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东印度公司的出现,印度落入英国手里的过程 :是讲鸦片以外的事
(2009-07-03 13:05:44)
下一个
ZT: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出现 , 印度落入英国手里的过程 09-7-3
约为1550-1750 的两百年来年
导言:
最初,英国也有几个不同的东印度公司,
最后这些东印度公司都被合并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开头的事:理论分析---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盛代表了英国从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英国霸权的崛起,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没落,也是一种大势所趋的十九世纪,暗示着英国式的霸权的衰落。
起源自英国霸盛于美国的昂格鲁.撒克森式资本主义
或者说海权式资本主义
有一种内生的规律。
15-16世纪,从哥伦布、达.加马开始的新航路的征程,
那开启的是我们今天称为大航海的时代。
1503年,仅达.加马在他第二次航行的8个月里就使他那拥有13艘
中型船舶的舰队带回了相当于投资人投入60倍的财富,自此欧洲沸腾了。
首先形成依靠海洋称霸的是葡萄牙人,但是孱弱的葡萄牙本土无法支撑他们的有时,
随后就被西班牙所替代。
不过,教皇的子午线 分割多少给葡萄牙保留了些许自留地,
所以今天的巴西至今还说的葡萄牙语。(1494年6月7日西、葡两国签订了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
巴西即根据这个条约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西班牙人的贪婪是疯狂的,
仅仅16世纪到18世纪短短三把年的时间西班牙人就为欧洲掠夺了
250万公斤的黄金
1500年欧洲黄金仅为50万公斤,白银增加0.9-1亿公斤
1500年时欧洲白银为700万公斤。大量的财富的涌入,
改变的不仅仅是欧洲贵族们的奢华生活,也改变了欧洲人的商品关系,
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也第一次形成了所谓世界范围的大商品市场,
尽管这个市场是如此的充满血腥。
同样,这样巨量的财富也改变着中国。
到明末,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获取的大宗黄铜与白银让张居正得以一条鞭法的形式
建立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贵金属货币体系。
不过那只是大航海时代的副产品。
记得在1893年,大清国第一任驻英国大使薛福成曾经说过:
“英国人借助东印度公司之力蚕食五印度。未几而沃壤万里,尽为所并。
此殆宇宙之奇变,古今之创局也。”
的确,中国人那时候是有理由发出那样感慨的。
但是,中国人那时候并不知道,
让中国刻骨铭心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后来烧毁圆明园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本土并没有出一分钱,
出资支撑英国战争的乃至出资支撑英国遍布全世界殖民地战争的经费
都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
#故事开始了:
不过这些的因由,却都要从英国击败西班牙海上无敌舰队开始说起了。
其实,早在1553年,
英国人为了避免和当时强大的海上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
教皇子午线:----
按:是划分西葡势力的一条从北极到南极的线,大约是:
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
根据这条分界线大体上,美洲及太平洋各岛属西半部,归西班牙,
而亚洲非洲则属东半部 归葡萄牙:教皇:1493,五月四号
发生冲突于是就准备
另辟前往 “香料群岛”和中国的航路---
