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幽默滑稽界三足鼎立及小沈阳走红

(2010-07-31 19:37:13) 下一个


打小儿就对传统曲艺感兴趣:昆曲,京剧,山东快板,天津快板,评书,评剧,越剧等等,当然肯定少不了相声。

记得小学中午放学在家吃完中饭,就会边做作业边听半个小时的相声节目,有时没时间听就感觉少了什么。过去的段子少,好象就没什么我没听过的,但是比较喜欢马三立,他那种不温不火的包袱方式很令人捧腹,老爷子最终享年九十岁撒手人寰,结束了相声史上很重要的一个章节。

小的时候接触到的搞笑曲艺大概只有相声,后来才有了小品,上海滑稽戏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一年通过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才知道了一点儿。

不管是赵本山的小品,郭德纲的相声,还是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都应该算是幽默滑稽的艺术,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准应该在于是否让观众由衷地笑了,笑的频率是多少。

在<<杨澜访谈>>节目中,她称这三位是三足鼎立,我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这也确实符合了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个人认为幽默滑稽这门艺术很难,难在要不停地出新,一个相声听一遍好笑,听两遍还行,但是第三遍基本上就不觉得好笑了,也不愿意再去听了。

其他的就都有重复性,一本好书可以排不同版本的连续剧,电影。按周立波的话说,一首<<桃花盛开的地方>>就红了一辈子,我也有同感,好象没听过那位老艺术家唱过别的。

觉得这个行当对艺人的要求是确实要天生有幽默的细胞,听说当年姜昆一张嘴就让人笑,周立波也是很小就显示了天份,还有就是即兴发挥的反应快。其他功夫都可以苦练,但这种东西恐怕是与生俱来的。

赵丽荣老师的小品家喻户晓,但她的幽默天份早在评戏<<花为媒>>里就发挥得淋沥尽至,她演得媒婆是那么幽默可爱,不由得你不笑。

郭德纲是我同学妹妹的高中同学,说他那个时候老实八交,话不多,不是在媒体频频曝光,那位妹妹都快记不起这位同学了。郭德纲在多次访谈节目中也提到,他小时候很老实,说的相声也不可乐,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开窍了,笑料就频频出来了。我想他开发自己的天份比较晚吧。

这一年开始对周立波感兴趣,他的<<笑侃三十年>>,<<壹周立波秀>>,<<笑侃大上海>>,<<谁动了我的指挥棒>>,只有<<我为财狂>>因为没找到有字幕的,虽然上海话能听懂一点儿,但是纯上海话还是不行,费劲看了一些,因为听不懂,实在看不下去了。包括所有我能找到的的采访节目<<鲁豫有约>>,<<名人面对面>>,<<小崔说事儿>>等等,只能说一句:上海人就是上海人,说话得体大气,是中西方文化很好的结合。

郭德纲的访谈我也看过,吃大蒜长大的就是和喝咖啡长大的不一样,透着那么实诚痛快和不经雕琢。

没找到赵大叔的访谈,但星星点点看到过一些片段,透着精明和东北人的豪爽,是前边两个人所不能比的。

不管怎样他们三个人都带给了大家不少快乐,赵大叔是二人转出身,最终让他扬名的是小品,中国人民对小品这种曲艺形式极其爱戴,赵丽荣老师一生为评戏演员,到老了才客串小品,但是我查了查网上的介绍,称她是著名小品、评剧演员,小品放在了前面。

任何人成名,成为最大的腕儿都是有原因的,不仅是炒作,如果赵大叔没有春晚的上亿观众眼巴巴地等着他出台,再炒作也是没用的。

那么小沈阳有什么?如果说赵大叔给人带来的是会心一笑,郭德纲给人带来的是捧腹大笑,周立波给人带来的是笑后的思考和一点点辛酸。那么小沈阳是下台挨个给人挠痒痒的笑。

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去年春晚的<<不差钱>>,觉得还不错,就去网上搜,发现春晚的表现是他的最上成之作,他的特点:不男不女,背一LV 包,PIAPIA 是他的口头禅,再就是学唱,他唱得再好,也是学的,不如去听原唱。再说,周立波也能学唱,而且不论男女都能学;郭德纲如果想,也可以,天生的嗓子都在那儿。但是学唱别人都不是他们表演的重点所在,但现在是小沈阳的。

小沈阳缺少的是前面三位的幽默感和创造力,这是吃滑稽幽默这碗饭的魂魄所在,如果一个人缺少了魂魄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看过小沈阳的一个访谈,语言极其乏味,我都没看完。

如果说表演可以有人给排练的话,访谈即使有,也不会那么多排练,个人认为还是多多少少看出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

小沈阳走红是赵大叔的杰作,靠着赵大叔的提携,如果没有赵大叔,小沈阳也就只能回
去演他的二人转。

纯属个人看法:这么一个央央大国竟然由一个无内涵的娘娘腔成为幽默滑稽界的代表之一!小沈阳走红是幽默滑稽界的悲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