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681)
2011 (207)
2012 (226)
2015 (1)
-----我能不能采访你一下,让我来写写你这几年努力奋斗的经历?
-----我很普通,真没什么可写的。
老公说的确实是实话。是的,和许许多多在美国寻梦的留学生一样,我们普通得无法再普通了。
然而,一年前,我和女儿聊天儿时,孩子说的几句话对我震动很大:
-----妈妈,你和爸爸是怎么来美国的?你们为什么要来美国?
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女儿,虽然一直在学中文,她也和我们一样,每天大米白面炒菜炖肉的吃中餐,但孩子对中国的认识和对我们移民美国的动机,确实了解得很有限。是啊,我们为什么要来美国呢?现在,我问问我自己,我也说不明白。是为了求学,还是为了寻梦?我真的无法准确地说清楚。也许,是随大流,或者是凑热闹吧,稀里糊涂中,我们一毕业就到了美国。
众所周知,除非特殊情况,医学生留学出国,一定是要用生物作为跳板的。这是我们出国时,不得不面对的无奈改行。那生物专业拿到学位之后呢?我们的境况又如何?
孩子就是孩子,每天,只要有好吃的,好玩儿的,他们就不太会留意父母为生计和职业挣扎的诸多不易。女儿并不关心,爸爸电脑工程师做的好好的,怎么又拿起了听诊器?
不过,女儿的问题提醒了我,也让我有了记录我们移民生活的初步想法。当我和女儿谈起这个心愿时,孩子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你一定要写下来。然后,我来把它们翻译成英文。
就这样,为了女儿和我共同的心愿,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在构思着该如何记录我们家庭的移民生活。不过,因为杂事的干扰,这个计划一直未能得以实施。
最近,老公回国探亲时,家里小辈学医的孩子们开始向我们请教出国留学的问题。为了给家里的孩子们详细地介绍我们出国后的留学求职生活,我终于决定就在今天开始动笔。
这个系列将包括我们留学,求职,改行的具体故事。每篇不仅将独立成文,叙述的故事也不一定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而排列。虽然开始这个系列的写作动机,主要是为了家里的孩子们,但对有意出国留学的学子们,也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我一直认为,写博克是锻炼我用中文书写的最好方式。不过,我这人有个缺点,那就是我不希望生活中的朋友来这里看我心灵的陈述。不为别的,我就怕他们担心我偶尔的心情失落。坦白地说,最近,我时而动起过博克搬家的念头,希望用此来逃避亲朋好友们对我偶尔情绪失落时的关注。同时,我又很矛盾,我确实舍不得我可爱的读者朋友们,也不想枉为新浪编辑对我的鼓励。于是,我一边犹犹豫豫着,一边继续维持着博克现在的样子。
今天,我翻阅了一本日本作家柳香里写的自转小说“命” 后,我有了继续留在这里的勇气。柳勇敢地记录了她成为未婚妈妈的详细经历。和她相比,我将陈述的那些故事的隐私性,远远不如她的深刻。我想,名作家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我一普通人又有何惧?
于是,我开始打出上面这些字作为这个系列的开场白。故事将以我老公做为主角,用来感谢他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心血,并为那位中文报纸的记者了却她多年前的心愿。
我边写边贴,敬请关注。我会闲时多写,忙时歇工。家里的孩子们,特别是美丽小菜子,欢迎你来这里了解我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是你今晨的来信,给了我鼓励。谢谢。
平时,对博文的标题,我尽量回避美国字样。本系列的题目之所以冠以美国字样,那是因为几天前,一位网友亲切地问我,你是在伦敦吗?
2-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