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楼继伟就这么糟蹋咱们的养命钱

(2009-08-20 13:53:14) 下一个
楼继伟就这么糟蹋咱们的养命钱

作者:何必    文章发于2007-12-31  
        ★★★ 【字体:
 

楼继伟就这么糟蹋咱们的养命钱

何必

  成为贸易大国的中国积累了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验老到的国际战略家分析说,这些钱怎么花,才是中国真正的声音。57岁的国务院副秘书长楼继伟出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负责管理我国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承担着深化外汇投资体制改革、拓展国家外汇储备的运用渠道,提高国家外汇储备长期收益的历史任务。当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导致国内流动性泛滥,央行堆积起来了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时候,把这些钱花出去,引导资金外流,抵消(而不是对冲)外汇流入,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中投公司成立后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盈利。楼继伟说,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是挣钱的任务手握巨资的中投公司正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寻找投资机会,由此成为全球市场瞩目的焦点:30亿美元入股美国黑石集团、1亿美元购买中国中铁的H股、50亿美元注资摩根士丹利。中投公司手里有大笔的钱还没有花出去。花出去的有的已经缩水了,没有花出去的同样有压力,管这么一大笔钱,真不是件容易事儿。(2007年12月29日《中国证券报》)

  今年,楼继伟可是出够了风头。这个财政部的副部长,一夜暴富,成为了掌管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当家人,在权力监管形同虚设的中国,作为中投公司的董事长,再度成全了一把手无人能够管得了的景色。

  今年夏天,我在西班牙时,就曾经引用过当时国内对楼继伟的批评内容,指认他对中国外汇储备胡作非为,在中投公司还没有注册之际,就已经将大笔外汇储备蒸发得一塌糊涂。

  而楼继伟通过因为违反政纪而丢掉香港政府乌纱帽、却在任上结识了不少内地贪官污吏、后加盟黑石(香港称之为百仕通)的梁锦松,投资于黑石,却落得迅速损失占比超过两位数的恶劣结局。

  即使如此,楼继伟在位子上岿然不动,继续风光无限。

  清华崔之元发来的内容当中,就有今年因为解读美国次级债以及《货币战争》一书而在内地迅速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宋鸿兵对中国当局的提醒。

2007年8月4日 11:36

宋鸿兵:外汇投资公司——当心美国“资产毒垃圾”

  2006年一项联合国的调查报告显示,世界的总财富在2000年时为125万亿美元,而且财富从70年代开始加速朝少数人手里集中。目前,大约2%的富人拥有着一半以上的世界财富,而最穷的一半人口连1%的财富都不到。这样规模的财富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发生转移,通货膨胀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同凯恩斯所说,用通货膨胀的办法来进行财富转移妙就妙在“一百万人中间也未必能有一个人看得出问题的根源。”

……………………

  而中国投资黑石的问题还不止是这么简单。

  崔之元发来的文字当中,有比上面更让人触目惊心的。

2007年8月11日 23:24

分析/汇投公司生不逢时 与鲨鱼共舞风险巨大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尚未挂牌,已经先由中央汇金公司垫资购买了三十亿美元约10%的股份,从4月份开始接触,几个星期内签下大单,据称是为了赶在黑石上市之前抢夺原始股,不得不“特事特办”。此后,黑石股价的涨跌就牵动了无数国人的眼球,其股价翻红变绿无不让人心惊。汇投资公司目前的状况就如和鲨鱼共舞,一不小心就会被吃掉。

  这不奇怪,外汇储备是国家财富,纳税人的关心正是责任心的表现。人们更关心的是,外汇投资公司的特事特办之下,是否已经有成熟的规范控制风险,中国外储投资从美国国债等资产更多地进入了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对于任何一个投资公司来说,取得收益的保障就是控制风险。

