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国女儿

一个美国人的中国情怀,一个现代人的古典情思,一个女人探索宇宙人生的心路历程
个人资料
正文

昨夜朱楼梦(五十三):孝道的崩溃

(2010-01-18 18:17:07) 下一个

我老觉得一个社会提倡什么就缺什么,比如当初搞“五讲四美”,那是因为不文明、不礼貌的人和事太多;如今提倡河蟹,那是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打砸”蟹横行霸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孝道,可是真正的孝子贤孙其实比熊猫还少。当初为了跟世界接轨,“五四运动”的旗手纷纷提出要“非孝”,可见是中了古文的余毒,把儒家主流宣传当真了,以至于这帮提倡白话文的知识分子都忘了《红楼梦》里精辟的总结:“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论起来父母和子女的感情是人伦天性的混合,本该是人心最亲密、自然、淳朴的交流,可是一旦变成一种社会责任来提倡,反而成了儿女的负担和枷锁,把孩子对父母天然的反哺之情规范成了繁文琐礼,甚至成为压制后者的借口。孔夫子对孝的总结还是蛮通情达礼的,他提倡“父父子子”,当爹有当爹的样,当儿子的有当儿子的样,而且讲究“父慈子孝”,孝不是儿女单方面的责任。遇到老子打儿子的时候,孔夫子认为“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就是说要是老爸拿着小棍子,就让他打两下出气;要是老爸拿着大棍子,就赶紧逃命,千万不能让老爸有犯下故意伤害罪 的机会。

可是中国社会其实是喜欢走极端的(所以我们才常提倡“中庸”),本来还算双向平衡的“孝道”,渐渐变的单向扭曲。“孝”从原来对父母的赡养和尊重变成了无原则的服从,“孝子”除了要从经济生活上照料父母外,还要起到“速效救心丸”的疗效:明清两代主流小说的套路是孝子(或孝妇)听说父母病了,赶紧割下一块肉(一般是大腿,偶尔有胳膊)煮汤,父母一喝就胃口大开,延年益寿。这种行孝的方式和精神太极端了,一般人做不到,所以当时的孝子是稀有动物,一经发现就要由地方官把他们的先进事迹总结上报朝廷,然后大力推广宣传。

《红楼梦》里尽管有个太虚幻境,但全书的精神是写实的,所以从来不宣传这种为父母献身的英勇事迹,倒是把钟鸣鼎食之家在诗书礼乐遮掩下的乱伦败德的种种行为暴露出来,让人看清了满口礼仪道德的大人先生们家中父不父,子不子的丑态。

首先贾府的父亲们教子无方。这些世袭的将军们好像都没打过仗,整天窝在家里不是沉湎于酒色,就是醉心于聚敛。他们是挨打长大的,所以对儿子也是以打为主,完全不讲任何教育方式。据赖嬷嬷对宝玉说:“当日老爷小时,你爷爷那个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还有那边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大哥哥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在这种情况下,贾珍居然是公认的贾府教育传统的优秀继承人,他管儿子的方式,“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

可想想贾珍“扒灰”的历史,他怎么有脸管教儿子?

当然贾蓉也不是省油的灯,平常就敢对他老爹的婢妾上下其手,无所不至。热孝期间,听说尤氏姐妹一来,他和贾珍那相对一笑时的暧昧,彻底瓦解了公侯人家所谓孝道的尊严。到他挑唆贾琏娶尤二姐以便自己和父亲的前任情妇、叔父的现任二奶偷鸡摸狗时,他的无耻已经超越了贾珍,至少在淫佚放荡上,成了跨灶之子。

贾赦和贾琏的父子关系比较复杂。贾府“玉”字辈里,贾琏还算是比较忠厚能干的一个。贾赦不便出面的事儿都推给儿子办,比如派他去平安州办事,逼着他去要石呆子的扇子。贾琏受父亲的倚重,有时候又不免被他猜疑,为了鸳鸯抗婚,贾赦恼羞成怒,非说她可能看上了贾琏,借着石呆子事件,把他痛打了一顿。遇上这种吃儿子飞醋的老爹,贾琏只能自认倒霉了。当然贾赦偶尔也会笼络儿子一下,看他在平安州办事得力,立刻把风骚热辣的秋桐赏给了他,让贾琏着实快活了几天。不过以女奴的肉体为联络父子感情的媒介,总是让人感觉阴冷而不齿。真不知道贾府的爷儿们是怎么学习礼仪廉耻的。

偌大一个贾府,也就是贾政和儿子们的关系还算正常。他对宝玉的打骂到底是出于一个父亲望子成龙的痴心,宝玉小时候怕他,但长大以后就懂得了父亲的焦虑。在做姽婳的时候,他们父子在谈笑间已经有了温馨和默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