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2009-10-13 10:59:49) 下一个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今天整理笔记时,看到本子上的第一页伟大慈悲的根本上师的题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心中一陈震撼,觉得感慨万千.....

已经有快半年的时间没见到上师了,心中的思念此刻化做滚烫的泪水悄然滑落....想起自己以前在师父身边很爱哭,不论是大事小事,师父总是很慈悲的抚摩着我的头说:图吉丹,不要哭,要坚定坚强正觉的走修行的路.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修行是个认识的过程,求索的过程;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探索真理的过程;是理智战胜情感的过程;道行化掉生死习气的过程;也是积累功德能量,实现生命飞跃,回归自然的过程,最终使身心归于良性互动,高度和谐统一,而得自在解脱的过程。

记得听师父讲解: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这句话时,师父这样说道:梦幻泡影是能看得见形象的,然而,梦幻泡影有破灭之时。破灭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佛法在入手时是有形象的,当修到无学之时,这些有为法就应该扔掉了,不需要了,没有用了。就达到无法境界。这是对佛法的比喻。释迦牟尼传道49年,说法300余会,说自己没说出一个字的法,是说佛法不留痕迹,使学人不有法执。梦幻泡影破灭之时,不留痕迹。平如明镜,心如止水,涵容万事,包容万物。 所以现在的生活中我就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事情来了,以完全自然的心态来顺应;事情过去了,心境恢复到原本的空明与自然。如镜照物,物来则现,物去不留痕。虽然做的还很不好,但这其中的体会还是很深刻的! 真正的修行离不开逆境的考察,不随境转的洒脱自在才是成功的验相,只有真正放下一切的执著才会获得心的解脱。善良与邪恶是相对的,没有善良也就没有邪恶,人们欲望的驱使会令大多数人做出伤害他人的蠢事,我所执的毒瘤会让人们紧抓物质利益不放,回想他们往世为我父母的恩德,就像忍受父母教育子女慈爱的责打一样,一切于己的伤害又有何妨呢?

很常的一段时间我把这句话错误地理解为“一切有为法。”后来明白其实是不对的,没有入手法,怎么进入“甚深行处”。有为法尽管存在时间短,也不能没有,就如上楼的台阶一样,没有台阶怎么能达到目的呢? 就像师父常讲的:没有入世怎么出世呢?自己渐渐明白:有是正常的,舍掉也是正常的,已经到达般若彼岸了,还要船干什么?没用了,到达目的地了,行囊不应成为你的包袱,就像早晨的露水或闪电一样,轻快就消失了。有为法有所执,就是法尘,为尘就应舍弃.四相为尘,包括我,圣人,佛,师父等等,也应该舍弃,都不能有所执着.佛祖形容法尘像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又形象又真切。“应作如是观”就是佛法!

佛意为使众生去心离相,成就无上正果。在这里,佛祖暗示我们修行的人:不要盲目崇拜偶像,因为,本无佛,亦本无众生,只是假名“佛”和“众生”。佛与众生在性上本同,只是佛觉悟到了,而众生尚未认识到觉悟到而已!佛家称觉悟的人为佛,佛为得道之人,佛觉悟了宇宙人生真谛的人。宇宙统一于物质,统一于自然。自然为物质的总特征,自然贯穿于万事万物的始终。物质本不灭,只是存在形态不同而已.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样保持平常心,平等心!

师父常对我教授说保持自己的平常心,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心态。拥有平常心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自己在经历了许多,失去了许多后,逐渐明白:生于世间,依豁达心境,呈感恩心怀,真心甘于平淡,就会于细处可见不凡,于瞬间可见永恒;于滴水可见太阳,于小草可见春天;就会真正接近生活,享受生活。如果用心来体悟,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会让我们有所收获。世界的生住坏灭,岁月的不断流逝,人生的变幻莫测,这些都足以提醒我们无常的迅速。再大的力量也无法留住青春的脚步,回头看看我们的身边,又有哪一个能永远的色身永驻呢?!没有不死的,即使伟大佛陀的相好庄严也有入灭的示现,这是世间不变的铁律。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的,德行完美的人能够保持平常心,其行为举止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真味是淡,至人如常”同样包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平平淡淡才是真。保持平常心,就是保持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正确地看待自己,宽容地对待别人,努力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人生活在社会中,自然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这就有一个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去做人做事的问题。一个人能够保持轻松平和的心态,就能不被物欲束缠住心灵、不被狭隘遮住视线,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做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然,保持平常心并不是要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而是尽量把个人的名利、荣辱、进退看得淡一些,不使这些干扰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不是要人脱离现实,而是努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把握自己。古人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就是平常心,是大胸怀、大境界。

有人好像说过:“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乍一看只觉得这话说得实在太好太完美,既富有哲理,又深刻而全面的表达了人生的境遇,还如此的诙谐而轻松。但细一琢磨才发现,其实这话正是充分的揭示了我们人类的一种自私且不良的心态,即一种永无止境的欲望。这欲望占满了我们的大脑和心胸,才导致了如此多的不良心境。其实人生中不能总以收获什么和失去什么为主题,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到更好,无愧于人,于愧于心,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这样的人生就一定是富足的。只有最大最平等的祝愿才会生起无伪而广大的菩提心,一切众生的本具觉性注定了这样的人必将成为解脱的证悟者,无论是世间人们轻视的蝼蚁,那怕是身体内的寄生虫,还是高贵的帝释天,亦或是好斗的修罗,都具有内在完美的智慧,都是未来的佛陀,藐视他们的觉性就是不敬本净的初始佛果。无分贵贱、无分净秽、无分长幼,平等的菩提心不存在 这些相对的执著.心里时常要想到的应该是他人的利益,要随时设身处地转换自他的角色,想到他人多一点,我执就会少一点。如果能爱他人胜过于执著自己,如果能离众生的利益近一些,那么就会离空性的智慧近一些。

所以我会踏进生命的苦难与平实之中,用汗、用泪、用血去体验生命及生命内存的窘迫与尴尬,用微笑、用慈悲、用喜悦、用智慧去帮助生命净化生命提升生命,直至一切生命的本然清净与圆满!

菩提道苍苍修行路漫漫,但我会拉住恩师的衣角永远追随同行!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