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的改革与该改革之后的中国
摘要:朱镕基的改革是推动中国强大的、功绩紧随邓小平改革的改革。朱镕基改革后的中国,呼唤着国家实行所谓“公有企业”向全体国民分红的改革。
中国国力近 30 多年的进步,主要依靠了两个人的改革思想,一个人是大家熟知的邓小平,另一个是地位略低的朱镕基。
朱镕基的改革比邓小平的改革要困难得多。邓小平和朱镕基都不是第一把手,因而,他们都是共产党一般不去归功于之,并将其肖像在庆典游行时抬出来的对象。但是,邓小平指挥着第一把手,他的功绩和地位,不会因为他名义上不是共产党的第一把手而埋没;朱镕基就不同了,他的地位使得他的功绩很容易被埋没。可是,他的功绩不仅不应当埋没,也确实埋没不了;他的坚定、他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后来的头头去景仰和效法。这是因为,他的改革是攻坚战,而改革活动本身也到处受着限制而极其艰难。他要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许多既得利益者公开批判他是“卖国”;实行企业破产、工人下岗是收拾毛泽东所搞的烂摊子的一剂猛药,让整个社会都感到了震动;而让几百万政府官员丢掉金饭碗,改换门庭到自负盈亏的企业中去,在当时,则是在共产党员最爱去、也最集中的地方丢炸弹式的做法。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感到朱镕基本人对于毛泽东时代弊病的了解,以及他为了国家前进而敢为天下先的决心。
邓小平实际改革的重点与遗漏点
最近,听过一个在美国的经济学家谈论邓小平的改革,说邓小平的改革没有什么内容,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加上私有化”。按照中国今天的实际情况看,这话似乎有点浅薄。因为,今天中国实行的是邓小平路线,而国家的主体经济是所谓“国有企业”。可见,单纯从经济成分的实际情况看,中国也不同于英、美等国家的模式。而能够形成这种局面、让这种模式能够生存并成功运作起来的关键人物是朱镕基,
这是因为,正是朱镕基的思想和改革让所谓“国有企业”有了生机。邓小平思想当然应当包括把所谓“国有企业”改变成能逮老鼠的大猫,所以,邓小平的理论,绝对包含着对所谓“国有企业”的改革。可是,邓小平当时的实际改革,主要表现于开放私有企业和实行农村改革,使得毛泽东时代被搞得乱七八糟的社会、国家先稳定下来,他的改革正好绕过了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会有剧烈震动的、所谓“国有企业”的运作模式的改革问题。在当时,所谓“国有企业”的运作模式的改革问题对中国之重要,因为国家资源基本上由这些企业所掌握而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所谓“国有企业”,即公有制经济成分的运作模式是个任何国家都会有、任何政府都会遇到的问题。邓小平的改革允许私有化,但并不是只有私有化和一切私有化。美国、英国的经济运作模式也不是纯粹的私有化经济模式;在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纯粹的私有化经济的国家。事实上,中国的公有制经济成分还在壮大之中。很多所谓“国有企业”所涉足的领域,如电讯、金融、军工、银行等,今天也没有或者没有完全对私人资本开放。邓小平时代恢复的保险业、证券业,以及近 30 年建设的交通、电力工程等,更壮大了所谓“国有企业”的声势,因为,这首先体现在政府和共产党官员可以去管理、去控制的领域更多了,这就不是象美国那种国家能够出现和轻易接受的事情。这点,显示了中国经济模式的独特性,也显示出了对形成中国模式立下汗马功劳的朱镕基和朱镕基的改革进行讨论的必要性。
朱镕基的改革
朱镕基奠定了所谓“国有企业”翻身的基础。
当时,所谓“国有企业”几乎占据着国家的主要资源,垄断着所有容易形成利润的行业,例如,石油、公用事业等部门,却几乎是一片亏损的景象。干部清廉、一钱不赚,看着私营企业蒸蒸日上,自己还保持着毛泽东时代的共同贫穷、却也安心于享受着国家干部或者“国营”企业官员和职工特有的精神快乐。
朱镕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他把石油部等政府衙门改变为石油公司等,实行了政府、企业的分离制度。这个措施,让数以百万计的衙门共产党人干部被撼动了!想想当时的电视报道就能知道,当时那些在前途未卜中“转岗”的共产党官员们心理有多么沮丧!朱镕基改革之彻底,是作过几次政府精兵简政改革的周恩来都没有作过的。朱镕基的改革,让国务院管理部门从接近 100 个减少到了 30 个左右。朱镕基的这项改革被温家宝继承了下来;这项改革奠定了国家前进的基础。
朱镕基的这项改革大大加快了改革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城市虽然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多年的折腾使得人们只有白手起家,资金和资源都在所谓“国有企业”手里。邓小平奠定了改革的思路,但是,当时的局面还是人热情而动静小,因为,活跃的都是没有本钱的,他们只能开饭馆、卖衣服和跑单帮等。改革真正在城市动真格的时候是朱镕基就任总理开始的。朱镕基使得城市改革形势从大头不动小头动的小打小闹局面一下子开了锅。当然,这才是实行邓小平的改革路线,这才是邓小平希望的改革!
