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上架鸭子说红楼-好片推荐:越剧《红楼梦》(1962)

(2012-07-29 14:30:01) 下一个

博友云姐在网易的博客里忽悠博友们一起评红楼,我也在被忽悠之列。

尽管我在大学时代里曾抄写过整本的《红楼梦诗词偈语》,也零零星星地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地读过《红楼梦》的章节片段、以及一些评论这部巨作的文章,可是却从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遍《红楼梦》。所以,我对云姐的这个邀请十分胆怯,自知没有资格,于是决定当逃兵。

不过,我表态说,我愿意给选手们做拉拉队,摇旗呐喊、大力鼓劲,并且在需要让我传个鸡毛信的时候,我也一定快马加鞭完成任务。

可是云姐和慧心却不肯放过我,两个人围追堵截,三天两头一个短信、留言威逼利诱,让我觉得自己像只一边“呱呱”叫、一边扇着翅膀想要逃离的鸭子,终于力气不逮,被她两人一人捉住一只翅膀按住,然后摆在了架子上,说,一定要下个“红楼蛋”出来才肯放我下来。

知道没了退路,我这只坐在架子上的鸭子反而倒静下心来,仔细思索了一番我这一生和《红楼梦》相交的时刻,才发现,确实可以有一颗“蛋”哩,只是这个“蛋”是否合乎标准,那就不管我事了,各位看官且凑乎看。

那应当是70年代末的某一年、我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有一天,我父母领着我去看一部电影,刚刚解禁的越剧《红楼梦》。

和我年龄相当或比我年岁大的人都知道,彼时,全国上下上演的电影绝大部分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比如我能记起来的小孩子们喜欢看的《小兵张嘎》、《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半夜鸡叫》等,也有一些样 板戏比如《红灯记》、《洪湖赤卫队》、《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

这些电影翻来覆去地放,我哪个都看了N遍,以至于六七岁的时候,就能在自家的土炕上召集一帮住在同一个家属院的几位同龄的孩子们各自分配角色,模仿那些电影里的革命故事激情表演它几个小时。

我如今四十有余,仍然还能听到我父母当笑话讲的一件事:那时候,我还在幼儿园,黑黑胖胖,嗓门儿大而沙哑,很据表现欲,每天晚上临睡前,辛劳了一天的父母都已疲惫不堪,巴不得倒头便睡,可我却要他们端端坐着,做我的观众,看我在土炕上跳来跳去,连比划带唱地表演白毛女、李铁梅、柯湘、吴琼花。

我的童年的时代里,各种形式的教育给我和我的朋友们的头脑里灌满了“打到地富反坏右”的“阶级斗争”的概念。如今回望那一段,不得不说那是一场十分成功的关于“仇富”的洗脑教育。

那些电影里,每个人物都有一段苦大仇深、受剥削、受迫害的血泪史,而且每个人都是一副英雄形象,男子们各个顶天立地、视死如归,女子们也是各个各个英姿飒爽、不让须眉,听到他们铿锵有力控诉剥削阶级、表达革命到底的唱腔,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自己要和所有的劳苦大众团结在一起,好好革命,好好斗争,争取早一天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宏伟大业。

可是那场曾经被批判的大毒草越剧电影《红楼梦》却颠覆了我对电影的认识,它简直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荡涤了我的心灵,我不知道,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男人可象宝玉那样满怀柔情而不必高大全、女人也不必飒爽英姿而是可以和此剧的林妹妹以及其他女孩子们一样,举手投足间娇滴滴、唱起段子来如同莺啼婉转。

那时候年龄小,对剧情的理解十分有限,但也知道黛玉葬花的那一段,美得如同仙女在仙境中穿行,而《黛玉焚书》、《宝玉哭灵》的那几段也让我这个小人儿随着剧情的发展直哭得稀里哗啦、肝肠寸断,看完电影好几天之后,那种美丽的悲伤、悲伤的美丽依然萦绕于心间。

