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中国空军电子战机真正的王者

(2009-10-14 09:30:37) 下一个
zt 中国空军电子战机真正的王者

【少校摘评】揭密:中国空军电子战机真正的王者


作为现代化空军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战飞机出现很早。二战时期,在对纳粹德国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的过程中,盟军轰炸机遭到当时纳粹德国配备有机载雷达的夜航截击机和装备有炮瞄雷达的地面防空高炮的强大拦截,盟军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了对抗德军防空体系中最重要的雷达系统,盟军专门选择了一些轰炸机,在上面装备了一些当时最先进的雷达电子对抗设备。

包括早期的机载雷达干扰发射机和锡箔条投撒器等。其中机载雷达干扰发射机主要用来对抗纳粹德国空军配备有机载雷达的夜航截击机,锡箔条投撒器则投撒大量锡箔条用来干扰地面防空雷达和高炮的炮瞄雷达。这些最早的空中电子战手段极为有效的压制了纳粹德国的防空雷达系统,对盟军取得大规模战略轰炸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电子战飞机在二战以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出动EA—6B“徘徊者”、EF—111A“乌鸦”和F—4G“野鼬鼠”三种电子战机,对伊拉克的防空雷达预警探测网、通讯系统、地面防空兵器的制导雷达系统等进行了强有力的全面压制,在美军强大的电子干扰下,伊拉克方面的防空预警探测系统、通讯系统和防空武器的制导雷达系统陷入全面瘫痪。预警探测雷达探测不到空中目标,地空导弹不能发射,丧失炮瞄雷达引导的高炮只能盲目对空射击,战斗机无法起飞应战,通讯指挥系统全面中断,国内广播、电视等也基本中断,伊拉克的电磁环境完全陷入“黑夜”中......正是由于有电子战飞机的强力支持,多国部队的空中力才能在伊拉克上空肆无忌惮的任意往来。

后来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这三种电子战飞机再次登场,对前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全面的高强度电子压制,为这场北约方面完全依靠空中打击取得胜利的侵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正是由于电子战飞机在历次战争中的卓越表现,美军才下大本钱发展新一代电子战飞机。于是就有了美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EA—18G是美国海军在新型F/A-18E-F战斗轰炸机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种新型专用电子战机,将用于取代现役的EA—6B“徘徊者”。与EA—6B相比,EA—18G除电子战任务外还可以执行一些常规作战任务,作战效能有巨大提升。而美国空军也计划将开发F-35战斗攻击机的电子战型号用来取代EF—111A“乌鸦”。

作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中国对电子战飞机的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援越抗美的防空高炮、雷达部队与美军电子战飞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激烈搏杀,对美军强大的空中电子战能力有切身感受。因此对发展电子战飞机非常重视。到目前为止,通过公开资料已知的中国空军装备的电子战飞机包括“轰干-5”和“轰电-6”两种。“轰干-5”是在空军曾经大量装备的轰-5轰炸机基础上加装电子干扰装备改进而成的。“轰电-6”则是在目前中国空军最大的轰炸机轰-6基础上加装电子干扰装备改进而成的。这两种电子战机中,轰干-5已经开始逐步退役。轰电-6由于可以装载近9吨重的电子战装备,具备强大的电子战能力,而且航程远、作战半径大。因此在新型电子战机服役前是中国空军最强大的电子战飞机。此外,中国空军还有一些用运输机如运-8改进的电子战飞机和电子战直升机。总的来说,中国空军的电子战机实力有了很大进步,但灵云认为这些电子战机依然有很多不足。

电子(磁)战,是现代化条件下高科技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取得电子战的胜利,掌控战场的制电磁权,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电子战尤其是电子战用装备的发展得到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各国在这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在诸多种类的电子战装备中,电子战飞机以其速度快、机动性强、用途灵活广泛、干扰强度大等优势在历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各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军用飞机中发展的重点。作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中国对电子战飞机的发展始终高度重视,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目前,电子战飞机已经成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诸兵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电子战飞机的发展也始终是广大军事爱好者关注的对象。近来,在网上流传着一条“歼-10改进性电子战机即将服役”的消息。消息的大致意思是说中国空军在新型国产歼-10“猛龙”战斗机基础上改进的专用电子歼击机已经装备部队。而且声称该机型的性能与美国海军目前最先进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相当。

