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76)
2019 (26)
2020 (23)
“我能帮你吗?”
一位带着胸牌的女士(证明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停下来,给我指了方向。
总算到了那栋楼,我停下来,继续低头确认课表上的教室。
“我能帮你吗?”
这位男士也带着胸牌,刚告诉我朝哪走,旁边一个人就问他:“主任,我们明天的会在哪开?”
找到教室后,这两个主动提供帮助的人,让我心情愉快地走出那栋楼。碰到一个小伙子,我们之间距离超过一米,但他还是朝我笑笑:“打搅了。”
说实话,不怎么习惯说“打搅了”的我,在有些美国人眼里,可能很不礼貌。中国到处都是人,习惯了拥挤的我,很纳闷美国人为什么在一米之外也要对我说“打搅了”?
相对较少的人口,让美国人有很强的空间意识。在公共场合,美国人总是笑着道歉自己的经过“打搅了”我的空间。
这种在“空间文化”上的差异,让美国一个媒体最近专门报道了唐人街“震惊”的“恶行”:很多人都在挤公交车,根本不管残疾人的安危。 难道拼命挤是因为这是最后一辆公交车? 不是,下一辆公交车很快就到了。 也许,这些人把挤车的“国粹”也“进口”到了美国。挤了那么多年,突然不挤,一时半会还调整不过来这个老习惯。
出去办事,经常听到“打搅了”和“我能帮你吗?”。回到家,Jeff张口“谢谢你”,闭口“我爱你”。“谢谢你”并不仅仅是客套,也提醒我们别忘了感恩。即使是亲人,也不能指望对方所有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别人的关心最起码应该被感谢。中国人觉得说“我爱你”太难为情,美国人似乎过于滥用“我爱你”。但美国人觉得表达很重要,就象《大话西游》里唐僧的那句台词:“你想要啊?悟空,你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