我们常说的“余音袅袅,绕梁三日不绝”大概就是这个境界吧。

一场电影带给我的这种感觉令我觉得相当震撼。我觉得我是第一次被艺术真正地感动了,与革命电影样板戏所带来的那种豪情壮志、满腔仇恨不同,这部电影带来的感动是那么深入骨髓,又那么温柔细腻,似乎我身体里的每一个艺术细胞都被唤醒,并沉浸在那剧情中,切切地感受着到宝玉黛玉的爱的美好与痛楚。

从此王文娟所扮演的林黛玉就刻在了我的心里,只要有机会提到《红楼梦》,那个娇俏孱弱无助的黛玉就在我眼前晃动,引起我满心的怜惜。

当1987年中央电视台准备吧《红楼梦》拍摄成电视剧的时候,我也很是兴奋了一阵子。可当我知道剧组全国撒网挑出来的美女们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商店售货员的这个层次事,我心里起了问号:“他们,读得懂《红楼梦》吗?”后来,又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了这些美女的照片以及剧组的宣传资料,我简直就是一种心里排斥了。宝玉曾说过,“女儿都是水做的”,而在这些美女们的身上,我横竖却找不到那种“水做的”的清新的感觉。

当电视剧《红楼梦》正式上演的时候,在全国引起轰动,真是万人空巷。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正在上大学,不少同学都为之入迷,每天晚上自习上一半就忙着找地方看这部电视剧,有的不惜蹲在住在一层的教师们的窗口,透过人家的玻璃窗来看这部电视剧,有被邀入和人家同看的,就兴高采烈,开心不止。

后来,每天晚上电视剧开播之前,就有几个热心的年轻的教工把自己的电视机搬到宿舍门口的羽毛球场上,为的是和那些也想一睹为快的学生们分享。我也去凑过热闹,但看了几眼就再也看不下去,尤其看了陈晓旭所扮演的林黛玉,和我心中的完美的王文娟的黛玉相比,完全是争风吃醋、扭捏作态的一派小家子气,哪里有仙草下凡、骨骼清奇、品格高洁的黛玉的一点影子!我知道很多人对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评价颇高,可我的心已被王文娟的林黛玉占满,再容不下别人。

这一次,为了写这篇文字给云姐交账,我在网上找到了当年看过的越剧《红楼梦》,这部62年拍摄的戏曲如今已是五十高龄,但却仍然毫不过时,象从前一样打动我的心。

当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如今再来欣赏这一部电影,领会自然深刻得多。

从文学的角度讲,再次听那里面的每一句唱词,我不得不夸赞那编剧徐进的文字功底:要有多好的文学修养,才能这样字字珠玑、句句出彩啊。

从生活的角度讲,我的感慨更多。

贾政、宝钗、袭人,各个都在劝宝玉认真读书,走上仕途之路,光宗耀祖,却不知宝玉内心纯洁,视名利地位为粪土。他适合做的是一个无名利所累平凡的人,却被世俗世界苦苦相逼。

说起来,他周围的一干人实在不懂“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这句话,要知道对于宝玉这样天生的性情,逼是逼不出的。

这对于我们现代的父母,应当是一个提醒:不必以儿女的学业好坏、作为大小、职位高低、银钱多少来作为判断他们人生成败,更不能以儿女的所谓的成败作为自己人生成败的标准。

世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活法,不见得人人都要升官、发财、做大学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其实,一个人只要可以自食其力,有颗善良的心,不做坏事,也就够了。

平心而论,作为凡人的我们,不也是仅仅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而已?

再说黛玉,本是绛珠仙子下凡,聪慧无比、品行高洁,原本就不属尘世。她的到来,带给我们一段才情,带给我们一段故事,还了宝玉的债,也就完成了她在世间的使命。

我曾经觉得是她自己的小心眼儿害死了自己,认为她如果稍稍豁达一些、看开一些,也不会早早夭折。可现在,我到为她早早离世庆幸,因为她原本就不属我们这个尘世,能够终其一生不受污染地“质本洁来还洁去”,实在是她的大幸事。

这世间的红尘原是我们这些凡人的,所以不妨统统留给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让我们在其中奋斗、颓废、成功、失败、欢笑、哭泣、忠诚、背弃地一轮一轮的不断重复的历史故事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