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来>>开始做宣传时起,我就如同少女怀春般盼着它的公映。一看到它在网上登出来,我就放下手上的一切迫不及待地一睹为快。
大概看了二十几分钟,我就看不下去啦。但毕竟是张导的大作,毕竟自个儿盼望已久,所以就把它当鸡肋吧。最后是吃着韭菜猪肉饺子就着腊八蒜蘸着醋香着自个儿臭着别人为了看完把它看完啦。
说不上什么感觉,那满满的盼望被瞬间抽空,脑子里空空如也。都是大戏骨,但好像用力过猛,又不知往哪儿用。演员为了演而演,我也就只能为了看而看啦。
让我觉得最莫名其妙的是那种生死之爱是哪来的。男人这种动物,由于荷尔蒙分泌,很容易喜欢一个人,但要让他们刻骨铭心,死心塌地地爱一个人,那是难上加难。小说中活灵活现地把他们感情的基础描绘得淋漓尽致,所以陆焉识对冯婉喻的思念,为了见她可以忍辱负重,为了见她一面可以冒死就顺理成章啦。当然电影必须浓缩小说的精华,这没错。但我觉得这部电影不只是浓缩得不够,而是根本没浓缩到,或者浓缩错了。
从映后网上的宣传评价到周围的人,大部分都谈到在看的时候被感动,哭得稀里哗啦,我就觉得我是不是太冷血?或者是没有悟性体会不到它的精髓?直到看到《锵锵三人行》里马未都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我就释然啦。马未都也是我敬仰的文化人,他很含蓄地批评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所展示的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有可能,不一定用文革作为时代北京。马老师太客气,要我说就是糟蹋了一部好小说,而且耽误人家严歌苓赚钱,人家辛辛苦苦写一本书容易吗?当时张导因比别的导演早找了严歌苓,所以用比别人出价低很多的价格买到了这部作品(这是他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自己说的,我忘了那个访谈的名字。)
敬爱的张导岁数不小了,也辉煌过,江郎才尽也没关系,大家都能理解。家里还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不如回家看孩子看能不能培养出一个新生代导演。别再劳民伤财愚弄我们的感情啦。
*****这个是炒冷饭,去年看完电影就失望地开了个头,但由于各种忙,而且沉迷于微信就撂那儿了,这两天整理我写的破玩意儿们,觉得看着这夹生饭难受就凑凑合合把它凑合完了,应该说会没我刚看完时骂得狠。
所以如果是看国小说的, 看了电影后总会有点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