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言说中的自卑与自恋
(2011-03-14 12:44:22)
下一个
by王二傻
泛泛而言,自信、自尊都是好东西。然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过了,就难看了,自信自尊就更象是自卑自恋了。男人太自恋,则此公必有不知汉魏不知有晋不知能吃几碗干饭的怪异,若太过,则一不留神露出变态像也说不定。女人太自恋,则面无阴晴,人无常性,闻夸则喜,闻讥则怒,一惊一乍是常态,满眼乌潻麻黑的,似乎全世界都欠她的,叽叽歪歪,一片忧怨也不奇怪。
自信令人坦然,洒脱;自尊源于自信,源于对是非善恶的独立判断。而自卑自恋从本质上说,是个人的自我误判与对外部世界误判的双重结局。盲目自信让人感到一种夜郎自大,打肿脸充胖子的滑稽,过度的自尊自恋则又让人看到了内心深处难掩的自卑。“自尊”常常是演砸了的,这人所共知。
个人如此,民族亦然。对外言说是一个国家民族性的必然延伸,从中也许可读出不少自卑与自恋的动人故事。
南方有邻,叫越南。国人论越南,张口闭口不离“南蛮”,尽显天朝子民对撮尔小国的鄙夷,动不动就要打要杀的背后,露出的其实是欺软怕硬泼皮牛二的神情。联想对美国人对俄国人的处处忍让,能不看到谗上欺下我们有着怎样的国民性?
对俄国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一边睁眼看它衰落,已经不屑多说什么,一边闭眼无视它对中国人的刁难、打骂,百般隐忍,又不敢多说什么。“一阔脸就变”,见人上菜精明算计的德行,能不解读为暴发户进城后自卑情结的某种变异?
对日本人,压倒一切的言说聚集在反日之中,尤以“复仇”为甚,赶尽杀绝是为后快,历史怨仇成为中日关系的全部。任何理性的声音都是小心翼翼偷偷摸摸的声音,任何关于区隔军国主义分子与普通百姓的表达,关于和解、和平的表达都是汉奸的表达。那种拒绝冷静,拒绝客观的民族主义狂热,能不解读成类似“要嫁就嫁奥巴玛”,“前三百年、后三百年无人超越”狂人凤姐般狭隘的自恋?
最庞杂、最曲折最令人纠结的心态莫过对于美国人的言说。因为美国人或明或暗的任何一点动静都会挑起国人敏感的神经,喜,或者忧,按下浮起,时隐时现。
骆家辉出使北京让中国舆论充满了期待。一方面有人希望骆家辉的华裔背景将会使美国对华政策更显“亲华”,在中美发生事端时,骆家辉会比前任们更多地同情和理解中国。一方面有人大骂骆是“汉奸”、“假洋鬼子”。对于后者这类小儿夜啼般的闹床不说也罢。焦点在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其中不乏饱学之士会以这种东方式的所谓“人情味”所谓“族裔关系”判断两个大国间的外交关系?且不论美国历任驻华大使的作用,且不论骆某任商务部长时的对华表现,且不论美国两党政治对外交关系的制约,且不论“亲华”与“反华”人物在中美关系中的反向作用,要问的是中美关系何时因为外交层级的人事变化而发生过变化?要问的是中美间任何一件鸡零狗碎的事为何都会被哄抬到吓人的高度?要问的是改善或者恶化中美关系应在何处敏感又应在何处坦然?
自恋中深刻的自卑让人们过度敏感。美国人一句“G2世界即将到来”的忽悠,即刻引来“中美将共掌世界”的一派喧腾。Google要走令人遗憾,一时间大厦将倾,世纪末情绪无边漫延,然而故事充满戏剧性,骂过又笑了,令人悲喜难辨。老美说歼20媲美五代机,则血脉贲张,老美改口说歼20顶多只算个老四代,则立马萎缩。张磊向耶鲁捐款是卖国,恨,奥巴玛老婆穿华人缝制的裙子,喜。一惊一乍的,可有点常性?朗朗一首曲子又惊起多少旷世忧怨。白宫说是“很好的音乐”,有人不甘休,美国人说“‘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每个民族都一样”,他们仍不甘休,大有不坐实“礼仪论”不坐实“阴谋论”就对不起美国人就不够意思的味道,杞人忧天忧到先老美之忧而忧,后老美之乐而乐,能不赞君子风范?
一个从历史深处走出的古老民族,一个历经劫难的泱泱大国,还存有多少威武不屈,富贵难淫的民族品质?少了处变不惊的大气,少了坦然洒脱的自信,少了厚道内敛的操守,怕只能招来更多的鄙夷。不信,您等着看。
2011-03-13
人文的进步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