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1962
分 西 中 东 3区1线
由著名的 克节朗 达旺 瓦弄 等3个主战场战斗
据说 印仨 将之 称为 Walong Battle 瓦弄之战
可见 瓦弄之战 的重要性 才使得阿仨 记得如此清!
弄 (音第4声) = 弄堂的弄
54军,中国战神张国华,Walong --- 这是阿仨 对1962年之战的三个标记
当时 打瓦弄的是 54军130师
54军长丁盛的丁指 在后方,130师长董占林率兵在前线
(老师长曾经说过:当时是抱着牺牲在边界的准备的)
董师长的警卫员 何其宗 后为 解放军 副总长
何其宗 跟着 董师长 学会了打仗
解放军的传统
--------------------
第130师的前身最早是1945年10月组建的辽吉军区保安第1旅,
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改编为西满军区辽吉纵队独立第1师、
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19师、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
第四野战军第44军第130师。
这个师是邓华上将带出来的部队,
也是唯一参加过四次四平攻防作战的部队,被东北军区司令部评价为“战斗积极性高,
攻坚力顽强,最善于爆破,执行命令坚决,不怕伤亡,进步甚快,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师”。
何其宗参军时的第130师师长是董占林,八路军出身,1955年授衔的上校。
在新兵连训练结束后,何其宗被分配到师部警卫连,给董占林师长当了警卫员。
第130师当时驻在四川雅安,因担负生产任务,全师分散在6个县的14个生产点上。
1962年10月,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爆发。
为准备第二阶段反击作战,中央军委命令丁盛率54军第130师紧急入藏,
在昌都军分区部队的配合下,执行歼灭瓦弄地区印军的任务。
130师接到命令后,在40多个小时内完成收拢集结,经7天准备即昼夜兼程奔赴战地。
全师边开进、边动员、边组织、边准备,可以说是“放下锄头就上车,下车便战斗”。
瓦弄地区位于中印边境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的西藏察隅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面积约3000多平方公里。这里山高林密,峡谷纵横,河流湍急,路少难行,作战难度极大。
早在1942年瓦弄地区就被英国人占领,印度独立后继续驻军强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爆发后,
印军第2师第11旅调到此处防守,第4军军长考尔中将亲自坐镇指挥,准备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赶到察隅地区后,董占林师长就亲率各团指挥员到前沿阵地勘查地形。
何其宗当时随行保护师长,现场观摩到了董师长的布置展开兵力过程,如派战斗分队抢占前沿要点、
派精干分队带电台渗入印军纵深、派侦察员到敌后潜伏侦察迂回包围印军的道路和地形等。
这一幕给了何其宗极深的印象,直到晚年还津津乐道。
丁盛的指挥所开设后,决心集中130师和昌都军分区部队,采取迂回包围,断敌退路,造成关门打狗之势,
同时以穿插分割战术和近战、夜战的手段全歼印军。
11月16日晨,瓦弄地区反击战打响。
各路攻击部队勇猛进攻,大胆穿插,割裂印军部署直取纵深。
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击溃了印军第11旅,进占瓦弄。
第4军军长考尔中将乘直升机仓惶逃走。
随后丁盛指挥部队以主力转入搜剿,一部乘胜向南追击逃敌,最远进至传统习惯线附近。
瓦弄之战中,歼灭印军3个整营、1个营大部和第11旅直属分队一部,共毙、俘印军1200余人,
给了印军第11旅以歼灭性打击。
中国军队也付出很大代价,共伤亡752人。
因为海拔高、地形恶劣,加上没有公路,后勤补给十分困难。高原作战重型火炮上不去,
中国军队的重火力主要是120迫击炮、82迫击炮、60迫击炮和57无坐力炮、75无坐力炮、
40火箭筒,还有一些火焰喷射器和12.7毫米高射机枪。
其中120迫击炮比较重,参战部队想尽办法将几门120迫击炮搬上了前沿高地,在向敌火力压制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75无坐力炮是打碉堡和火力点的功臣。
在进攻重要前沿制高点07高地的战斗中,因地形狭窄展不开兵力,攻击部队遭到印军的三面火力夹击,
伤亡很大。配属的75无坐力炮班副班长方纯德带领全班剩下的3名战士坚持战斗,
在灌木稠密不能架炮的情况下,用背包带将炮捆吊在树上,连发10弹,
摧毁印军4个地堡和1个火力点,留下了一段“大炮上树”的传奇;
为配合步兵攻坚,喷火兵经常抵近距敌仅20米处喷射。
因高原气候特殊,当时使用的58式火焰喷射器还会出现“空喷”(只喷油,不喷火)的情况;
运用56式40火箭筒打敌碉堡时,有时因地形复杂而难以找好后喷夹角,
射手宁可被发射时的后喷火烧伤自己腿部也要马上向敌人开火。
参战部队打得是纵深穿插的进攻战,武器弹药全靠人背肩扛。
为了打胜仗,官兵们宁肯少吃菜和粮,也要多背弹药。打进去以后,部队转为搜剿任务,
要翻山越岭,穿林过河搜歼印军溃兵。在随身携带的粮食吃光后,
官兵们就以盐水煮野芭蕉头和鱼腥草等野菜充饥。
对于俘虏的印军,则把省出的罐头给他们吃,显示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军队的严明纪律。
多年以后,何其宗在回顾参加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经历时,仍然深情满怀:
“通过那次作战,我才真正知道了真刀真枪打仗是个啥样子,仗应该怎么打,
指挥员应该如何指挥,和平时期兵如何带,训练怎么搞。
从指挥员的角度讲,我不反对搞出征前敬酒这一类鼓励士气的活动,但要真正拿出好办法,
作出正确的布署,让战士们在消灭敌人完成作战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战士的伤亡,
爱护他们的生命才是最要紧的。
俗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
有办法和没办法、好办法和赖办法是大不相同的。
要给战士树立坚定必胜的信心,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指挥员必须要非常熟悉地形,除了地图和沙盘,还要亲自到前沿观察,得到最真实的感性认识。
作战中各级指挥员必须靠前指挥,那时丁盛军长把军指挥所移到师指挥所,
董师长的师指挥所前移至05高地,离前沿不到500米。
董师长经常直接到一线,那基层指挥员应该怎么办这还用说吗?
在什么年代、什么武器、什么作战条件下,身先士卒都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部队的好作风正是在各级指挥员的模范带领下形成的。
总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驾驭战争,是优秀的指挥员所必须经过的历练。
何其宗回忆说: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后,我在北京见到老首长董占林将军,
他问我仗是怎么打胜的,我说,就是在1962年向您学的呀!”
1960年代中期,因越南战争升级,54军奉命从四川移防到云南大理。
在此期间何其宗也从战士先后升为副班长、班长、排长。
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有爆发战争的危险,54军又奉命北调河南作为全军的预备队。
何其宗则被留在云南新组建的第11军,担任军司令部作战训练处参谋。
在做好自己本职的训练工作间隙,何其宗还阅读了有关抗美援朝作战和中缅边界
勘界警卫作战的大量资料,对亚热带山岳丛林作战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日后带兵参加对越作战打下了基础。
何其宗的老部队第130师,在1969年全军重排番号时改称第54军第160师。
1979年参加了广西方向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成为解放军中
唯一的参加过抗美援朝、对印、对越三次重要对外作战的步兵师。
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60师。
1998年,缩编为步兵第160旅。
2003年撤销番号及建制。
http://tieba.baidu.com/p/499346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