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補遺:楊靖宇將軍犧牲前后的一些事:

(2009-09-11 14:23:58) 下一个
來源:忽闻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转帖]纪念杨靖宇将军(三)深深震撼
http://bbs.tiexue.net/post_3507414_1.html

在南满坚持战斗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除金日成部余部(朝鲜人为主,大多数成为朝鲜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和少部分投敌外,全部战死。第一路军高级领导除了二军军长金日成,和二军独立旅旅长伊俊山(满族)活了下来,其他全都壮烈殉国。

  

    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濛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人民在靖宇镇杨靖宇遗体埋葬处修建了靖宇陵墓,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在群众强烈要求下,在墓前当场枪决了参与杀害杨将军的伪濛江县警务科长王士洪和伪警察大队长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赵廷喜,为将军报仇雪恨。

  

    抗战胜利时,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恭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暂时寄存,并隆重举行了公祭大会。杨靖宇在北满活下来的老战友们并没有忘记他,原二路军政治部主任冯仲云等人几经寻找,终于在河南确山李湾村找到了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和女儿马锦云,得知杨靖宇将军全家在他离开确山后遭到国民党当局迫害,生活十分困难,他的母亲和妻子于解放前已相继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时,当即指示当地政府拨一千斤麦子送予烈士子女,并送将军的儿子马从云去开封念书。

  

  据伪《满洲国治安小史》记载:“岸谷一声令下:‘打死他!’随着机枪射手勾动了扳机,杨倒下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时光荏苒,自杨靖宇将军牺牲到上个世纪80年代,转眼间时间已经过了近半个世纪。可是杀害杨靖宇将军的这位机枪射手还未找到。

  

    吉林日报社一位记者于1984年夏天,带着这个问题找到当年赴现场指认杨靖宇尸体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1940年2月1日叛变投敌的张秀峰,让他提供线索。张秀峰倒是很干脆,说:杨靖宇是张奚若打死的,这个绝对没有错。光复时,程大队解散以后,大部分都回家了,他还跟着程斌没走,不知道现在在哪。据张秀峰说,张奚若是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原籍辽宁本溪,1935年参加抗联,为一军一师师部机枪连机枪射手。1938年6月随程斌叛变,曾在伪通化省举办的集中培训学习中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40年1月9日在濛江县错草顶子战斗中,他将机枪架在树杈上向抗联射击,被杨靖宇一枪打中受伤,送到沈阳治疗一个多月,2月21日刚回濛江。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2月15日那天追剿杨靖宇的过程中,因冻伤掉队,被收容在濛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驻濛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派到现场。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挨在岸谷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岸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那棵拧劲树前的雪地上。

  

  2月23日当晚,日伪军在濛江喝庆功酒,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坐在首席上,张向人们炫耀说:“正当杨靖宇抬起腿要跑的一霎那,我一个点射,齐刷刷地都给他点在这儿上了(指胸口)”。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突然间酒桌冷了场。2月1日叛变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张秀峰也算良心未泯,他端着酒杯,隔桌过来往张奚若面前一墩,沉闷地骂了声:“混蛋!不得好死!”张秀峰的失态使程斌“讨伐”队人员像得了传染病一般都喝不下去了,庆功宴不欢而散。

  

    日本人之所以在所有的资料记载中都以“射杀”、“命中”等词语一笔带过,在谁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关键问题上作了一回模糊处理是因为这个头功不是由日本人完成的,不想宣扬,所以故意淡化处理。然而,正是日军这一淡化处理,为以后那些杀害杨靖宇的真凶掩盖事实真相,搅浑水留下了空间,使他们逍遥法外数十年未能受到惩罚。以致“仅剩最后一颗子弹,自杀身亡”的说法一度占据主流媒体,延续了数十年,甚至连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样的权威机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是这样展出的。

  

    今天,已经有很少的后人知道魏拯民将军了,这是一位和杨靖宇,周保中一样可以开辟一块战场的革命家。我能查到资料只有如下文字:原名关有维,1909年2月生于山西屯留县王村一个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来到东北,担任过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据说还读过军校。

  