而就在该消息出现前不久,中国官方媒体的权威军事新闻节目以明确的视频新闻方式向外界首度公开展示了中国空军FBC-1A“飞豹”重型战斗轰炸机的电子战型号,同时介绍了电子战型“飞豹”配合空军其他机型进行的多机种联合作战演练。
这两条消息在广大网友中引起热烈讨论。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很多网友都在争论“猛龙”和“飞豹”这两种战机究竟哪种更适合改装作为空军电子战机。争论双方似乎都有很充足的理由。那么,“猛龙”和“飞豹”究竟谁更适合作为中国空军专用电子战机的改装平台呢?

首先,轰干-5是中国空军最早的电子战飞机,其原型机是早已退役多年的轰-5。轰-5是苏联伊尔-28轻型喷气式轰炸机的中国仿制型,也是中国空军的第一种国产喷气式轰炸机。该型机已服役多年,机上电子设备等已经相对落后很多。而且该机使用的是涡喷发动机,油耗大。因此航程和作战半径都存在不足。而且该机还存在航速慢的问题,这在现代化战争中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因此,轰干-5已经开始退役。与轰干-5相比,轰电-6的航程和作战半径要大得多。而且,由于原型机轰-6有巨大的载荷空间,因此可以装载近9吨重的电子战设备,所以轰电-6具备强悍的电子战能力。但是,灵云认为轰电-6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就是它的速度依然很慢。轰电-6最快为高亚音速,这难以跟上现代化高速喷气式战斗轰炸机,也就无法作到伴随攻击机群进行电磁压制任务。而更重要的,与战斗攻击机相比,轰电-6体积非常庞大,机动性也很差,更不可能作到和突击机群一样进行低空-超低空突防。如此体积加之速度慢,在没有掌握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很容易遭到对方空中力量的拦截,根本无法作到伴随高速喷气式战斗轰炸机进行远程奔袭作战。轰电-6最适合的战场环境和作战模式就是在己方已经取得绝对制空权或至少已经掌握有效制空权的情况下,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对敌方进行电子战。

这种方式非常类似俄国的伊尔-76改进性电子战飞机和美国的EC-130电子战飞机这两种大型电子战机。而且,与EA—6B“徘徊者”等相比,轰电-6的性能过于单一。根据目前已知的资料,轰电-6只能进行包括电磁干扰这样的“软杀伤”。无法使用攻击性武器执行“硬摧毁”。而且不具备空中自卫能力,作战时身边必须有护航兵力掩护。而EA—6B“徘徊者”等即可以使用电子干扰设备进行电磁干扰这样的“软杀伤”,也可以使用反辐射导弹直接攻击敌方雷达,实施“硬摧毁”。而且具备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因此具备相当强的多用途性。随着中国空军以歼-11B重型远程战斗轰炸机和空中加油机等为代表的远程武器的陆续服役,中国空军已经开始从原有的近程防守型空军向远程攻击型空军转型。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电子战飞机必须能完成己方攻击机群的伴随性电子对抗护航任务。具体说就是做到能在己方攻击机群作战过程中执行攻击和监视敌方雷达和通信装置而保护己方安全。同时能够使用反辐射导弹等武器直接杀伤敌方防空雷达等,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化战争环境的变化,还要求电子战飞机必须和攻击机一样具备高速性能,最好是具备超音速伴随能力。因此,速度慢、体积大、用于单一的轰电-6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空军的需要。这就需要一种新型电子战飞机。这种飞机要求能满足现代化进攻型空军的需要,而且要具备多用途性。于是就有了目前已知的中国空军FBC-1A“飞豹”重型战斗轰炸机的电子战型号和网络传闻中的“歼-10改进性电子战机”。那么,这两种飞机哪种更适合做中国空军的新型电子战机呢?


电子战机的载机选择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改型后的性能和作战能力。前面我已经提到过,中国空军目前已经开始向远程攻击型空军转型。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配合远程攻击机群作战的伴随电子战飞机必须具备远航程、大作战半径。同时,由于要执行相当强度的电子战任务,而且作战任务还有多样性,如即要执行电磁干扰压制,还要执行无线电监听等。因此需要载机能携带一定数量的电子战装备。这就要求载机必须有相当大的载弹量以保证足以携带足够的设备。同时,载机的速度必须足以跟上高速攻击机群,这就要求载机必须有相当的速度,最好是具备超音速性能。同时,要求载机必须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在必要时可以进行自卫。那么,歼-10和“飞豹”谁的性能更合适呢?