按:香料群岛:
亦称东印度群岛,是公元十五世纪前后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盛产香辣料的岛屿的泛名。
它说明了当时欧洲人对东方香辣料的渴求,
也是导致西欧向外扩张时代的其中一个原因。
他们曾经集资6000英镑派遣三条帆船从北海出发绕过挪威的北角和瓦尔多到达了
当时沙皇伊凡的领土。这不但刺激了莫斯科公司的诞生,
还促使沙皇开始了海上冒险的冲动,
于是就有了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俄罗斯皮毛公司这个副产品。
有样学样:
当莫斯科公司获得皇家许可站稳脚跟后,开始开拓去东方的贸易拓展。
到1563年,公司已经在波斯开设了三个办事机构,这时莫斯科公司的主要经营为:
生丝、毛毯与宝石。这个时候,在波斯的莫斯科公司的职员截获了两艘载满香料、
丝绸、珠宝和磁器的葡萄牙商船。海盗一直都是大航海时代商人们的兼职之一
这笔意外的横财不仅极大刺激了英国人的发财梦,
还引起了当时几家皇家特许公司的注意。其中一个就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利特凡公司,
要知道在女王时期早年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不过每年50万英镑,
而仅为独占地中海与近东贸易而设立的利特凡公司
女王就自己私人出资4万英镑。(按:是 原始大股东)
#派到东方的探子:
终于在1583年2月,利特凡公司的代表Fitch带着女王
给当时印度莫卧尔皇帝阿克巴的亲笔信出发了。这里值得插一句的是,
阿克巴是真正奠定莫卧尔王朝在印度统治地位的皇帝,
虽然是个文盲但是文治武功即使在整个印度史来说也是堪称大成的,
是印度古代史最后一个杰出而有作为的君主。
为了避免走航路会锄及教皇子午线而被葡萄牙人报复,
所以Fitch选择陆路由叙利亚前往波斯湾。
当他们一行准备从波斯湾入口的霍尔木兹岛登船准备穿越阿拉伯海的时候被岛上
建有城堡的葡萄牙士兵抓住了,并因此被送往葡萄牙在印度的总督府所在地果阿。
正当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准备对这几个异教徒进行宗教裁判并最终处以极刑前,
在果阿的一个英国耶稣教会成员帮助Fitch和他的随员逃离险境并
到达了印度的
菲特波斯科里。这个时候,印度正处于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
#看中印度的财富,收集情报:
当时印度的繁华一定给了英国人很大的震动。
随后,Fitch决定继续深入去东方,
在接下来的把年里英国人的足迹遍布孟加拉、
缅甸、泰国还有新加坡等地,并着重搜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
政治组成以及关于在东方贸易中的海权的重要性分析。
这些资料最终为Fith返回英国的两年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对印度起了贪念:
终于在巨大的财富面前,英国人认识到当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霸权
还有教皇子午线的无上权威是横梗在英国未来之路上的绊脚石。
鉴于国力的巨大差距,女王颁发了著名的劫掠许可证。
终其整个海上王朝,英国人通过海上劫掠获得的财富超过 1200万英镑,
而整个17世纪英国的国民总收入不过4300万英镑。
英国和荷兰最大的一次联合劫掠行动,
仅仅英国所得就足以使西班牙建造两支无敌舰队
通往霸权之路就这样从欲望与血色中开始了它的征程,
而那远非血腥与辉煌的顶点。
面对越来越猖獗的海盗活动以及英国贵族们纷纷亲自上阵参与劫掠,
西班牙人的回复是:
“印度东海岸和西海岸都是我们的财产,由我们控制了100多年,
任何人没有我们的允许不能到达这里。”
#和梵蒂冈闹翻了
1570年,教皇庇护5世也对英国女王下达了驱逐出教会的命令。
并且给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发出了准许其对英国发动战争的晓谕。
1580年,菲利普二世以葡萄牙国王曼诺尔外甥的身份兼领葡萄牙国王,
正式开始足组建无敌舰队。至此,英西之间的战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而到1587年,苏格兰玛丽女王的被杀成了两国交兵的导火索。
