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河鱼饵

爱陌生的人,因为自己时时被爱着!心常常喜乐,因为一切拥有无不是领受!看我的人生福杯满溢,你清心就能鉴赏!
个人资料
爱河鱼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安徽男人(图)

(2008-08-16 18:35:41) 下一个
这是一个16岁上大学,26岁物理博士,28岁当中国科大当副教授,两年半时间拿下美国工程博士的安徽男人在45岁时的英俊身影。

有人说:“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没有胡适,就没有新文化运动的波澜壮阔;没有陈独秀,就没有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而李氏、胡氏、陈氏均为安徽人。不过遗憾的是,安徽男人中,名气大的是个人,小的是群体,这似乎很与纵横中国数百年的“徽商”名头相抵牾。

说安徽男人聪明,其实也不应该算是第一回。对这个群体以“聪明”二字相论,早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耳熟能详。那时候,高校之间的一帮安徽籍研究生少不了串门,结果发现,安徽小伙子的比例竟远远高出其他省份。就说中国人民大学吧,来自安徽的研究生多如星辰,以至于被戏称为,研究生楼每隔一个宿舍就有一个安徽人。也许就因为安徽书生出得多,名人出得多,所以才会有“聪明”之论,如果把视野稍稍拉远点,就更能发现其人文荟萃的璀璨了。自晚清而至五四,安徽人在文化上可谓独领风骚。旧的方面,代表性的是安徽的桐城学派,影响到整个学术史,方苞、姚鼐这些名家更是鼎盛于一时;而新的方面,安徽人也“领衔主演”,“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两个扛大旗的人,一个陈独秀,一个胡适,都起于皖地而扬名京城。讲百年中国思想的发生与发展,这两个人绕不开。可以说在推动一百年中国文化的变迁上,安徽男人是出了大力气的。

如果光说安徽男人“聪明”可能还不行,毕竟有“温和”先垫了底儿。聪明而又温和,一副温良恭俭让的书生模样,这样的男人,原来就是让淑女们心仪的一类了。聪明而又以温和的面孔出现,就少了些男性可能有的攻击性,不那么张狂,又不那么粗暴,温文尔雅的不让人觉得紧张,空气也会像流水一样静静地回旋,而不是一副快要燃烧的样子。因为聪明,所以要把安徽男人作为攻击对象也恐非易事。“智者乐水”,水的柔韧性会成功地化解一切力量。

聪明不是用于攻击,而是用来自我保护,这就让人想起“明哲保身”这个词,在一个文化生态屡屡会受破坏的民族,安徽男人这种自我保护的智慧也许正是来源于中国文人的独特经验。所以陈独秀这个安徽男人最终见弃于政治,虽然他在一开始大有光着膀子上阵的架势,但到了后来,总是会露出安徽人独有的“温和”底色来。秀才总不同于兵,即使他当了兵。因为聪明,所以有的是让太太高兴的小心思、小伎俩,即使闹了别扭,也能“一笑泯恩仇”;因为温和,所以再出了什么事,也不会朝着太太大发雷霆。与其让太太难受,还不如让自己难受。安徽男人会有一点怕老婆的特点,这会让人想到文人往往有的一个通病。常有的说辞是,“怕老婆怎么了,怕老婆有饭吃”,也许考虑到有饭吃,所以安徽男人怕就怕了,畏惧之中或许正有聪明的算计在呢。

胡适作为安徽出来的男人,曾经说过做学问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人由此推及到做人处世,说是要低调,要严谨,要从小事抓起。但道理是这么讲,一到操作的时候,可能就有些走样。结果往往是,因为从小处着手了,所以就着眼不到大处,就会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就难以会有大气象、大欢喜。因为聪明就常常受到聪明的制约,就会有点保守主义,患得患失,小处着手毕竟来得实惠,而大处着眼总显得虚妄。所以安徽男人不乏内圣之思,而少外王之念,行持家与守身之道,而失之于江湖之大,天地之远。安徽男人也许缺的就是这种外向开拓的精神与念想,因为害怕做空,所以不敢博大,兢兢业业,克己复礼,是君子而不是猛将。陈独秀作为安徽男人,还有过振臂一呼的时候,但自此以后,似乎再难见到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安徽男人了。就是那纵横中国数百年的徽商也鲜有在深圳崛起的动向。“小处着手”使安徽男人有些可爱,又有些拘泥。安徽男人或许天生就是当得了老公,而当不得情人。当年形容徽商是徽骆驼,就是说其吃苦耐劳,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安徽男人关键词 