  黑石的前景如何,汇投公司如何控制投资风险?也许是生不逢时,黑石上市之前,6月14日,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包克斯和资深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向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提交了针对1986年美国国内税收法案的修正案,拟将上市的包括私募基金公司在内的合伙企业税负提高到普通法人公司水平,即从15%提升到35%,要增加利润分成税收。虽然提出税法修正案不一定能够通过,起码说明了类似于黑石这样的私募基金公司所承受的压力在加大。

  另一个压力是成本压力。有资料显示,黑石公司主要运用的操作办法杠杆收购(即以少量资金带动大宗收购)的成本在加大,已经接近六年来的最高点,发行债券将更加困难,这样的收购方式越来越不被社会接受。也许,类似于黑石这样的赢利方式,高峰期即将过去。更不幸的是,由美国次级债所引发的全面资产重估风潮,世界投资产生风险厌恶心理,债券遭到冷遇,美国股市狂挫,导致汇投公司的这笔投资在7月后的最末几天浮亏高达五亿美元。

  中央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曾表示,入股黑石纯粹是基于投资回报,与政治无关,也与此前中海油收购尤尼科失利无关,“这次投资纯粹是偶然的个案,主要因为赶时间。百仕通(黑石)是国际领先的私募基金,生意做得很好,业绩也很好,我们希望通过入股来提高国家外汇的投资回报”。果真如此的话,投资回报与风险控制就应成为惟一的考量,但几个星期内签下三十亿美元的大单,如此神奇的效率背后是审慎的评估与尽责调查难以到位。想想外资入股中国银行花了多少时间怎样进行尽职调查,就有理由为这样的效率感到后怕。并且,汇投公司主动放弃原来用以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条款,投入巨资获得折价不多(每单位的购买价格是黑石集团计划公开发售价格的95.5%)的无投票权股份,同样让人难以理解。

  汇投公司一直表示,并且大多数媒体也接受了这样的说法,即汇投公司是长期投资,禁售期是四年,四年后,每年可以出售的股份约为1/3,因此不应对短期的股价涨跌过于萦怀。不过,很难相信一个短期前景屡屡不妙的公司会叠加出一个美妙的前景。中央汇金更看重投资对象的赢利能力和每年现金分红,那也得寄希望于黑石近期希尔顿酒店收购案能够取得成功。

  相比于汇投公司给我们描绘的投资黑石公司的长远美景,黑石已经通过这桩交易获得了丰厚的眼前利益。首先,这家在美国还属于后起之秀的私募基金在最大的新兴市场找到了一个财大气粗、具有政治活动能力的新投资者,同时还不费吹灰之力提升了其企业并购顾问业务的形象。近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将斥资135亿美元入股英国巴克莱集团,在这宗有可能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交易中,黑石提供了顾问服务,一跃成为中国企业并购顾问的第五位,怪不得黑石的企业和并购顾问部门主管JohnStudzinski说:“黑石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拥有可靠的全球网络。我们认为,我们(作为顾问方)能提升任何一宗国际性交易的价值。”

  黑石正在从杠杆收购领域转型,中国业务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屡屡传出的黑石入股中国企业的说法如果被坐实,就意味着黑石运用中国的外汇投资再投资回中国,这真是世界交易史上最奇怪的一幕。当然,也许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尝试了外汇的多途径投资,减缓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如黑石在中国业务最重要的穿针引线人物梁锦松所说,这次中国入股黑石没有给美国人攻城略地之感很好。但这句话恰恰反映出,投资黑石并不是出于纯粹的投资考虑。如果以利益为诱饵换取人民币减压时间,将政治与市场混为一谈,而不学会用国际通用的法则在弱肉强食的国际资本市场上与鲨鱼共舞,就会被交易对方捏住软肋,这样的模式注定无法长久。 

