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名城很多,可是很少有城市能象伊斯坦布尔那样,既有秀美的自然景观,又有辉煌的文化遗迹,现代与历史,东方与西方,水乳交融在这个历尽沧桑都市里。这是一个让人见了就不会忘记,去了还想再去的城市。
2008 年的时候我曾游览伊斯坦布尔,正如那首《蓝色土耳其》里所唱: “还贪恋着你的风情,诱惑着你的神秘”,四年后 我又回到这个美丽的城市,想再次迷失在金角湾蓝色烟波里。
伊斯坦布尔到处都是从古罗马到奥斯曼时代留下的古迹,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不过那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建筑或者风景,而是土耳其的孩子。每处古迹都有成群的孩子在参观,大概是他们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吧。
在蓝色清真寺外,我碰到了一大群七八岁的小学生, 大概因为我的中国面孔相对少见,孩子们都笑嘻嘻地看着我,每张脸上都有又大又黑的圆眼睛,又长又卷的睫毛忽闪着,非常可爱。
“ 你是哪国人?”“你从哪里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问。
“我是中国人。你们呢?你们是哪国人?” 我故意逗他们。
“我们是突厥人!”孩子们都抢着回答。
“突厥!”这个本来只和隋、唐两代雄主名将、明月天山、大漠西域这些遥远的词汇相连的名字,突然在现实中回响,立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感。本来土耳其国名的英文拼写( Turkey )常令我联想起美洲的火鸡( turkey ),可是孩子们的发音( Türkiye )让我意识到面前可爱的孩子们正是西突厥的后裔。土耳其是个前生今世都和中国渊源极深的国家,其盛衰兴替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突厥原是游牧于阿尔泰山脉的一个马上民族,全盛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达咸海,北抵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六世纪中期,在今天的蒙古建立突厥汗国,和隋朝抗衡多年。后来中了隋朝大将长孙晟的离间计,分裂成东西两部。
隋末大乱时,唐朝君主为了统一中原,采取了对突厥称臣的策略,唐太宗李世民曾和突厥可汗定下渭水之盟,平定内乱后立刻组织反击,在名将李靖等带领下,终于在贞观四年消灭东突厥。后来唐高宗李治继续向西域用兵,显庆四年灭西突厥,其余部开始向中亚迁徙。其中一个叫奥斯曼的部落一路向西,到了今天的土耳其。在西迁过程中,他们接受了伊斯兰教。
奥斯曼帝国靠骑兵和火器扩张
从十五世纪(大约是中国的明朝中期)开始迅猛扩张,先后占领了巴尔干半岛、阿拉伯半岛,并于 1453 年攻破彻底击败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是千年帝国东罗马的首都,据说有世界上最好的防御系统,这是先知穆罕默德都没有攻下的城市,但在突厥强大的骑兵和火器的攻击下,最终陷落。君士坦丁堡被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继续向西、向南扩张,成为继波斯、亚历山大、罗马、阿拉伯后,又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
奥斯曼帝国极盛版图
奥斯曼帝国骑兵强悍,而且善于利用火器,在东欧和中欧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先灭匈牙利,直逼维也纳,不过数次围攻,均遭惨败,否则整个欧洲的历史就要改写。
围攻维也纳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对世界历史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其掌控了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商路,使欧洲各国失去了和东方贸易的机会,直接促使了地理大发现。另外,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时候,大批教士逃亡到西欧各国,他们带去的古希腊、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知识,促使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奥斯曼帝国强大的海军游弋地中海,成为海上一霸,曾和葡萄牙对决,也曾和法国联手攻打哈泼斯堡王朝,对欧洲军事政治格局的形成十分重要。
对阿拉伯世界来说,自从先知穆罕默德过世后, 哈里发,意为“ 真主 使者的继承人”,是 伊斯兰教 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 统治者 的称号,总是由阿拉伯人来继承。但是奥斯曼崛起后,不但抢走了圣城“麦加”里保存的种种圣物(穆罕默德的头巾、胡子、宝剑、鞋印等等),而且还夺走了哈里发的称号,身为突厥人的奥斯曼苏丹成为伊斯兰教的总护法,这让阿拉伯人恨恨不已。
著名的蓝色清真寺,有六个叫经塔,这本来是麦加清真寺才有的待遇。
东罗马陷落后,其末代公主嫁给了一个草原小国的王公,此人觉得继承了罗马帝统,因此自称“沙皇”,俄国从此开始起漫长的崛起史。
大批蓝白相间,体现了伊斯兰美感的青花瓷器沿着海路、陆路从中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奥斯曼帝国来,然后再运往欧洲,三百多年来,一直被目为世界顶级的奢侈品 .......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