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战役的另一面:敌情多变,险象环生
(2009-08-28 18:06:13)
下一个
莱芜战役的另一面:敌情多变,险象环生
莱芜战役作为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第一次漂亮的大歼灭战早已载入历史。现在,我只想根据近年来披露的新史料谈谈莱芜战役的另一面:敌情多变,险象环生。
1947年1月27日,驻扎在山东江苏边界江苏一侧的原国民党起义部队郝鹏举部队公开叛变,并逃到国民党统治区。郝部曾在1946年1月举行反蒋起义,投奔解放区,受到解放区军民的热烈欢迎和优待。此番再次投蒋,政治影响极坏。
1月31日国民党开始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南线敌人8个整编师(相当于军)分三路进攻鲁南解放区。西线敌人部署一个军和三个整编师进至鲁西南,执行封堵任务。北线敌人三个军南下沂蒙山,配合南线敌人行动。敌人的意图是消灭华东我军,夺取华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面对恶劣形势,我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决定集中主力打击南线敌人。2月3 日,命令第三纵队阻击中路敌人,想引诱左右两路敌人突出,我再寻机歼其一路。但敌人没有上钩,在中路军进攻受阻后,左右两路马上和中路军同时停止前进,就地构筑工事。这样,原定作战计划就泡汤了。更麻烦的是,北线由敌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的12军、46军、73军于当天由明水、博山南下,次日进占我莱芜、颜庄,犹如插入华东我军后背上的尖刀。这时,西线敌人也有向前运动的迹象。如果南线敌人在北线、西线敌人靠近后再发动新的攻势,我军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2月4 日,中共中央军委来电,指示为了粉碎南线敌人,必要时可以放弃临沂。受军委指示的启发,陈毅提出新设想,既然南线战机难寻,北线敌人又已插入我军后方,干脆丢开南线,主力北上歼击李仙洲集团。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擅长围棋的陈毅元帅走的这一步棋无疑是一步好棋。但在当时却绝对是一步险棋!因为我军二十多万人要穿过崎岖的沂蒙山区羊肠小道,迅速北上三百多华里,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敌人侦察机每天都在解放区上空搜索,谁能保证我军行踪决不会被敌人发现呢?
过去,我军从从苏中退到苏北,从苏北退到鲁南,每次撤退都会引起一些官兵不满情绪的波动。这次我军广大官兵对突然远程北上事先又没有思想准备,为了隐蔽作战意图,开始又不能向基层官兵说明目的,如果转移时再发生郝鹏举式的叛逃,后果将十分严重。万一被敌人发现我军行踪,就会导致北线敌人打不着,南线敌人又趁机占领整个鲁南解放区。我军活动空间将被大大压缩,今后将异常困难。
另外,为支援鲁南保卫战征集的弹药粮草等作战物资已经运抵南线,现在再掉头北上,靠我方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如果不能及时穿过山区羊肠小道运到北线,即使我军行踪没有暴露,后勤补给跟不上,战斗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那么不北上行不行呢?在当时情况下,也不行。南线敌人十分狡猾,已无战机可言。当时敌人每天都往我军阵地上空投和发射劝降传单,煽动我军官兵效仿郝鹏举,“归顺政府”。 如果僵持下去,我军将有可能出现内乱。所以尽管北上歼敌是一步险棋,但我军也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
为了隐蔽我军战略意图,2月6日黄昏,我第二纵队奉命奔袭位于陇海路上白塔埠地区的郝鹏举叛军,经过一夜激战,歼其大部,俘获郝鹏举。讨郝战斗的胜利意义重大。首先给敌人造成我军作战重心仍在南线的假象。第二是杀一儆百,遏止了可能再出现的叛逃风,稳定人心。这一点在后来的作用特别明显,倘若没有这一仗,部队转移时再发生叛逃事件。敌人只需要知道共军北上就能判明我方作战意图,那样莱芜战役就可能是另一种结果了。
从2月10 日起,我军1、4、6、7四个纵队隐蔽北上,2、3纵队在临沂以南地区实行宽大正面防御,摆出决战架势。同时又组织地方武装在西线佯攻兖州,在运河上假设浮桥,果然给敌人造成了我军死守临沂,守不住就向西“逃窜”的错觉。2月12日,南线敌军开始新的进攻,南线我军边打边退,14日,我军撤出临沂。15日上午10时,蒋军占领临沂。由于临沂在当时解放区有第二延安之称,所以国民党的报纸电台大肆吹嘘“临沂大捷”,还说此战歼灭共军16个旅,七个纵队。一时间,国民党人弹冠相庆,得意忘形。
但是,坐镇济南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却很清醒,他敏锐地觉察到,共军主力并没有被歼,放弃临沂可能是共军一次有预谋的转移作战方向的行动。随后,国民党空军侦察机发现了沂蒙山区有共军向北运动的踪迹。接着,李仙洲也报告说,前卫部队发现了共军行踪。于是,王耀武于16日凌晨下令李仙洲集团全线后撤。46军撤出新泰回颜庄,李仙洲司令部和73军从颜庄撤到莱芜,12军军部和下属两个师从莱芜撤至胶济铁路。
敌情的突然变化让我军很多干部都很震惊,纷纷要求提前出击。但是由于我军一些部队尚未到达指定伏击地域,不能对敌形成合围,贸然出击不仅不能歼灭敌人,相反把我军意图完全暴露,后果就不堪设想。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负责华东野战军战役指挥的粟裕将军表现出高度的冷静和沉着。他分析后判断,我军并未与敌人发生战斗接触,如果继续隐蔽集结主力,就会使敌人摸不清头脑,举棋不定。这样我军在全部主力到齐后发起攻击,就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拒绝了提前出击的建议。今天看来,粟裕将军是料事如神。但在当时,他也是七上八下,谁能确保万无一失呢?