首先是航程和作战半径。这对任何一种现代化战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国外和国内)一些机构的分析,歼-10不带副油箱时,作战半径800公里,带副油箱时为1100公里。FBC-1A“飞豹”作战半径则可达1650公里。因此,在远程作战能力上,作为典型的重型远程战斗轰炸机的“飞豹”要远强于轻型的歼-10。在载弹量方面,歼-10的载弹量为约5.5吨,FBC-1A“飞豹”载弹量为6.5吨。在载弹量方面重型的“飞豹”也要强于轻型的歼-10。在飞行速度方面,FBC-1A“飞豹”最大为1.7马赫,歼-10则为2.2马赫。在飞行速度方面,以对地攻击为主的重型的“飞豹”与以制空为主的轻型的歼-10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是由于两者的体积、重量有很大不同,歼-10要比“飞豹”轻得多,推重比也大得多。在空战自卫能力方面,作为以对地攻击为主兼顾空战能力的重型的“飞豹”不如与以制空为主的轻型的歼-10。但灵云认为,“飞豹”本身就具备相当的空战能力,在空战性能方面,公开资料已经证实“飞豹”的空战能力尤其是敏捷性远强于日本改进后的F-4J重型战斗机。要知道日本的F-4J重型战斗机其是经过专门强化空战性能的改进的,其空战能力在同代战机中是出类拔萃的。能够击败它,说明作为一种以电磁压制和使用反辐射导弹对地攻击为主的电子战飞机“飞豹”的空战自卫能力是完全够用的。加之可以使用新型国产远程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新型大离轴近程空-空导弹,辅以新型头盔综合显示-瞄准系统,“飞豹”的空中自卫应该没问题。而在对地攻击能力方面,这本身就是“飞豹”的本行,比以制空为主的轻型的歼-10要强得多。



通过上面的性能对比我认为,在电子战飞机选型上,中国空军FBC-1A“飞豹”重型战斗轰炸机在作战半径、载弹量、对地攻击能力方面要远强于轻型的歼-10战斗机。尽管歼-10在最大飞行速度和空战能力上强于“飞豹”,但“飞豹”在这两方面上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作为电子战飞机的需求。他的速度已经可以保证他能有效配合高速攻击机群进行伴随性电子对抗护航任务。而他的空战性能也足够实现空中自卫。而且,由于未来的电子战飞机将进行远程作战,因此要求要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这方面作为双发重型战斗轰炸机的“飞豹”比单发的轻型的歼-10更合适。而且“飞豹”体积大,内部改进的空间也大。在今后近一步改进的空间上也强于轻型的歼-10。因此,灵云认为在电子战飞机选型上“飞豹”要比歼-10更适合。



目前,FBC-1A“飞豹”的第一代电子战改进型已经开始在空军服役,这已经得到多种官方消息的明确正是。但那个所谓的“歼-10改进性电子战机即将服役”却始终不见任何踪迹。唯一的“证据”就是歼-10可以挂载一些电子战吊舱。但灵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战机绝不是一给一架飞机挂上几个电子战吊舱就成的。最现实的,目前中国空军包括强-5在内的多种飞机都可以挂载自卫用电子战吊舱。战机挂载电子战吊舱早已经成为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平常行为。那按“歼-10改进性电子战机”的标准,这些飞机甚至连强-5就都可以算作是“电子战机”了。电子战飞机作为一种高尖端武器,是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FBC-1A“飞豹”的第一代电子战改进型在外表上看好像只是挂载了几个电子战吊舱,但灵云认为,作为一种专门的电子战飞机,其与原型相似的大概只有这个外表,其内部为进行电子战任务肯定进行了大幅修改,安装了必要设备。可以预见,FBC-1A“飞豹”的电子战改进型今后将继续下去。这种改进后的电子战型号“飞豹”将成为未来进攻型中国空军中强悍的——电子斗士!!(摘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