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柔飘逸

倾述心声,留住精彩~~
正文

“新摄影”博客文字转载

(2009-07-28 05:44:18) 下一个
11/24/2007 又与朋友们见面了,先向大家问个好!再继续我们的行程……离开了一些居民住宅区,又来到了一个人气很旺的集会场所~~最开心的还是孩子们,他们好客且又好奇,刚开始时他们就是这样打量着我们~~11/25/2007 会场一边神情各异的孩子们,很可爱的。~~11/26/2007 不一会儿就和孩子们混熟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开始活跃起来~~回Lin家兄弟:上了学的孩子大多会说点英文。11/27/2007 孩子们非常友好,都争先恐后地充当我的小模特,每拍完一张就要抢着围过来,看看拍好的照片,然后大声笑着叫着直蹦高——心花怒放,喜笑颜开;手舞足蹈,千姿百态。那张张笑脸令人十分难忘!~~11/28/2007 ~~又要去别的地方了,热情好客的孩子们还是紧追不舍地跟着我们,有的还大声叫着:欢迎再来!~~那情形挺让人感动的!~~于是我又举起了相机~~11/29/2007 我们乘坐的车已经开始移动了,这是从车窗向外拍摄到的情景~~11/30/2007 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在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的交界处,赤道线横贯北部,由凹陷盆地形成这个面积6.9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有着大海一样的胸襟与气魄,平静时像一块镶嵌在非洲大地上的蓝宝石;风起云涌时,雪浪排空,惊涛澎湃,犹如亿万面“达姆达姆”的非洲鼓在擂动。非洲人称它为“尼亚萨”,据说此湖是1858年英国探险家斯派克寻找尼罗河源头时发现的,发现者给它加上了当年英国女王的冠冕,取名叫“维多利亚湖”。维多利亚湖不仅是人类起源发祥地之一,还因为它流行过一种名叫“朱莉安娜”的“苗条病”而闻名于世。据说“苗条病”最先起源于维多利亚湖上的一座渔村,1984年12月扩散到整个地区,成为当地报纸的一大新闻。这种“苗条病”刚开始出现时,被冠以一个美丽的名字:朱莉安娜病。据说当地的妇女与乌干达商人进行易货贸易,用性服务交换有朱莉安娜图案的漂亮布料。数日之后,这些妇女便染上严重的腹泻,不久便衰竭而死。第二年,该地区主要的城镇布科巴的医院中发现了异常情况,数十名男女患者同一天到达医院,全都或直接或通过自己的丈夫从该城的一名酒吧女郎那里染上了“朱莉安娜”病。这种病无法医治,令当地医生十分头疼,老百姓闻之胆寒,畏之如虎。究竟是什么疾病令人们恐惧万分呢?直到1985年初CDC才证实,“朱莉安娜病”正是艾滋病!维多利亚湖周遭,是它的源头和流行地区。12/01/2007 维多利亚湖环境正在受到威胁,居住在它周围的4000万人的生活也受到威胁。最新的报告显示,该湖湖面正在缩小,湖水水位每年下降约10厘米。设在瑞典的世界自然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总裁克里斯托弗森说:“这个地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类活动带来的压力:森林砍伐,非常密集的农业开垦,人口迅速增长,工业化,采掘,交通,过度捕捞,污染增多,疟疾等疾病的流行等等。湖区的水土流失严重,贫困也在加剧。”另外,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生植物迅速繁殖,沿入湖的河流向上扩展,覆盖了大片河滩地,使水上交通困难。12/02/2007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50年代末引进尼罗河鲈鱼以后,当时这种鱼被看作是食品工业出口的基础,但是,因为鲈鱼吃小鱼,取而代之的是渔业面临的崩溃,估计多达100种的本地鱼种已经消失了。要改变这样一种局面,大约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是当时因为捕捉不到很多的鱼而早早歇工的渔船。~~12/03/2007 非洲第一大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的水位在1998年至2004年间下降了1.64米,直接事关以湖为界的东非三国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并影响由维多利亚湖相关水系相连的国家。而且由于工业污染,维多利亚湖已经面临生态危机。基苏木市位于维多利亚湖边肯尼亚境内。2000年完成了一项关于水和卫生管理的为期2年的研究,该项研究由瑞典Linkoping大学以及肯尼亚的维多利亚湖流域开发局等单位的科学家承担。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现代水产业的开发以及未来的需求,特别考虑了人口的迅速膨胀。……尽管已有了相关的条例,但在湖边洗车的还大有人在~~12/04/2007 如此洗车的更有甚者,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晕!12/05/2007 ~~不过,维多利亚湖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产地之一。众多渔村环湖分布,独木舟穿梭其间。这里除了种类繁多的丽鱼科土生鱼种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尼罗河鲈鱼。一条尼罗河鲈鱼重量能超过45千克,还曾有纪录达到94千克,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湖中还有很多鳄鱼和河马。乘船游玩维多利亚湖,可以看到成百只河马相互追逐嬉戏。鸟类数量也极其丰富,塘鹅、白鹭和鸬鹚的数量令人咋舌。维多利亚湖周围森林茂密,牧草丰富,野生动物繁多,狮子、大象、豹子、犀牛、斑马、长颈鹿等随处可见。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三国都是非洲首屈一指的旅游大国,而它们发展旅游事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湖滨地带还盛产各种热带水果,尤其是绿色的芭蕉树比比皆是,品种达200多个。世界银行日前表示将拨款1.7亿美元,用于资助将于明年3月开始实施的非洲维多利亚湖生态保护项目。