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妇女为带孙儿穿梭新中欧美四国
(2010-01-04 20:18:44)
下一个
戴德桂(73岁)是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大塘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她育有两男两女。虽然她文化程度不高,以前家境也非常穷困,但她从未牺牲孩子的教育。后来4个孩子全走出山村,其中两个留学英国,一个留学新加坡。在她家方圆几十里内,问起“那家出了好几个大学生、博士生的”,就没有人不知道的。
戴德桂4个孩子中的老大,1985年考取公派留学生负笈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曾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执教,后受聘于香港中文大学。老二也是牛津博士,后来去了美国,目前已是美国公民。老三在中国,是公务员。最小的女儿先是来新加坡读书,后随丈夫到美国硅谷工作,最后又回到狮城定居,目前在一家新加坡本地企业任人事部经理。
戴德桂第一次出国是1997年60岁时,到伦敦给老二带孩子。她的老伴去世得早,这10多年来,她一个人今年从英国到美国,明年从美国到中国,后年又从中国到新加坡,可说是四处穿梭,“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辛辛苦苦为4个子女带大了6个孙子辈。
目前,戴德桂在新加坡帮最小的女儿带孩子,两名外孙一个8岁,一个5岁,都是她一手带大的。
在刚过去的圣诞节假期,老二一家从美国飞来狮城探望她。小时候由她照顾的老二家的大儿子,目前已是康奈尔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了。
戴德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开朗乐观的心态。她形容自己在新加坡的生活是“好吃好住,完全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她最喜欢的是参加社区主办的各种活动,尤其是行兼走、爬山和节日聚会等。她已经爬过好多次武吉知马山,别看已是古稀之年,她爬起山来,连一些小伙子都未必追得上。
平时照看两个男孙,并不是轻松的事。每天上下学都得接送,来来回回得跑四趟。买菜、做饭等家务活,她也几乎全包了,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她说:“女儿女婿都很忙。我呢,是尽力而为。只要身体能允许,就尽量帮他们多分担一些。” 与中国老人聊天最开心
对戴德桂来说,每天最开心的莫过于女儿女婿回家后那段属于她的“放假”时间。吃完晚饭,她会照例到附近组屋楼下去找那些同样来自中国的老人聊天,家长里短,大事小事,无所不谈。
老人们之间,似乎比跟自己的子女更有共同语言。这些老人来自中国各地,各有不同的方言和口音。戴德桂自己就说着一口浓重的安徽话,很多新加坡人可能完全听不懂。而老人们之间就有这个本事,尽管聊天时南腔北调,可大家基本上都能听懂。
戴德桂说,新移民老人的流动性很高,“有的走,有的来,非常不固定。有的一走就不知道何时能再来。几年前认识的老朋友,如今能见到的已经不多了。”而这也是她非常珍惜社区活动的原因。每次在活动中结识到新来的老人,都令她非常开心。
戴德桂说:“新移民老人的流动性很高,有的走,有的来,非常不固定。有的一走就不知道何时能再来。”
最近,我每天把读到的感兴趣的网络信息放在这里收藏一份。本来是留给自己做资料用的。而且,我确实把他们放到信息分类而不是原创分类里去了。今天看到文学城首页推荐了一个我收藏的信息,我赶紧把转载字样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