……………………

  嘿嘿。

  这下,咱们就知道,楼继伟、高西庆等官员们干的是什么样的勾当了吧。

  拿着纳税人的养命钱挥金如土,损失了还跟没事人似的,现如今这帮子贪官污吏全是这等货色。

  问题还在于,对于官员还不能说。即使是在所谓的博客上,今年以来的封杀也前所未有。前天我写的有关上海周小弟的文字,又被博客中国给删除了。这让咱说什么好呢。

  其实,楼继伟们的所作所为,早就被民间骂得狗血喷头。但人家依然如故,死皮赖脸地高调继续糟践咱们的财富。

  许峥发来的文字当中,也有如此这般的内容。

黑石直接与国资委洽谈 并购蓝星集团几成定局

  据国资委网站披露,8月14日下午,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与黑石集团前来拜访的董事长兼CEO苏世民先生就黑石集团与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的战略合作谈了意见。苏世民先生表示,黑石集团愿与中央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加快其国际化的步伐。

  作为国有企业,黑石的这一手显然出乎蓝星集团的意料。

  “啊?我不知道黑石集团与国资委在谈我们的合作。”8月22日,蓝星集团新闻发言人席宇昕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显然吃了一惊,随后席表示:“确实,黑石与我们的合作谈判正在进行中,但是具体的合作事宜和金额、股权的比重,现在都不方便透露。”席宇昕谈起蓝星与黑石的合作显得相当小心,“除了黑石,我们还在与其他的一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接触”。

  “国企在股权改造方面一向没有什么自主权,一切都是国资委说了算。”北京恒丰美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高级项目经理熊立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前,熊立峰曾为多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过项目咨询,“从这个意义上说,黑石的这笔交易可以看做获得了官方的肯定”。

  这似乎意味着,黑石进军蓝星集团已经扫清了一切障碍。

  最新的消息称,黑石集团与蓝星集团的合作方案为,蓝星集团从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沈阳化工、蓝星清洗和星新材料中各拿出一部分股权,打包后整体卖给黑石集团。而在此前,有两个版本曾流传很广,一是黑石集团以5亿美元购入蓝星集团30%股权,二是黑石集团以4亿美元购入蓝星集团20%~40%股权。

  对于这种整体出售的说法,蓝星集团的新闻发言人席宇昕表示:“一切都有可能。”在席宇昕看来,蓝星集团与黑石合作,很看重黑石给出的合作方式是否能给蓝星带来更大更宽广的发展舞台,同样,黑石集团也看中蓝星的发展潜力。

  “控股还是参股现在都是未知数,”在本报记者向席宇昕求证黑石是否控股蓝星时,席犹豫了一下,“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控股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结果尚未出来,很难说。我们会就此事发布公告,但是目前还不是时候。”

  曾与多家国有企业打过交道的熊立峰则认为,这笔交易,国资委是肯定不会出让控股权的。“国资背景的企业掌控着经济的命脉,都是最挣钱的企业,出让控股权是肯定不可能的,”熊立峰分析,“因为这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也是国资委最担心的问题。”

  此前有媒体报道,今年6月初,梁锦松在与蓝星集团接触时,看中的是蓝星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蓝星清洗。而随后的消息则指出,黑石真正看好的是沈阳化工,并且已经敲定了收购沈阳化工的部分股权。

  “蓝星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里,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是沈阳化工和星新材料,”东方证券分析师胡世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长远来看,这两家企业的发展更加有吸引力。”胡世杰分析,受到国家振兴东北政策的影响,沈阳化工的表现会比较突出,只是近期的估值偏低,在政策影响下,国家对于东北企业的税收、管理体制、激励机制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面都会给予大力支持。

  按照国家的政策,沈阳化工引进黑石作为战略投资者,是有益于企业发展的,也是国家所倡导的,胡世杰如此认为,“何况黑石入股沈阳化工的利好消息已经在该股上有所表现了”。据悉,黑石收购沈阳化工股份的消息最早是广发基金公司透露出来的,当时,广发系基金手握大量沈阳化工流通股股份,这被业界认为消息“可靠”。