    那么,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据抗联纪念馆的王馆长介绍,最早出于保安村砍柴农民蔺长贵之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杨靖宇牺牲那天,蔺长贵也在三道崴子打柴。“讨伐”队上山时与他碰了个正着,被扣在山下不准动。杨靖宇牺牲后正是他用自己的小爬犁拉着杨靖宇往回走,半道上遇到军车,才弃掉爬犁将杨靖宇放在汽车上拉回的。蔺长贵虽然没有近距离出现在第一现场,但他当时与“讨伐”队的叛徒们同去同归接触不少,知道一些相关情况也是事实。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东北行政公署副主席张学思来靖宇慰问老区人民,张学思听到刘成祥村长保护杨靖宇尸身的经过后,赞扬他:“你为人民立了一功。”蔺长贵也在这时将道听途说来的“自杀说”当成自己在现场的见闻说给张学思及记者们: “杨靖宇见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高喊:宁死不吃满洲国的饭!然后自杀身亡。”“自杀说”就这样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另外,杨靖宇牺牲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很大,人们对告密者和叛徒的愤恨之情,令凶手们根本不敢承认杀害杨靖宇的事实。

  

    上个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伪资料《阵中日志》的面世,杨靖宇牺牲的真正原因逐渐明朗起来。《阵中日志》用现场图片告诉人们杨靖宇不是“自刎的”,是被敌人用机枪射杀的事实。究竟谁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问题这才被提上日程。1983年靖宇县史志办从张秀峰那里得到张奚若的线索后,南上北下,认真排查,细心采访,前后历时二年有余,始见端倪。

  原来“肃反”运动开始后,已在梅河口安家落户的张奚若听到风声不好,找到同在梅河口的王佐华订立同盟,告诉王佐华:不管什么时候千万不能说出我开枪杀了杨靖宇的事,万一有人揭出来,就由你扛着,你的老母亲我给你养,牢饭我给你送。我拉家带口的一大家子牵扯多,我要像你光棍一条,就顶着你去死。大老粗王佐华很义气地答应下来。不久,王佐华入狱。狱中一直坚持“杨靖宇是自刎的”。张奚若也果真给王佐华送了一次东西,为其老母亲送了一次柴火和钱。后来,风声紧起来。便将家搬到柳河县三源浦躲了起来。1958年,白万仁入狱,与王佐华在镇赉劳改农场相见。两人经过交谈,方才意识到自己都被张奚若“蒙混”了。1965年王佐华在监狱开展的立功赎罪活动中,揭发了张奚若是杀害靖宇凶手的事实。

  

    采访中,记者将《阵中日志》中的相关照片,分别出示给张秀峰、张奚若、白万仁,让他们指认照片上的人员。在柳河县三源浦镇刘家大队二队队部后院那幢农家小院里,正躺在炕上休息的张奚若听说记者来找他征集抗联资料,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打老杨那天我不在场,到沈阳养伤去了,是白万仁他们打的”等等。正是这些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谈话给记者们提供了出示照片、与他交谈的机会。他对照片的反应尤其敏感:这不是伪满时程大队的照片吗?你们怎么有这个?拿这些照片干什么?当我们道明目的后,这才一一指认出程斌、尹夏泰、王佐华、张秀峰、白万仁、岸谷等等,但是不认识自己。我们指着照片上的他问:“这个人是谁?”“不知道。”“不是你吗?”“不是”。“多像你呀”。中国人长的像的多了,让日本人看中国人长的还都一样呢。

  

    对张奚若的采访虽然曲折,但收获不小,特别是让记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程斌及其叛变的经过,以及程斌大队在热河“讨伐”八路军的罪行。紧接着长途跋涉,赴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个极其偏远的小村庄,找到白万仁家。白万仁原是桓仁县拐子磨人,比程斌小一岁,早年当过胡子,1935年被抗联一师收编,后随同程斌叛变。白万仁是个好说好笑的人,对立情绪比较好化解。对程斌大队事无巨细,讲起来滔滔不绝,抗联歌曲提个头他就能唱到尾,无一不会,整整讲了一下午,连说带唱,记忆力非常好,就是对自己参与杀害杨靖宇的事糊涂。对记者们带去的照片,凡是他认识的都能指认出具体姓名,但不认识他自己。有几次,我们特意指着照片上的他问:“这是谁?”“不知道”。“有人告诉我们这就是你。”“谁告诉你的?”“张奚若啊。” “他妈的张奚若,最不是东西。”于是,详细地给我们讲起张奚若开枪打死杨靖宇及后来订立攻守同盟的经过。他说,其实张奚若只给王佐华母亲送一次柴,再未管过王母,王母后来在家中死了许多天都没人知道。

