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故事:我的两位妻子

孙传荣,笔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于江南水乡高淳,曾当过教师,现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
正文

第21章,百鸟迎春

(2009-12-08 12:40:59) 下一个
  早上起来,我第一件事就是去请送春的人,附近也有几个会送的,但都是唱些见之歌【方言,当场编着唱】,他们唱不了整本。我要到薛城长乐的夏家去请,那里有两个年龄大些的,能唱很多的整本。现在他们不是依靠唱送春而生活了,都是为了热闹。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一个愿意学这些,而且当地人一般不在自己村上送,如果他们在家,我要去请。外地人也愿意到我们这里来,这似乎是一个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过去旧社会,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春节选两个喉咙合适的,组合起来到外地去挨家挨户地送春。人给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给钱的,有给物的,如欢糰蒸糕糰子粑粑,也有多有少.....
  长乐村和我们平埂圩隔开一条官溪河,骑车去要从高淳或杨家湾绕着走。也有条小路,需要经过钱家渡的渡船,这条路我走过多次,小时候跟着母亲到长乐去卖饴糖欢糰之类。现在的人都不高兴走路了,宁愿绕路骑车,那天我也选择了骑摩托。虽然冷但速度快,我现在要的是速度。早上去时,路上行人还不是很多,我选择了从杨家湾到长乐的路。一到长乐,先是问人,好心人指点着我去的路,再问已经离送春的那家不远了。一个约50岁左右农民模样的人,带我直接去了那送春的人家。我走进这家的堂屋,看到一个约60上下的人坐在桌子旁边喝茶。送我的那人我递给了他一支烟作为谢谢他就走了。我说明了来意后,那人感到很意外,说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送了,还要去找另外一个搭档。我说如果你们愿意去,要钱要物随你说。那人很客气,他并不在乎这些,听到我说请他还是乐意的。于是叫我先坐着,倒给我一杯茶,他自己去找另外一位去了。
  过了不到一根烟工夫,那人就带着搭档来了。他们先问我要听什么,我叫他们会什么就送什么,只要是整本就行。他们说会的很多,到时去了由我们自己选择吧,以前他们也经常到平埂圩沧溪一带去送春的,只是现在生活好了,不需要去了。于是我们谈好了,给他们每人两百元,他们说太多,减半就行,不是为了钱去的,只要有听的对象也很乐意。
  他们准备好后我去叫了三轮车,一同到了我家。小朱已经梳洗完毕和真真在玩,脸上看不到昨天晚上的一丝不快。我叫真真去喊爷爷奶奶下来听送春,他们要吃过中饭再动手唱正本。一来先拿起锣鼓唱了一些见之歌,都是根据我家里的东西现场编着唱:主家抬举我的【我的:方言,我们】笑,不度钱钞度热闹......
  村上的人听到好久没有听到的锣鼓声,纷纷赶来看热闹。我准备了录音机把他们唱的录下来,最兴奋的是小朱,她从没有听到过,更没有像这样和送春的零距离接触,非常高兴。我说把它录下来再解释给她听,她看到这种特殊的过年气氛已经很满足了。中午吃过饭,准备开始了,我点的是《百鸟迎春》,黄段子的就没有选了。看热闹的人挤满了一屋子,妻子把家里所有的凳子拿来叫乡亲们坐下来听。
  (遗憾地告诉大家,那盒磁带经过十几年里的几次搬家,已经丢失。我努力回忆也不到十分之一了,我以后回乡收集完整后会把它补上,但愿那两位老人还健在。)
  
  三黄五帝不唱听,单唱百鸟迎新春,
  自从盘古分天地,鸟儿先来世上登。
  
  世上雀鸟万千种,先把仙鸟唱你听。
  传说凤凰天上来,凤凰下地绣牡丹。
  
  凤绣牡丹象画张,凤绣牡丹做家堂, 家堂:堂幅。
  ............
  
  唱完仙鸟唱凡鸟, .....
  ...........
  
  正月里来闹新春,喜鹊登梅在树顶。
  喜鹊本是欢喜鸟,有了喜事就来报。
  
  孔雀生来就好看,一身花毛碧绿头。
  孔雀开屏像把扇,遇到母雀抖几抖。
  
  燕子双双从南来,好人家家里来借歇, 好人家:这里指心好。
  燕子生来神得很,没有门窗它不进。
  
  一鸭过克二鸭来,野鸭翻阵起暴风,
  常常来在南湖中,......
  
  元屋鹭来生的小,占答动猛子像假老, 元屋鹭:水塘中的一种鸟,像鸭,比鸭小。猛子:潜水。象假老:这里指敏捷。
  ...........
  
  白鸽子往兴处飞,......
  鸽子本是通人性,它帮主人来送信。
  
  得伤跳嘴巴实在硬,签答动树来一个洞。得伤跳:啄木鸟/
  ...........
  
  黄雀签牌难度高,十二肖属签得到。
  江北佬用它来骗钱,他拿空子来开会。 空子:不了解的人。开会:这里指愚弄。
  
  茭鸡做窝藕塘中,茭鸡做窝拉茭草。
  野鸡寻食占了迢, ......
  
  野鸡后面长老毛,唱戏子买做竖鸡毛,
  ...........
  
  苦老瓦叫来真伤心,一百先叫来蚂蝗通,
  声声交得血见心,人们听了真烦神。
  ..........................
——————————————————————————————
作者:先迷后得 回复日期:2009-11-19 15:15:07
 
 
  作者在这几个章节,利用接小朱来过年,把家乡的春节习俗向我们做了展示。在座的年轻人大多没有见过这些场面,可能会有听说书的感觉。对于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来说,更多是勾起儿时快乐的回忆。
  昔日儿孙满堂共进晚餐那样的情景,正在让位于五花八门的过年方式。这些时髦的方式,主要是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话沟通等,对于一些城里人来说,春节可能只是一次特殊的长假而已。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对于我来说,农村的年味很浓,但很多东西也在慢慢的丢失和老去。当大家觉得年味淡了的时候,更多的是亲情的纽带在松懈,这里面最失落的就是家里的老人,年的习俗和文化应该不仅仅是一种氛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