  和讯网证券分析师曹卫东则认为“蓝星清洗一直被外资看好”,曹卫东表示,坊间有消息称蓝星清洗才是黑石集团的投资对象,其认为,蓝星清洗的发展很看好,它是目前国内市场上较少能为用户提供从可行性研究到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培训到售后服务的全程完备解决方案的企业,前景巨大。“蓝星这几家上市公司不是国家战略性必保的,适当引进黑石这样的PE是很有益的尝试。”曹卫东称。

  由此看来,蓝星集团与黑石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似乎已经板上钉钉了,只是目前的合作方案仍处于多个版本“竞争”的局面,对黑石来说,国内公司的第一单只是开始,国资委旗下更多优秀的企业才是黑石的目标,正如苏世民与国资委副主任李伟的交谈所表示的“黑石集团愿与中央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加快其国际化的步伐”。

……………………

  嘎嘎。

  这说明了什么?楼继伟们用中国纳税人的钱入主黑石,然后黑石再用咱们中国人的钱翻回头来与中国做生意,这不仅是全世界闻所未闻的奇怪现象,并且与中国的相关法律政策相违背。中国方面规定,中国官方资金所投资的外国企业,不得在中国国内开展业务。但是,黑石却就这么干了。或者说,楼继伟们拿着咱们的钱所进行的投资,饶了一圈又回到中国,继续赚咱们的钱,也就是说,用咱们的钱作为股本,来加大对咱们强取豪夺的力度。

  这应该是天下最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了吧。但这种事情却非常与时俱进地以中国特色在咱们身上发生着。

  许峥发来的内容还有。

外储出国投资第一炮打哑 应避免中国式亏损

  筹划已久的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出海”,却遭遇了第一炮打哑的尴尬。由于投资的首个对象———黑石公司股价连跌5天,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已经出现3300万美元左右的账面浮亏。以几天的盈亏来衡量长期投资策略的好坏,显然并不公正,何况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此笔股权的锁定期长达4年,期间黑石股价的涨涨跌跌大可不必太介意。不过,外汇投资万里长征的艰巨性和危险性,却可从这次“小亏损”中窥见一斑。国人更担心的是,曾经出现在大宗商品领域的“中国式亏损”,会不会在外汇投资上重演。

  近年来,由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提升,国际炒家对中国操盘手进行“围追堵截”,常常是中国要什么,什么就大涨;想卖什么,什么就大跌。远有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国际炒家看准中国操盘手技术手法不熟练、避险制度不完善,蓄意进行对赌,导致中方出现数亿美元的亏损;近有铁矿石涨价、铜加工费跌价等,中方企业面对跨国巨头对定价权的操纵,虽然全力抗争,但仍然胳膊拧不过大腿。就像当年狙击港币的索罗斯,国际炒家们未必都有抵制华企华资的企图,他们大部分行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逐利。面目稚嫩的中国企业,在他们眼中就是菜鸟级的玩家,不宰一刀都对不起股东。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国式亏损”的要害就在于中方企业自身各式各样的缺陷。

  如今,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出海”了,这样的庞然大物开到哪里都是众人的焦点。一方面,其他国家的政府可能会戴上有色眼镜,就像美国政府此前阻止中海油并购尤尼科那样;另一方面,国际炒家则如同在空中不断盘旋的秃鹫,随时打算扑向猎物。不过,人民币仍在不断升值,外汇储备如果不“出海”的话,也同样会面临日益贬值的危险。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咬牙前行,同时在技术层面更加熟练和国际化,比如分割不同的投资组合,聘请国际投行进行运作等等。全国社保基金“出海”前曾跨国“选秀”,最后确定13家具有丰富经验的境外投资管理机构运作,看似让老外赚了一些佣金,但却使得老百姓养命钱的安全性和收益率更为均衡。这种方式似乎值得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借鉴。

  另外,在制度建设上也应加强内控,防止个别人对资金的大量掌控。国储局一个小小的处长竟可控制数亿美元的期货交易,中航油陈久霖违规炒作原油期货,其母公司居然毫不知情———这些问题都与投资策略好坏无关,而是内控机制存在问题。总之,只有在减少“天灾”损失和避免“人祸”危害两方面都做到位,外汇储备投资海外的历程才能让大家放心。

……………………

  中国式亏损,这个名词也算是与时俱进了吧。

  而人们看到的楼继伟,却是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对于拿着国民财富进行冒险乐不可支。

  乌有之乡电子月刊2007年第八期下里面,就有对楼继伟的声色俱厉。

家底折腾光了靠什么打仗?又如何能避免恶性通货膨胀?