关于无敌舰队的覆灭,
值得书写的地方固然很多。
但是就本篇所涉,值得说一说的却是女王纵容的海盗政策。
#掠夺再掠夺 (1)
就那,著名海盗 霍金斯的堂弟 德雷克(Drake)来说,
仅在1580年他的金鹿号就向女王贡献了相当于当时英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的金
币。当然这些金币的实际金主自然是倒霉的西班牙人
在那次著名的环球航行中,德里克不仅给女王带来了金子,
还给女王奉上了一块叫佛吉尼亚的土地,
以及在随后成为英国贵族们流行品的烟草和土豆。
记得在金鹿号返回英国的时候,
闻讯而来的西班牙大使对英国女王提出了最严厉的照会并要求惩罚德里克的海盗行经。
女王对此的答复是,亲自登上金鹿号召见德里克并敕封德里克为爵士。
#掠夺再掠夺(2)
1587年4月19日,这个德里克亲率舰队突袭了西班牙港口加的斯,
并连续打击西班牙人在地中海的战略要地。这些战术突击,
造成了西班牙战舰至少 40艘的损失。
这次行动,足足使无敌舰队的出击推延了一年,
那为英国最后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战备是。
到1588年五月西班牙无敌舰队启程的时候,
在英国海盗以及各种私人及团体加入的英国舰队已经从几年仅有30艘兵舰
扩充到了197艘。当时的英国舰队,由当时霍华德勋爵任总司令,
而副司令就是德里克爵士,(Sir Drake)
#以上是第一部分:英东印度公司:海盗的出身:从股东到船员
#英西 海上斗法
到8月6日,西班牙统帅在多日与英国舰队对峙后放弃了之前试图在普斯矛茨登陆
并与巴马尔公爵会合的计划准备前往巴马尔公爵领地获得补给于8月7日在加来舶锚。
8月7日午夜,德里克亲率8艘火攻船突袭西班牙舰队,
在无敌舰队的一片火光与混乱中英国舰队在8月8日凌晨全面开始出击。
常年的海盗生涯不仅锻炼出了大批素质过硬的水手,
更使英国的指挥官们发展出了一套先进的海军战术:大纵队接敌,
并穿插敌舰队利用舰炮摧毁敌舰队。与西班牙舰队相比,
尽管英国人的军舰总兵力欠缺且吨位小,
但是不设一个步兵使英国人在海上占据了绝对的海上机动优势。
在 8月8白天西班牙人就损失了1/10的舰只与船员,英国方面没有船只损失。
而这个时候,天气也迫使西班牙人只试图绕道北海返回,
等到这支士气不振、命运咄嗟的舰队在沿途损失40多艘军舰之后才得以返回西班牙。
是役,西班牙舰队船只损失均过半,人员损失多达2/3。
无敌舰队的覆灭,不仅为英国人扫清了前往印度的海上航路,
还催生了新一代的海上霸主:“海上马车夫”的荷兰
#以上是(二):无敌舰队 之败和 荷兰的出现
作为在与西班牙战争中紧密合作亲密无间的盟友,英国和荷兰都没有意识到,
他们之间不仅将在海峡之间展开激烈的征霸战争,
更在遥远的东方英国和荷兰会有一场最后改变英国国家命运的生死较量。
不过,这都是后话。
终于,在 1600年2月31日17世纪的最后一天,
1599年秋,伦敦市场上的胡椒价格突然从每磅3先令上涨到8先令。
对于这次价格爆涨聚集在罗斯伯瑞街的英国商业领袖和领袖们将此归结
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对香料的垄断。
在当时的伦敦市长斯缔芬尼的鼓动下,
在场的贵族与绅士们纷纷表示愿意出资并于现场募集了 30133英镑的资本
用以成立一家可以与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竞争的公司并组建属于公司的船队。
但是在向女王申请许可状的时候,女王出于外交考虑仅对此表示默许的态度。
到10月底,一支又5艘船总计1.5万吨与500多名水手的船队整装待命。
在1600年12月1日,鉴于和西班牙与荷兰关于胡椒价格协商的失败,
#在女王批准下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向东方来:
当时女王颁布的特许状为期为15年,给予公司在非洲好望角以东地区贸易独占权,
并给予公司在所辖区域内制定法律、受理行政和建立贸易据点的特权。并规定,
公司每次航行输出贵金属与外国货币的上限为3万英镑。
如英国公民在公司辖区之内私自从事贸易活动,其货物一律充公,
其中一半归于英国国库。在东印度公司特许状被批准后,
公司立刻任命托马士.史密斯为总经理,
他曾经作为莫斯科公司和利特凡公司的主要负责人,
而作为第一次航行的船长人选,