文化沉稳性 
安徽是人才辈出的文明故乡,历史上没少出现过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巨才”,现在的安徽亦是如此。大部分安徽人把文化上的需求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也许过分地注重文化会影响到经济的腾飞,例如同属于日尔曼民族的德国与奥地利,奥地利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艺术的繁华之地,然同德国相比,奥地利的经济却相对落后,但奥地利人的心理素质相对稳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这就是文化沉稳性的典型表现。不过有眼光的人总深感在安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安徽不自觉地变成了“人才输出”的基地。 

政治量才
安徽人善走仕途,出政治家;安徽人崇尚政治达于痴迷的地步。以政治量才,直观一点说就是官位大小。安徽人已做过中国最大的“官”——皇帝了,如曹操、朱元璋;次一级的宰相或大臣之类更做过了,如管仲、张良、“包青天”、李鸿章等;军事将领则更多了,如周瑜、鲁肃、戚继光、“巢湖三上将”的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等等。就是到了当代,人们的这种“政治热情”依然不减。所以以培养政治性人才为主的中国人民大学在安徽特受欢迎,安徽学生几乎每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似地投考,且屡屡中第。以“政治作为”、“政治才干”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前途是风靡全省的统一标准。虽然市场经济对安徽人的观念冲击也很大,可是安徽人的政治思维并没有因此而被冲淡。 

茶道精神 
千百年来,安徽人不仅自己爱喝茶,还养成“烹香茗以待来客”的好风尚,甚至在饭前为客人下面条、打鸡蛋吃,也叫“吃茶”,称之为“光面茶”、“鸡蛋茶”。请客喝茶是十分讲究的,要做到茶叶好,泡水好,茶具好,调制好,礼貌好,才能真正体现安徽人待客的深情厚意和乐趣。从整体上说,安徽人重视的是精神生活,崇尚政治和敬重文化是安徽人精神的两大主要支柱所在。其他方面,包括物质财富皆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要能够基本满足即可。安徽人还善于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要有一杯香茶在手,万愁皆无,“知足者常乐”。“茶道”成为安徽男人消忧解闷的良剂。

拿来主义
安徽人经常奉行“拿来主义”,安徽人不喜欢冒险,也不愿冒险。但一旦安徽人决定冒险,便可能是惊天动地:想当年首先是安徽人提出“亩产万斤”的“雄心壮志”,也是安徽人第一个试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独有偶,又是安徽人率先实行了“岗位责任制”,在全国人事制度改革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一般情况下,安徽人是相当稳定的。很少有人愿意抛头露面,“出风头”。“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这是多数安徽人的座右铭。安徽人不轻易震惊,只是“扬其波而浊其流”,跟着社会潮流走。安徽虽然不很发达,但由于外出的人很多,信息还算比较灵通,只要外地有什么新鲜玩意,马上就在安徽上市。安徽都市人的生活也跟着其他发达地区摆动。在别人看来,似乎没有安徽人“拿不到”的东西,安徽都市的酒吧、OK厅、TAXI、宾馆、浴室、理发厅等都赶外地的时髦。