  

    最后,白万仁自我总结地说,我们这帮人呀,其实说不说自己都知道,不得好死。像我打一辈子光棍,蹲半辈子监狱,王佐华也打一辈子光棍,死在监狱,这都是报应。你看我躲在这么老远,这么偏僻的地方你们也能找上,这不正应了老程(程斌在抗战胜利后为了不暴露身份,杀了很多日本人灭口,并混入八路军当上了指挥员,于解放后某天在沈阳的街上被另一叛徒认出,不知什么原因,双方都到当地公安机关去告发对方,程斌被捕后被枪毙)的那句话:做人不成人,做鬼难成鬼。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实,白万仁这话说得也不全对,起码张奚若是例外。数十年过去,他除了“文革”中蹲了两年“小号”之后,未伤皮毛,也未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真是件憾事。许多老抗联对此也都非常遗憾,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当年曾力主将杀害杨靖宇的凶手送上法庭,少年铁血队指导员王传圣也赞成这一主张,经过咨询法律部门,据说一是早已过了追诉期,二是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1940年2月23日上午10点钟左右,6天6夜粒米未进、拖垮了跟踪讨伐的几百名敌人后,杨靖宇在伪通化省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西南5公里处的三道崴子林中,遇到保安村四个进山打柴的农民,杨靖宇请他们给买些粮食和衣物。这四人中有一个叫赵廷喜的,是特务李正新的连襟,下山后被李诈出了消息。在赵廷喜的带领下,敌人把杨靖宇包围,劝降不成,下令射击,杨靖宇中弹牺牲。



当年赴现场指认杨靖宇遗体的张秀峰1983年夏天对前去找他核实情况的刘贤说:"杨靖宇是张奚若打死的,这个绝对没有错。" 张秀峰原是抗联一路军特卫排排长,在杨靖宇牺牲前20多天叛变投敌。据他介绍,张奚若原籍辽宁本溪,1935年参加民兵组织,1938年6月参加抗联,在一路军一师机枪连当机枪射手,1938年8月随一师师长程斌叛变。他叛变后曾在伪通化省举办的集中培训学习中获得"特等射手"称号。

  张奚若和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被人称为"铁三角"。1940年2月23日中午,他们三人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派往讨伐杨靖宇的现场,当时他们挨在担任现场指挥的日本警佐西谷身边。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西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一个点射,杨靖宇随即倒在那棵拧劲子树前的雪地上。从杨靖宇牺牲当天日本人拍的照片上也可清晰地看出,他胸部有一排弹孔,而头部没有伤痕,脸上只有冻伤痕迹。

  刘贤说,杨靖宇"自杀说"是当地一个农民道听途说的,以至以讹传讹流传了很多年。另外,杨靖宇牺牲后,当地群众对告密者和叛徒的愤恨之情极大,才使亲手射杀杨靖宇的张若奚等人不敢承认是自己的"功劳",才使将军牺牲的真相长期成为谜团。



1932年11月,由于南满游击战争的形势非常不利,杨靖宇奉中共哈尔滨省委之命来到南满领导对日武装斗争。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杨靖宇树立军威的第一仗,是打伪军头子邵本良。邵本良原本是土匪出身,曾经加入过东北军,后来归顺日军,成了最受重用的一支伪军,在南满民愤极大。当时的老百姓都把邵本良的部队叫“大尾巴兵”。

  

    抗联史专家卓昕说,邵本良对南满的地理相当熟,据说夜间行路也能辨清方向。邵本良的士兵在冬天身后拴一张獾子皮,遇到雪地可以獾子皮放到雪地上坐下来,不得病。杨靖宇遇到的就是这么一个敌人,很鬼。

