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哲学

在纷繁的尘世中,找一个角落,与自己对话,升华心灵.
个人资料
正文

什么样的政治才能躲过灰尘

(2009-08-24 14:05:25) 下一个
        今天被一个纪录片吸引住了,因为镜头里的世界我从未见过。

           这个地方叫Mustang,是尼泊尔的领土,离中国最神秘的地方很近-----紧靠西藏边境。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和500年前一样,没有路,荒凉与贫瘠只能使其继续依靠“马背文化”。

          但美国喜马拉雅基金和意大利国王信托基金却来到这里-----因为在简陋的民房中,在只有一位老太太的寺庙里,隐藏着15世纪的墙绘艺术,其中使用的某些材料,竟和同样生活在15世纪的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在罗马教堂绘画中使用的材料一样。      

        两个外国人,被500年前的艺术所震撼,更被随墙壁一起化成碎片的艺术而心痛。他们决定做点什么。

       但艺术并不单单是艺术,他们得时刻顾虑政治因素----尤其这里的居民有很多是从西藏逃过来的藏族人。

      尽管在语言和文化上与西藏紧密相连,但Mustang曾经是独立的王国。从15世纪到17世纪,Mustang的战略地位使其控制了喜马拉雅和印度的贸易。18世纪末,这个王国被尼泊尔兼并。但君主制依然保留,所以现在的国王就开会来决定是否让外国人帮忙。

       经过激烈辩论,终于能动工了,但整个工程进度要完全透明,下一步做什么,都要先经过本地人开会后才能进行,而且随时由一个喇嘛进行评估。

       第一步先是从山上背来特制的土,和稻草、水等混合,把墙修好。等这些工人忙完了,再请技艺很高的木匠来完成雕刻。

       大致外观完成后,“内部装潢”就更麻烦了,既要用新工艺修补残缺的部分,还要尽量保持500年前的原貌。有些绘画所需的颜料要花3个月才能磨碎,为了不让颜色从墙壁脱落,还要用注射器一一给墙壁“打针”。

        我真的被两个戴着口罩,全身沾满灰尘的老外给感动了。

        先在马背上颠簸八天,从悬崖峭壁中进入这个封闭落后的地方,再一遍遍向当地人解释自己没什么政治目的,只是想保护艺术和历史。远离自己发达国家的优越生活,在当地人的怀疑与堤防中,坚持在尘土飞扬中完成一个个难度很高的细节。即使给我很高的年薪,我都不原意每天给自己的肺里吸入大量的尘埃-------很多还是500年前的尘埃。

       他们图什么呢?

       也许因为他们俩是艺术家,眼里看到的只是艺术,任何对艺术的破坏都会让他们心痛,就象梁思成,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老北京奔走呼号,他说“北京每扒一座城墙就是在我身上挖一块肉,每拆一座城楼就是在我身上喝一口血!”

       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有着高远的眼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充满人文关怀心胸的一代建筑学大师,只能死不瞑目。

       他临终前预言“我至今仍不认为我当初对北京的规划是错的……总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京环境污染、交通庸堵、人口剧增……”而今,这些全部应验了。
  当初的错误决策,导致的是不可挽回的恶果。在进入80年代后,商品化使得北京留存不多的遗产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仅从曹雪芹故居的遭遇上就可见一斑。当一个外国记者得知这样一位伟大作家的故居被毫不犹豫的拆掉时,不可至信地说“在法国,要拆调雨果故居是不可想像的!”

       政治,难道真的就与美丽的艺术水火不容?

       不禁“怀念”我最喜欢的两个历史朝代:唐朝和宋朝。

       我有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精选》,虽然是按历史朝代顺序读这本书,但每次翻倒唐朝,我就立刻感受到唐诗与前面诗歌的巨大不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盛唐时期独有的自信与豁达,连本应充满哀伤与死亡的边塞诗都充满了豪气:“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代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唐诗,还有太多的骄傲:悠久的文化传承、丰饶的物产、发达的政治组织制度、领先世界的工艺水准,还有怀远人的博大胸襟。当时有谁不想到唐帝国,到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看一看呢?
       据说唐帝国全盛时,生产力总量占到世界的百分之三十,就连现在的美国,相比之下也是远远不如的。 现在,我们中国人要花很多钱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留学,可在当年,日本得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先进的经验。

      正因为盛世唐朝的无法超越,即使在“安史之乱”转入衰退期后,老百姓对李唐王朝的感情使唐朝又在风雨飘摇中支撑了一百年。而外国人对唐朝也是有感情的,北宋《蒲州可谈》说:“蛮夷呼中国为唐。”;《明史.真腊传》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凡海外诸国皆然。”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使 Chinatown 没有被翻译为“中国城”,而是“唐人街”。

     与泱泱盛唐相比,宋朝政权就多了许多屈辱,但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历史遗产,使宋朝一开国,就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当然,在那个时候,政治都是男人们的事情,我做为女人,最感兴趣的,则是宋朝的“书斋文化”。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瞧,在竹席上看书,累了就做个美梦,梦醒了就笑,这样的暑假过得多惬意!如果象杨万里一样“日长睡起无情思”,那就“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样的幸福指数肯定高!

     仅从军事史而言,唐朝强大,宋朝懦弱,但在经济与文化上,宋朝没有让我们后人失望和鄙视。所以一个政权,如果很强大,那就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懦弱,那就不要在其它方面拖后腿,否则,这个政权留给后人的,只能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孤零零站着一本政治史而已,但在文学史、科技史、绘画史等方面,能供后人“瞻仰”的,却少得可怜;而这将使人对那些政治史也没什么兴趣,原因很简单:“你什么成就都没留给我,我没什么向你好学的呀。”

       真是讽刺,当初拼命压制社会在其它方面的进步,以显示自己的权利,到最后,却变成了图书馆后人不愿参阅的“废书”,等灰尘越积越厚,碰到个懒得打扫的管理员,可能就被丢到垃圾桶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