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d Less Travelled

一直以为自己早熟,却不过是敏感多思;一直被夸聪明,却不过是些小聪明。这一路走来,懵懵懂懂;外人看来似乎阳光,其实心中荆棘丛生。
正文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2009-05-28 14:26:48) 下一个


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
 
(Sogyal Rinpoche)


一个偶然机会看到这本书,红皮金字很惹眼,也很厚的一本书。当时心理感觉很奇怪,说到死亡不能不说是有些怪怪的感觉。既有些恐惧,又感觉离自己还很遥远,年纪轻轻干嘛要去研究这个。

身边有几个朋友对佛教比较感兴趣,有心得的,介绍这本书是藏传佛教中关于临终关怀的书,也详细介绍了死亡的过程,第一次听到了中阴身这个词。

藏传佛教中寻找转世(Reincarnation)灵童的故事以前听说不少,不知是出于对西藏的兴趣还是对藏传佛教的好奇,终于也把这本书翻开了。

仁波切(Rinpoche)是藏语中对上师的尊称,意为尊贵者。作者的身世很奇妙,和很多著名上师都有渊源,最有名的是西藏20世纪最受尊重的上师蒋杨欽哲仁波切,顶果钦哲仁波切等。

读这本书前后花了很长时间,有的地方非常感动,以致震撼,尤其是看几位著名上师的相片和小故事时。蒋杨欽哲的微笑看着是那么仁慈,高贵和智慧,看书期间经常反复去找那张相片看。仿佛心中有感应似的,看着看着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变得柔软,眼眶湿润,焦躁的心于是慢慢的安静下来。

                      


佛教最求的是内省修心,放下一切执念和对外界的攀缘才能真正看见自己的心性。而禅修是一个重要的修行途径。

什么是禅? 禅就是活在当下,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在正念的奇迹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中说禅修就是念念分明,享受当下不论你在哪里在做什么,都保持正念,清晰的了解你当下的行为和心境。

索甲仁波切说,禅修就是把你的心带回家,放下,然后放松正念的修习,就是要把散乱的心带回家,舒缓多世累积的负面心态,混乱和侵略性,把心从执着的牢狱中解脱出来,让心自在无碍。放松心情,让心宽广,让本初的真心,善心发射出来,进入真正的心性(本觉)。

书中关于禅坐的姿势,技巧和方法都非常实用。

总多宗教以致佛教的千万法门中,藏传佛教应该是对死亡关注最多的,所以藏人对生死的态度也非常泰然自若。因为他们从小就接触关注这个,生老病死就象日出日落一样自然,没有担心更没有畏惧。这与常人对谈论死亡的避讳真是有天壤之别。以前听说天葬时,非常不理解,更觉残忍。看了这本书,了解肉体对生死轮回的佛教徒而已,就象常人身上的一件衣服,该脱就脱,该换就换。藏人对精神心灵修行的重视和追求,对于现下世人对高科技物质生活的追逐,简直是背道而驰。也许,只有在纯洁冷峻少受外界干扰的喜马拉雅山麓,西藏人才得以保持着他们的宗教文化。从这点说,我倒是希望西藏不要过度的旅游开发,给地球和人类保持一块圣地。

去西藏走一趟,成了我心底最强烈的愿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