杨芳洲

  已经陷进去的1000多亿美元,加上即将再搭进去1000多亿美元,这2000多亿美元合16000亿人民币,摊到全国13亿人头上,每人合1200元,相当于庚子赔款全国人均负担一两银子的12倍(现一盎司(约旧制一两)白银约合人民币100元)。即使这些坏账能收回一半,人均摊损失仍是庚子赔款6倍。庚子赔款是因打了败仗,我们现在还没打败吧!?

……

  本来我们不再将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是为避免我美元资产因美元贬值而缩水及中美关系破裂遭美政府冻结的风险。但目前我巨额外汇储备的经营运作不是买美国股票(黑石)就是买美国“资产毒垃圾”,仍是美元资产。不仅持有美国国债所具有的贬值及有可能被冻结的双重风险依然存在,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持有美国国债所没有的破产和坏账风险。我们为何要以比购买美国国债更糟糕的方式破坏性运作巨额外汇储备?

……

  由于作为国际货币的外币具有世界范围的流动性,因此只有外汇财富才能很方便地瞬间大量流失到国外去;又由于外汇与国内商品也存在(间接的)等价关系,大量流失外汇财富累计到一定程度必导致本位币汇率的大幅跌落,从而大大改变外汇与国内商品之间(间接的)的比价,因而将再流失其它国内物质财富。所以流失外汇财富比丧失其它形式的财富更容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和银行挤兑风潮,并由金融危机发展为全面的经济危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经济灾难一般都是因外汇出了问题。如:拉美、俄罗斯、东南亚等。外汇问题搞不好就会造成一个民族的大失血,甚至经济实力彻底崩溃。

……

  在我国,过去十几年来已有约五千亿美元的非法收入转移境外。加之我还存在一个因10年经济紧缩而形成的损失四万亿人民币的财富黑洞,这两年又因外资对我国企及各行业的大规模兼并控制,以及金融业大量廉价参股,以及境外投机热钱赚走和我外汇运作本身的失误,我又进一步流失了大量财富。因此,届时因人民币汇率大跌而引发的恶性通货膨胀及银行挤兑风潮将更加猛烈。外汇安全无疑因我特殊国情而具有比一般国家更大得多的战略安全价值。

……

  外汇储备作为国家最宝贵的战略储备精华,若有闪失,国家就无力外抗强权,内济民生,而必分崩离析。什么学费都能交,就是这个学费交不起!

……

  目前汇投公司还未正式成立,就急着造光全部家当。不管楼继伟等用心如何,客观上已对我国家安全造成巨大战略损害。但问题是,怎没人管他呢?如此军国大事竟如同儿戏,由楼继伟一人作主?

……………………

  可是,就在中国社会上对楼继伟的能力与责任有着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指责之际,人家又弄了50个亿投入摩根斯坦利,咱们不还是得眼巴巴看着却没辙?

  话是这么说,但现如今谁管得了楼继伟呀。那是什么人?是什么背景?咱惹得起吗?

  人家楼继伟把咱们的养命钱就这么活生生给糟践了,还口口声声什么“管这么大一笔钱不容易”,还不让咱们都笑掉大牙?

  “外汇储备作为国家最宝贵的战略储备精华,若有闪失,国家就无力外抗强权,内济民生,而必分崩离析。什么学费都能交,就是这个学费交不起!”但问题是,学费交不起也得交,然后呢?必分崩离析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