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六十多年前改变了国共两党历史命运的淮海战役,开头居然是由一个盐贩子直接影响的。这件事又和当时的国民党军人腐败有关联。因此说,军人腐败的最大危害就是亡军亡国。
当然,有人不相信这个结论,那就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1948 年 11 月初,国民党当局根据搜集到的情报,感觉共产党要进攻徐州。于是他们决定,放弃徐州周围的次要据点,把这些地区的部队集中到徐州。这个战略部署当然是要保密的。连当时属于放弃范围的第 9 绥靖区司令李延年中将事先都还一无所知。6 日晚,他在海州( 1949 年以后改名连云港)的官邸正跟南京总统府战地视察官李以 劻会谈。海州一家盐店的经理唐某突然来访,说李延年的上司徐州“剿匪”总部总司令刘峙发电报告诉他,“国军”将放弃海州,要他和李延年一起回徐州。这让李延年大此一惊,因为他这时还不知道这个决定。几个小时后,李延年才接到刘峙总部发来的撤退命令。
原来,刘峙私下做盐业生意,唐某是他经纪人。刘峙担心放弃海州将损害他的生意。所以竟提前告诉唐某,让唐某在部队撤退前赶紧把海州的生意清理完毕。李延年想到自己作为一个地方战区司令长官,居然还不如一个盐贩子的军事消息灵通,不禁愤愤地对 李以 劻说,“刘经扶(刘峙的字)看钱财比国家的事还大,这样泄露军事机密,不败何待!”这话不幸言中了。九绥区司令部和下属的 44 军撤出海州后,到达新安镇和 7 兵团会合。在继续向徐州转移时, 10 日在碾庄一带被华东解放军合围起来。由于二李等人提前到达徐州,得以幸免。被围部队十余万人在碾庄苦战十几天,最后于11月22日全军覆灭。
碾庄战斗直接影响了淮海战役后来的进程。在碾庄战斗期间,为了解救第7兵团,国民党从华中调来12兵团。但是碾庄战斗刚结束,12兵团就在安徽被解放军包围。国民党见大势一去,只好命令徐州部队向西转移。结果部队一离开徐州,又在河南安徽边界被解放军包围。最后,这两个部队先后在12月15日和1949年1月10日全军覆灭。追根寻源,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的失败竟然是由一个盐贩子造成的。天下奇闻呀!
盐贩子这件事是李以劻在多年以后回忆淮海战役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当然,在某些人看来, 李以 劻 1949 年在福建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获,后来被共产党特赦。他的文章在特赦以后写的,这似乎有贬低国民党,抬高共产党的色彩。那么,共产党方面的当事人又是怎么看待此事呢?
几十年以后,从中央军委副主席岗位上退下来的张震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也提到了此事。这位当年的华东解放军副参谋长以共产党当事人的身份在中央军委关于取缔军队经商问题的会议上说,正是从唐某那里,共产党获悉了敌人有放弃海州的意图(可能由于某种还需要保密的原因,老将军没有说明具体的情报渠道),随后华东解放军改变原先的攻击海州的计划,改为集中兵力在海州和徐州之间堵截和围歼敌人。老将军还感叹地对与会人员说,如果国民党当时的战略部署不泄密,那样淮海战役是很难打的。但是正是由于国民党徐州战区统帅刘峙的腐败帮了共产党的大忙,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共产党。然而,国民党遭受的又岂止是一个战役的失败?,淮海战役之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地球人都知道,我这里就不罗嗦了。军人腐败必亡国,绝非戏说,这是严峻的事实呀!
淮海战役早已经成为历史。但历史却又是一面警示现实的镜子。军人腐败导致军事机密泄露、损害军队战斗力,最后必然是葬送军队,葬送国家。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的失败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看了你的文章,不客气地说,题目和内容有点牵强,获取情报的渠道有很多种,通过当官的家属,幕僚,等等都可能获得情报,通过盐贩子获得也有可能,但可信性不高的情报很难会作为战区最高指挥官的最后下决断的依据,即是有名的情报员来的消息,也要通过别的方面加以核实,最后作为下决断的依据。比如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佐尔格的情报斯大林就没有相信。
另外一个,腐败必然导致军队战斗力的下降,泄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你说对不对?
甲午海战,并不是败在舰船的落后,而是北洋水军的无能战斗力。据说,开战前一天还逛妓院,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