朱镕基改革的多方位性
朱镕基的改革并不局限于政府改革,他的改革领域十分宽广。它不仅涉及政府,还涉及企业、教育、国际贸易、社会财富分配等多个领域。正是在他的任期内,不仅政府官员以百万计的数量大大减少,而且国际贸易的渠道开始畅通,大学生的数量成几倍到上十倍的增加。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那种财政困难、外汇奇缺、国民文化科学素质低下和人才匮乏等现象有了被彻底扭转过来的基础。
特别应当提到的一点是,朱镕基的改革,使得在毛泽东时代形成的以大老粗为荣、忽视子女读书的社会现象在他的任内被彻底打倒了——这是国家发展和华夏子孙进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在当时却是极难办到的事情。事实上,毛泽东时代出现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学校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在邓小平时代虽然有所改观,却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朱镕基和邓小平一样,都在赞美着毛泽东的方式下,把毛泽东时代的一切都是党关怀、干部吃着国家,国家吃着农民、一生在教育上投了不少资本的大学毕业生的一生收入抵不上早日工作的大老粗,或者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国家运作方式扔到了太平洋里,让人民重新过起了不要等待解放或者恩惠的日子、重新过起了要过好日子就得读书、就得在有风险的环境里奋斗的日子。这当然是正道上的国家运作方式。
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都是喜欢动脑筋的,可中国的传统就是韬光养晦,说真话办不了事;这点,老百姓是清楚的,虽然带者悲伤的心情。这是人们可能不喜欢邓小平、朱镕基的原因,可是,他们的功绩不能被埋没。
朱镕基改革后的黑领阶层问题
黑领阶层是在所谓“国有企业”赢利的基础上出现的现象。
当朱镕基将石油部、化工部、机械部撤消而将它们转变、改制为石油公司等所谓“国有企业”的时候,那里边的很多官员哭丧着脸——当不成官了,谁对前途捉摸不定能放心呢?几年过去后,人们才发现,用钱生钱的部门高管比政府官员还神气。权、钱兼有的黑领阶层出现了。所谓“国有企业”是产生这个阶层的主体成员的地方。政府的资源管理、财税、社会管理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后也跟着有了钱,这些部门的某些成员更壮大了黑领阶层的队伍。显然,这个阶层的出现,在毛泽东的所谓“社会主义”时代是不可能,在邓小平时代也没有形成气候,而且,如果朱镕基不将石油部门等从政府体制改变为公司体制,黑领绝对不会以阶层的方式出现在社会现象里!这样,黑领阶层是在朱镕基的改革的基础上出现的现象。
可是,谁愿意我们的国家再把那种不能用钱生出钱、却能在清苦中当官、整天制造文件的企业政府部门恢复起来呢?毛泽东、周恩来的企业管理衙门化方式好吗?而且,同样显然的是,黑领阶层的出现是朱镕基改革成功的派生现象,是改革不配套的原因而不是改革本身产生的现象。很多黑领人物并不是用钱生钱的专家,但是,他们当了共产党员,接着当了官员和高级官员,或者因为父母的功勋、地位而掌握了所谓“国有企业”的管理权力,等等。黑领是这样产生的!不是邓小平、朱镕基的改革造成的。
朱镕基的改革应当继续下去
如果说,黑领阶层的出现不是改革本身造成的,而是改革没有到位造成的。那么,这些不到位的改革是什么呢?
这些不到位的改革应当包括:
所谓“国有企业”应当正名为“全体国民所有的公有企业”;
坚决扭转是投资就要分红,只有共产主义不分红的无耻社会现象。
让钱流向人民,让公有制下的利润流向公有资本的投资者和拥有者——公民。任何国家都应当唤起国家公民对公有制企业的关心与监督精神。全体公民的分红当然能唤起整个社会对于公有制企业的监督,黑领阶层一定能够在全体公民的监督下收敛起来,国家一定会更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