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总师:歼-7E超越二代战机可与F-16A相比

(2009-07-06 06:47:42) 下一个
ZT:总师:歼-7E超越二代战机可与F-16A相比 09-7-5

总师称歼-7E超越二代战机可与F-16A相比 歼-7E总设计师陆英育说,

1978年美国开始列装F-16战斗机,这在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之一。

F-16的优异性能引起了我军的高度关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空军即提出对现装备的歼 -7II进行全面改造,使其全面适应现代空战需要,

这个艰巨任务又交给了国营132厂,此款机型被命名为歼-7E。

而F-16装备的火控系统平视显示器则是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

这套世界顶级的电子设备经多年谈判被我国买进后也被应用到歼-7E上。

对一架战斗机来说,火力、续航能力、机动性非常重要。

在歼-7E总设计师陆英育的大胆尝试下,132厂的设计师引入西北工业大学沙伯南教授的

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把原三角机翼改为双三角机翼,并装有前后缘机动襟翼,使得飞机

的机动能力极大提高。同时换装了新型大动力发动机,飞机定型后,歼-E开始列装部

队。在经历了初期磨合调整后歼-7E的后期飞行竟然是一一帆风顺,其大幅度的改进也

得到了空军的认可。此时的歼-7E已经与当初的歼-7II有了质的变化,超过二代机作战

标准,其低空机动作战性能甚至可以与F-16A相比;在航程方面,甚至出现从成都飞行

北京燃油还有剩余,必须空中盘旋消耗才能降落的事情。巧合的事,八一飞行表演队再

次相中了这款战机,以前八一队用的也是132厂的歼教五作表演机。歼教五和歼-7E两代

战机先后被代表空军最高飞行技巧的八一飞行表演队选中,这不能仅仅说是巧合。


  歼-7E  歼-7E的主要改进是机翼将过去米格-21一成不变的大后掠三角翼改成了

双三角翼,内翼后掠角57度,外翼后掠角 42度,并增设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整机的

机动性能有巨大提高。换装了WP-13F发动机,使推力增大10%,使中低空机动性较大提

高,起飞降落距离大为缩短。MG型采用WP-13FI发动机,改进了可靠性、维修性和后勤

保障系统,改进了燃油系统,为空中加油提供了基础条件,续航能力提高。  

上述改进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新机翼的展弦比2.78,升力系数提高。

最大爬升率接近双发的歼8-和F-14,达195公尺/秒,提高24%,水平加速时间略减,

作战推重比约0.97,超过了歼-8Ⅱ,最大负荷8g。最大转弯角速度约22度/秒,

提高了近50%,低空稳定盘旋角速度约14度/秒,相当于歼-7Ⅱ/M 的最大转弯角速度,

失速速度约200千米左右,空战翼负荷低于300千克/平方米。

  E型增加了压力加油系统,液压系统采用密闭加油。采用结构油箱,

整个机翼内部可装载油料,使其最大航程增加47%,从歼7M/MP的1500千米增为2200千

米。
  机长14.88

  机高4.1米

  翼展8.32米

  最大速度马赫2.0

  最大平飞速度1200千米/小时

  最小平飞速度240千米/小时

  实用静升限17800米

  最大爬升率155米/秒

  最大航程2000千米

  起飞速度280千米/小时

  起飞距离800米

  着陆速度280千米/小时

  着陆滑跑750米

  正常起飞重7680千克

  最大起飞重9100千克

  总油量4165千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