徽派商人

无徽不成商”说的是安徽人会做生意,那是对徽商辉煌岁月的历史写照。“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是徽商引以为荣的商业道德,这一目的和精神至今风骨犹存。徽商中不乏饱学之士,贾而好儒,亦贾亦儒,此乃徽商传统。他们知识广博,喜欢来点文化义举或文化投资。今天的徽商虽然没有先辈那么“牛”,但其人文传统还在。“巨人”史玉柱就是一个安徽人。在早几年,他可能是中国亿万富翁里文凭最高的人物之一,更是新一代儒商中出类拔萃的代表。安徽商人分淮北、淮南、江淮三地。淮北人爽直重义,契约观念差;淮南人聪明伶俐能干。但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使徽商始终没能树立起效能的观念。叶落归根,多数发了家或赔了本又回到老路上去了。“傻子大王”年广九的悲剧就带有小生产者的明显特征。 

南北性格混杂的安徽人 
如果有人有兴趣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在安徽走一遍,就会发现他似乎走遍了全国。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从人的性格上而言,安徽人确是中国人之“缩影”。淮河、长江飞贯安徽,成为安徽人性格的天然“分界线”。淮北人有着山东大汉的爽直、豪迈;江南人有着闽粤商贾的机灵、能干;皖东人有着苏沪“实干家”们的勤劳、实在;皖西人更兼中西部人的淳朴、善良。 

在地理学上,大的山脉和江河总是成为气候和自然带无可争辩的“分界线”。可这种分界线在安徽担负着双重作用。从东至西,淮河与长江横贯安徽。在气候上,淮北、江南、江淮之间三地区差异明显。有人调侃而言:芜湖码头北的人尽穿外套,码头南的人都是穿着衫衣。而从人的性格与方言方面来看,这种差别变得更大了。合肥地处皖中,乃是全省的中心,合肥人在安徽犹如北京人在全国一样,高人一等,得天独厚。合肥以北,特别是淮北人都被称为“侉子”;合肥以南,特别是江南人都被称为“蛮子”。究竟“侉子”“蛮子”指的是什么,是褒是贬,暂且不论。最起码合肥人把他们与自己明显地分开,至于“侉子”与“蛮子”之间则更是不同了。有人问,合肥人是“侉”是“蛮”,恐怕连合肥人自己也弄不清楚了。 

实际上,安徽东南西北四大地区人的性格确实也存在差别。淮北人也许与苏北、山东更为接近,受其影响很大。山东大汉的爽直、豪迈的气质毫无遗漏地反映在淮北人身上。淮北人的起居饮食更是与山东人几无差别,难怪合肥人把淮北人称为“侉子”,又把山东看作“侉子的中心”。淮北人有时也不经意地把自己划入到山东,比如说淮海平原、黄淮地区等等提法。淮北人的方言普遍具有北方特征,语言浑厚,语速稍慢,吐字较清晰,与普通话较接近。 

与淮北人相反,江南人则酷似闽粤之人。称之为“蛮子”,顾名思义,“蛮子”即有“蛮夷”之嫌。“蛮夷”原系对中国南方比较古老的且落后于汉文化的民族统称。早在古代时期,安徽土著居民主要是夷族与越族,属于楚文化。后来,由于受到长年征战,中原文化的“南征”,安徽的夷族与越族文化统统融入了中原文化。闽粤一带,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安徽要迟得多。夷越文化在这里保守了很长时间,且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成为“蛮夷”之中心。可见在历史上,江南已与闽粤有着同根之连。现在,虽然由于历史的融合,统一的中华文化早已形成,但是南方楚文化特征依然明显。而安徽江南地区乃是这一区域文化的边缘所在。所以江南人具有闽越人精明能干、聪明伶俐等等性格特征。江南人的方言语速快、频率高,接近粤语的模式,尤其是徽州话最难懂,就连安徽其他地方人听起来比听英语还要吃力。


:作者尹昌龙先生是皖和县人,应本站之约特发此文.转自深圳醉翁亭网站www.szzwt.com

安徽男人!我喜欢安徽男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亚诚 回复 悄悄话 夸老公?:)理解。。。
笑比哭好 回复 悄悄话 呵呵,看了才知道,安徽人,好样儿的!有这麽多的说法呀,我得好好记一记哦~~
太有用了啦!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