在戏台下看到朋友和同学,就拉著到家里去喝茶或聊天去了。
  第二天火包子和爱国也来了,在我家吃完晚饭才走。
  三天的京剧结束后,接下来是自己的班子唱了,这个我倒要好好看看。
  平干圩,历史上在同一时期出过两位进士,被称为"兄弟同登"。
  孙奏,字赓伯号兹庵。清顺十一年,公元1654年考取拨贡,十七年中举人,十八年又中进士。历任巴东,平远知县。后提拔为汾州府同知和台州知府。著诗有《二怀堂稿》和《纪游草》曾经出版问世,今失传。其诗有《舟次三元观》:将发姑溪路,维舟古院旁,钟声惊泊舰,帆影动桅樯,两岸荒村寂,三更画角长,离家数里外,客梦已他乡。
  孙谦,字文益号简庵,生于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中举人,和孙奏俩被称为'兄弟同登'。历任善化、永崇知县,后提拔为刑部郎中,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以老请还,康熙五十一年卒,时年七十九岁。
  他们回乡后,把大量的金钱,建设家乡,用几百斤的大青石铺路,使整个平干圩的路下雨天不用穿靴。兴建府堂,按照苏州知府的样式修建。建祠堂、修社庙,使平干圩达到最发达的顶峰。经过历史上的几次破圩,祠堂老屋已毁,如今古社尚存。又经过几次的修建,容貌焕发。
————————————————————————————————

作者:夏雨过天晴 回复日期:2009-08-13 21:00:15   

看老师在,很高兴。每天在文字中耕耘,这么久了,怕是累得不行。

天涯里,我从未跟帖这么长的,也很少发帖,原因是跟帖的人不管作者多么真诚,也常常骂得狗血喷头。我不愿自己的文字和这些人挤在一处。

老师写的族谱中名字的起法,我的父亲也说起过,很熟悉亲切。有族谱就有根的感觉。好在老公的族里还有续谱的习惯,我和儿子的名字在里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