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打电话,请女儿去玩。
我说你先和我一起把衣服叠完,然后我开车送你。
她说,那我找妈妈送我。自己跑到楼下看电视。
我叠完衣服,看她在楼下看电视,就说我送你。
上了车,我说,我要先开去麦当劳,再送你去同学家。
她说不饿,可以把她放同学家,我自己去麦当劳。
我说,你不饿也要和我去,因为我有话要和你说。
以下是我的话:我叠的是你的衣服,你已经到了能叠衣服的年龄。我没要求你自己叠,而是和你一起叠,因为我要培养你得责任感,能做完的事尽量做完。但是,你看到我叠衣服,自己就下去看电视,我的心里感到很受伤害。我们现在照顾你,有一天老了,说不定需要你照顾我们,遇事,一定要想到别人的感受,不管是妈妈爸爸还是小朋友。
她哭得很厉害,听不进我的话,非常委屈地问为什么。到了麦当劳拒绝下车。
我说,我就是要你认识到,你做的士错误的。
我买了外卖,和她一起坐在车里。那一刻我的心里真的非常非常沮丧。
今天我还在反复想这件事,我可能对孩子OVERREACT了。孩子生长在如此缺乏榜样的家庭,我怎么能期望她会做得更好呢?
她真的做的很好了。
从另一方面讲,她从小被训斥,挨了骂独自躲在墙角哭,从来没有发泄过自己的不满。几天能够爆发出来,难道不是我教育的成功吗?
对错到真是小事了,起码她会大声哭,会问为什么,会发泄心中的不满。
上一次她哭,是两三个星期前,她自己在房间里抹泪,我说,给我一个HUG,她不理我。
那一刻,我的心也她一起流泪。
-- It is very helpful for me as a parent. 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也不会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Most of the time (my kids are still very small) when it happens, I am upset too because they did not listen then got them in trouble. I am struggling with my own frustration while trying to comfort them.
There is no manual for being a parent, and each child is different. We are all learning.
穷则思变, if I were in your situation, I am not sure I could do better than you have done. You are doing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 debriefing, trying to figure out what it did not work/did work and what you could do to improve.
Most importantly, I can tell you love your daughter very much. I am sure your daughter knows it too.
其实叠衣服会有印子,穿起来不好看。上衣裤子尽量挂起来,像店里一样。 内衣袜子不用叠。
are you a stepfather? Tyrant!
我的孩子从高中起就负责全家星期五的做饭和每个星期打扫卫生,没条件可讲。可能每家风格不同。
其实你是占领道德高地后去判断她。
叠衣服这种事,就是自己干。
非常礼貌地告诉她要自己叠。一旦她认识到是她的事情就好了。
干了就鼓励,但是那种类似同事之间的鼓励,因为她本来就是做的自己的事情。
事先约定好,不干就take away privileges. 也要很友好礼貌,不要去讨论道理。
我的个人建议是,除了自己做好榜样外,对于类似这样孩子不愿意劳动的问题,可以找个适当的时机和她商量,在孩子的充分同意之下,订立一些“平等条约”,例如从下次开始孩子做到自己叠衣服,而爸爸妈妈则答应为孩子做到什么什么(比方说每月带孩子上公园玩儿)。在孩子叠好了衣服时,及时给予口头的赞扬。
孩子小时候被训斥,确实已经给她的内在留下了不少的阴影。按照心理学界的说法,这些阴影,这些积压进潜意识的负面情绪和信念,可能会在一个潜在的层面上,一直影响到她的整个一生,除非能有机会系统而技巧地被引导发泄掉。
这次孩子对爸爸所要求的抵触情绪,也可能与上述这些阴影有某种关联。建议博主也可以找适当的时机,从交心般的询问开始,引导孩子说出她心底里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后的原因。。。有时候,如果一直追索上去,最终可以找到孩子最初的受伤根源(可能会是在更小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孩子可能会痛哭,会把心底里最深的伤害情绪发泄出来。那,就成功了。
下面是一些摘录:
——————————
2. 当孩子溺水时,不是教他游泳的好时机。溺水的孩子需要的是及时拉一把,因为他没有余力去学习。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也不会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只有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快速帮孩子稳定情绪,进而能跟孩子讲道理。给予同理心与了解,能帮助孩子接纳自己、消散情绪,并因此对父母产生信赖感。
9. 回答问题背后的真正问题。孩子常常是透过疑问句做某些关系的探索,与父母迂回的沟通。许多问题其实本身意义不大,重点是问题背后孩子真正想说明的是什么?了解问题背后那个问问题的孩子,他当下内心的可能疑虑是什么?可能会有更重要的发现。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603/201502/2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