果然,蒋介石电令王耀武,要李集团迅速南返。那么,老蒋为什么会下这个愚蠢的命令呢?因为他正陶醉在歼灭共军16个旅的得意中,虽然他也接到共军向沂蒙山北进的情报,但是国民党的“临沂大捷”的捷报里已经说过了,“陈毅率残部分三路向沂蒙山区溃逃”,对于“溃逃”之敌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已经收缩的李集团只好又重新南下。不过王某人还是多了个心眼,他没叫12军主力南下。这个决定后来竟意外地救了12军。
敌人重新回来让解放军将领们松了一口气,随后部署围歼。但是因为部队行军疲劳,原定19日攻击只好推迟到20日。然而就在19日这一天,几个参加我军的原国民党俘虏兵逃到李集团驻地告密。他们叛逃的原因估计是对出于临沂失守的悲观绝望。现在想想,倘若他们在15日前后叛逃,那可怎么办?这时如梦方醒的李集团慌忙北撤。20日拂晓,我军准备伏击国民党77师的部队见敌人将越出我军包围圈,匆忙提前两小时发起攻击。这又使敌人迅速将本来分开的46军和73军汇合在莱芜城。现在,战斗已经全面展开,那就打吧。
战斗开始后,我军迅速将李集团六个师五万多人包围在莱芜县城。倘若李集团固守县城,按解放军当时的攻坚能力来说,可能很麻烦。1947年1月,华东我军攻击装备较差,战斗力较弱,兵力不足四个团的国民党整编51师防守的枣庄时,竟花了11天时间。如今,莱芜之敌和枣庄之敌相比,在装备、战斗力、兵力方面均占绝对优势。
但是,一向精明的王耀武竟然也糊涂起来,他不顾李仙州固守待援的请求,电令李集团立即向北突围。其实他是担心他所在的济南空虚,无兵防守。于是,23日上午,李集团五万多人离开莱芜城,向北前进。这一下又帮了解放军大忙,歼灭运动于旷野之敌,正是解放军的拿手好戏。
中午,李集团全部离开县城,随后我军发起全线攻击。五万六千敌人被压缩在芹村、高家洼之间的狭小地域,到23日下午全部被歼。李仙洲和73军军长韩浚等九名将官被俘,与我军有秘密联系的46军军长韩练成在战斗开始前按我方安排转移。有人说他是我地下党,这与事实不符,直到1950年他才由陈毅介绍入党。这之前他连党员都不是,如何称地下党?他当时仅仅是与共产党有秘密联系。
事后国民党人(有的说是老蒋,有的说是王耀武)对莱芜战役说了这么一句话,“就是放五万头猪,三天也捉不完呀!”今天的人们可以拿这话当笑话来听,但是,请不要忘记当时莱芜大战还有另一面,敌情多变,险象环生。如果国民党在我前面说的几个环节上的任何一个不出差错,那么,莱芜大战的历史,就可能是另一种写法了!
粟裕将军晚年曾说,把毛泽东军事思想归结为几条固定公式,把错综复杂的战争进程表述为高明的指挥者早就规划好的,并以这些观点教育下一代。打起仗来会害死人!现在重温将军这话,其警示意义依然没有消失。
现在很多时候,何尝不是有很多人再走老蒋的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