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最大衝擊 星媒:台灣民主的催化
(2009-10-05 06:37:32)
下一个
2009-10-05 新聞速報 【中央社】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在雙十國慶前,以整版報導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60年,雖是失敗者卻創造奇蹟,且引述學者談話指,中國大陸未來最大衝擊,將是台灣民主對它的催化。
「聯合早報」今天在「早報中國」以整版篇幅及「退守台灣60年,失敗者創造奇蹟」為題,專題報導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退守台灣,卻譜出兩項奇蹟:經濟起飛和華人社會政治民主化。
報導引述美國學者、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研究員陶涵(Jay Taylor)的新書「蔣介石傳」說,蔣介石退守台灣後,終於有機會好好進行建設,在社會、經濟方面,為台灣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陶涵在書中結論說,蔣介石如果地下有知,會很高興看到中共以民族主義和儒家思想取代了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社會,因為中共領導人主張儒家思想,就像他自己一樣,致力把中國大陸塑造成一個井然有序、和諧、穩定的社會,並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一個強大且和平的角色,「中國在21世紀的發展方向,是蔣介石的願景,而不是毛澤東的」。
「早報」的專題也分析台灣的奇蹟是先經濟、後政治;文中引述評論認為,要建立民主觀念與素養,需要長時間沈澱,才能趨向成熟,但台灣民主化的時間被壓縮,當民主基礎未穩定時,民主一放收不回,亂象也跟著浮現。
但文中有學者認為,台灣民主是否在短時間放得太快、太多而亂象多多,是因為這是年輕民主的特質,與民主化步伐快慢無關,台灣的民主進程還在發展中。
文章訪問前駐美代表陳錫蕃指出,民主制度還是優越的,優點是自己會調整,當立法院不斷打架,運作不下去時,一定會有人提出來要改善,可是獨裁制度就不行,人民不能推翻掌權者。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李酉潭也告訴早報,台灣還沒有走完民主化進程,什麼時候才完善較難預測,但「立法院有機會輪替兩次,總統再輪替幾次,就會更好」。
對於台灣民主發展模式,是否能成為中國大陸借鑑的對象?文章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去年在台灣政黨二次輪替後發表的文章說,「台灣地區選舉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實現民主,實現制度的轉型,才有可能跳出中國自古已有的歷史循環怪圈」,「凡是威權政府,最大的問題不僅是難以解決自身合法性問題,而且難使社會回歸理性」。
陳錫蕃認為,大陸可像推動經濟特區那樣試驗民主,在一些經濟已經發展不錯的城市如上海,試驗民主選舉。李酉潭則認為,不必一下子把層次推高,先在二線城市試驗民主選舉就好了。
對於大陸一直對新加坡模式感興趣,李酉潭表示,新加坡模式在全世界是唯一的,因為新加坡小國寡民,領導人完全知道底下幹部在做什麼,中國大陸版圖大,山高皇帝遠,領導人不可能掌握。
李酉潭指出,因為國際壓力無法催促大陸民主化,未來最大的衝擊,就是來自台灣對它的催化,因為「台灣民主化如果走得屹立不倒,中國人民就會思考,同樣華人世界,為什麼台灣可以,中國不可以」?98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