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汉民族的理与势

(2009-10-22 11:47:26) 下一个
话说天下的事,有理有势。理是事之所当然;势是影响于事的各种外在因素。理有是非,势有顺逆。纵观历史,我辈常见理与势的不相应,理有时为势所掩。然,把历史贯穿观之,则理必然浸透于势之中,与势以最后的决定。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管遇见何种艰难困苦,风险黑暗,总可以以理战胜一切强大的对手。当蒙古铁蹄入主中原,腥藫遍地,生人道绝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介书生许衡同学在大署天行路,来到不远处的一颗梨子树下休息,天热口渴,同行的人争摘树上的梨子吃,并劝许同学说:“此梨乱世无主,你不妨也吃一个吧”,许同学答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每每重温这个动人的故事,不禁感慨系之。有主的心,犹如其身边之梨,许同学实已无蒙古纵横之铁蹄矣!此一有主的心,将浸透一切汉人之心中,并永存也。后来蒙古人在世界上统治,先崩溃于中华。这难道是偶然吗?再说武王伐强势之纣,所凭的是理而不是势。鲁仲连义不帝秦,所凭者,亦理者也。辛亥中山先生义事,复汉排满之革命,所凭的还是理而非势。"7.7事变”对日宣战,内战共产党PK国民党皆乃理也。是故,中华民族的信念是理而非势。这是几千年历史的定律和结论吧。
 
【附: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凡丧葬嫁娶,必征于礼,其乡学者寖盛。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谥文正。"(《元史·许衡传》)
    今译:许衡元朝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焦作市中站区)人,字仲平,博学多识,教学有方,许多人士都来追随他求学,自己题书斋匾额叫“鲁斋”。
    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
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许衡一定遵照风俗礼仪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许衡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