  

    为了迷惑杨靖宇,邵本良给部下写了封交代自己部署情况的信,然后故意让杨靖宇得到。但是杨靖宇将计就计也写了封信,详细交代了自己的攻击目标,又故意让邵本良截获。邵本良中计布下包围圈,严阵以待。没想到杨靖宇声东击西直捣他的老巢。这一仗让邵本良元气大伤。

  

    几次较量下来,邵本良两次负伤,差点儿丢了性命。杨靖宇将军这招敲山震虎不仅把邵本良打毛了,也把日军打火了。日本人丢了面子,反而怀疑邵本良暗地里和杨靖宇有联系,于是借口治伤,暗地里让日本医生把他毒死了。

  

    打败了邵本良,杨靖宇在南满树立了威信,接下来他就开始联络各路的抗日武装。

  

    当时活跃在南满一带的抗日武装力量成分非常复杂,除了我党领导的游击队伍,还有各色土匪武装,老百姓把他们叫做胡子或者“山林队”。这些土匪武装各立山头,有时候还彼此攻击,缴对方的枪,但他们也打击日寇。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34年2月,16支山林队在杨靖宇的号召下,聚会在一起商讨联合抗日。经过无记名投票,大家一致推选杨靖宇为抗日联合军总司令。从这以后,杨靖宇带领抗联利用游击战术不停地袭击日伪武装。

  

    卢沟桥事变之后,抗联配合关内的抗日斗争,牵制了大量的关东军,使他们无法入关。抗联从此成了日伪当局的心头大患。

  

    由于杨靖宇的山地游击战神出鬼没,日本人称他为“山林之王”。1937年,日伪当局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治安肃正计划。仅1938一年,就围剿抗联652次,但是,抗联依托群众,充分发挥游击战的灵活性,使敌人的围剿讨伐计划全部落空。面对这么一个强劲的对手,日军很清楚,开展游击战,群众的支持、给养的供应是抗联的生命线,为此,日伪当局改变了策略。

  

    为了断绝抗联和群众的联系,日伪当局采取集团部落的方式,把所有散居在各个村屯的百姓强行驱赶到大屯子里居住,并派兵监管;还组成指纹特搜班,采取对照指印等办法,甄别抗联战士和老百姓,试图彻底切断抗联的生命线。

  

    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原党支部书记刘善业告诉我们,凡是地里生长出来的东西,能够就地就食用的都不准种,而且播种统一时间,日本人派军警看着老百姓去种,收割,不管每家庄稼长得是不是都熟了,它在同一个时间派军警看着人们统一收回来,也不是谁种的收回给谁家,而是在大屯子里放在统一的大仓库来保管,一次给几天的粮食。

  

    日本军用这些毒辣的手段基本上割断了抗联和老百姓的联系,为了保证足够的给养,杨靖宇几年来在深山密林之中,修建了许多储藏食物、被服、药品和武器弹药的秘密营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因此,到了冬天敌人进行大讨伐的时候,战士们依然吃得上、穿得暖。日本侵略者切断抗联粮草供应的计划,没有收到他们理想的效果。

  

    硬碰硬不行,切断抗联的粮草供应也不行,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联还是四处出击。为此,在进一步封锁抗联粮草供应的同时,日伪当局又想出了一招。以前,抗联的官兵一旦被日本兵抓住,基本上都会被残酷地杀害,但从这个时候起,日伪当局开始将招降纳叛作为工作重点,企图从内部分化瓦解抗联,同时增兵加大搜山围剿的力度。

  

    1938年,抗联的处境已经非常艰难,给养跟不上,缺吃少穿,杨靖宇率部每天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周旋。这个时候,出现了南满抗联历史上官阶最大的一个叛徒——程斌。

  

    这是目前我们能找到的唯一一张程斌的照片。程斌有文化,早年追随杨靖宇打过不少漂亮仗,是杨靖宇麾下第一师的师长。

  

    日军抓了程斌的母亲和哥哥作人质,要挟他叛变。程斌动摇了,他率领所部115人叛变投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