这些资金将用于维护维多利亚湖的水产资源,从而促进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网摘)保护生态平衡是当务之急!应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实行!12/06/2007 ~~在湖边吃草的小羊说:“保护生态平衡是当务之急!应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实行!”~~12/07/2007 小蜻蜓也在说:保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哦!~~12/08/2007 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我们的子孙后代!~~12/09/2007 善良的鸡妈妈也表示:保持生态平衡也有利于家禽家畜~~12/10/2007 清新优美,没有被污染的环境,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美好的情趣~~就把这美好暂留在这湖边吧!~~一听说从这湖边去赤道,只有约半小时的车程,我就急不可待地与同伴们一起,向地球的最中心地带开拔了~~12/11/2007 基苏木既是肯尼亚的渔业中心,又是肯尼亚的第三大城市,赤道纪念碑就在不远处公路一侧的山坡上。这是一个设计质朴简洁的木结构物件,碑身是一个彩色的地球仪浮雕,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赤道在东经34度48分处穿过该地。赤道碑身后是一片枝叶繁盛的松树林,碧水、蓝天、青松,映衬着纪念碑的庄严与肃穆。(网摘)先请朋友们粗略观赏一下赤道附近的景致,然后再细看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的赤道纪念碑。~~答樵夫:不太清楚湖边自行车的归属,(自行车是这个城市运用最广的交通工具。)反正偶们是开着四个轮子去赤道的,两个轮子的不过瘾,加之坡陡道不好走~~反应敏捷,聪明伶俐的好名已提出了有趣的问题,答案随后就到。~~12/12/2007 赤道地区获得太阳的光热最多,却不是最热的地方!--赤道虽然平均最近太阳,受到的辐射最多,但是正是因为辐射多,气温高,气流上升,水气上升冷凝形成降雨。降雨使温度下降,至少这一点使赤道成为不是最热的地方,而是湿热的地方。~~(网摘)赤道附近不仅有非常养眼的天然绿色植物园,还有绮丽多姿的大岩石群,非常壮观~~12/15/2007 基苏木既是肯尼亚的渔业中心,又是肯尼亚的第三大城市,赤道纪念碑就在不远处公路一侧的山坡上。这是一个设计质朴简洁的木结构物件,碑身是一个彩色的地球仪浮雕,旁边写着一行小字:赤道在东经34度48分处穿过该地。赤道碑身后是一片枝叶繁盛的松树林,碧水、蓝天、青松,映衬着纪念碑的庄严与肃穆。赤道地区获得太阳的光热最多,却不是最热的地方!--(网摘)骑着两个轮子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周的想法真是很超前的,偶没敢想!呵呵~~唯一能做的是:用相机对着赤道纪念碑左拍右拍,前拍后拍,正拍侧拍,站在南半球拍北半球的景致,站在北半球拍南半球的风光,(从字面上偶能够轻而易举地跨越南北半球,心中好不得意哦!~~)更有趣的是:偶一脚站在南半球,另一只脚站在北半球拍摄赤道纪念碑,当时的心里感觉就别提有多兴奋了!~~这是一次既开心却又难忘的特殊经历,愿与朋友们分享。~~不知好名是否满意今天的答案?~~有关赤道附近的风光和故事两天后接着说,明天一大早出趟远门,下周一晚上回来,特此告假两天,祝大家周末愉快!回见!~~ 12/17/2007 赤道地区获得太阳的光热最多,却不是最热的地方!~~在赤道附近,常年湿润高温,多雷雨天气,年降水量在2500毫米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在一天之中,天气的变化也往往单调而富有规律性。清晨,天气晴朗,凉爽宜人,临近午间,天空中的积云强烈发展,变浓变厚,午后一二点钟,天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暴雨倾盆而下,有时降雨一直可以持续到黄昏。雨后,天气稍凉,但到第二天日出后又变得闷热。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把这种气候称为“赤道气候”。(网摘)赤道附近不仅有非常养眼的天然绿色植物园,还有绮丽多姿的大岩石群,非常壮观~~这块巨大岩石上有两只小猴子正在玩耍……可惜当时距离太远,没能拍到近景。~~顺便向朋友们销假。12/21/2007 就在这岩石群中有一座被称为夫妻岩的周围,驻扎着一些小茅屋,居住着一群与大岩石一起相依为命的人们~~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的是妇女和儿童,没有问原因,也许当时男人们都干活儿去了吧?~~当你看到如此热情的笑脸时,会感到非常的感动和兴奋,很亲切的!~~12/22/2007 就在这岩石群中有一座被称为夫妻岩的周围,驻扎着一些小茅屋,居住着一群与大岩石一起相依为命的人们~~昨天,细心的文竹已在问我是否看到了这里的人?……看到了!--我看到了小村寨的人们,人还真不少呐!~~当时有人问我敢不敢攀登那座被称为是“夫妻岩”的巨石?~~沒加太多的思索,我欣然接受了邀请,据说那由多块巨石垒砌起来的石洞里有好多的鸟,人们还可以在石洞里读圣经,做祷告,俨然是一个“天然教堂”~~这就更让我激动,更想一睹为快!~~加快了的脚步更坚定了!~~12/25/2007 祝朋友们圣诞快乐!这是当时我们看到的为数不多的男人中的一个(右边的这位)~~12/27/2007 就在这岩石群中有一座被称为夫妻岩的周围,驻扎着一些小茅屋,居住着一群与大岩石一起相依为命的人们~~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的是妇女和儿童,没有问原因,也许当时男人们都干活儿去了吧?~~当你看到如此热情的笑脸时,会感到非常的感动和兴奋,很亲切的!~~成长中的小男子汉~~回昨天好名提得问题:是的,他们有些人穿着的是捐赠给他们的衣服。~~ 2/28/2007 羞答答的小妞子~~12/30/2007 攀登大岩石的时候看到的~~我们就从这儿继续向上,将穿过这两石之间的狭窄地段~~12/31/2007 祝朋友们元旦快乐新年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