东印度公司最终选择了当时英国最富有海上劫掠经验的占姆士.兰开斯特船长。
就这样,在1601年4月8 日,兰开斯特船长以红龙号为旗舰带着他的船队
与价值7.2万英镑的各种商品出发了。
#以上是为三:海盗公司的正式成立
#英东公司:买卖开始了:
在7个月后,公司迎来了他们第一笔买卖:抢劫了一艘葡萄牙商船。
到第二年的6月5日,到达东印度群岛亚齐的兰开斯特船长利用当地土王与
葡萄牙人的矛盾签署了有利于英国人的贸易协定。
不过由于英国的货物并不足以换取足够的香料,
于是英国人就一路向东边抢边贸易渡过了那一年的剩余时间,
并在此期间和万隆等一的土王签署了相关的贸易条约。
到1603年,2月20日兰英东印度公司船长率领船队返航于同年9月11日返回英国。
在之后的10年里,公司总共进行了16次航行,
除了第四次航行因遭遇海上风暴而导致全损外,
其他航行平均每次都给东印度公司带来不少于本金三倍的利润。
并且,自1612年起英国东印度公司效仿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模式开始
采取了合股投资的经营模式,不仅降低了风险而且更大的刺激了公司的资本积累。
很快,公司的资本就象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
公司的经营不仅在东印度群岛开展并一度延伸至中国的厦门和日本。
不过,英国人在日本九州登陆后因在当地遭遇荷兰人势力的压制贸易进展并不顺利,
最后在1623年东印度公司退出了在日本的经营。
东印度公司,在日本的遭遇实际意味着当时作为海上霸主的荷兰人
已经开始把英国人视为对手与劲敌加以对待,荷兰人的反击开始了。
#以上为四:英东 最初的买卖
荷兰人是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前5年开始进入东印度群岛的,
一直到到英国东印度公司起航出发的那一年,
荷兰人就在短短的时间里获得了相当于230吨黄金的巨额利润。
#竞争对手:荷兰的野心
加上刚从西班牙统治解放出来的野心,
荷兰人终于决定大力开展对东方的贸易
在1602年荷兰人
决定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
开始与葡萄牙人在东印度群岛展开角逐。
作为事实上的战争机器与掠夺工具的
荷兰东印度公司无疑是当时世界上同类组织中最有竞争力的那个。
荷兰人,从夺取马古鲁群岛开始,一步步渗透并最终挤占葡萄人对香料群岛的控制。
而对于后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样采取的亦步亦趋的做法,
荷兰人对这个昔日盟友的态度显然既不友好也不宽容。
1617年,英国人尽管只选择了不产香料但却盛产水稻的望加锡
作为第一块进入香料群岛的踏板。
不过这样的试探,却成为了英荷冲突的导火索。
荷兰人用英国人惯用的问候方式对英国人的试探做出了回答:
在1619年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第一次对英国的军事行动中就截获了4条英国船舶,
不仅如此荷兰人还直接迫使船上的英国人服苦役。
尽管,英国人始终没有放弃过报复只是
此时英国的国力还远没有日后那样如日中天
他面对的对手也不是刻板与保守的西班牙人,
在不到半年后英国人被迫屈辱的接受了荷兰人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不平等条约”。
#以上是为五:黑吃黑
在条约中,英国人只能在荷兰人指定的港口、指定的时间收购指定数量限制的香料,
并承担该港口一半的卫戍费用。很显然,
这样的条约在充满野心的英国人面前是无法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成就的。
对于自己前盟友的充分理解,
荷兰人终于在1623年公开以意图谋杀荷兰官员并试图夺取港口的罪名
逮捕了在安汶岛上的东印度公司职员。
他们中10个为英国人,9个为日本人还有一个为葡萄牙人。
这些人在遭受严刑审讯后被直接判处死刑,
这个事情宣告了荷兰和英国同盟关系破裂的开始。
消息在一年多后才传到英国,东印度公司股票价格大跌。
对此,英国朝野尽管出现了极大的不满情绪并且
东印度公司中那些控制英国巨大财富的显贵们
都强烈呼吁英国政府追究荷兰人的责任并得到相应的赔偿。
但是,在那个年代,荷兰不但控制了占当时欧洲船舶总吨位3/4的商船队。
与此同时当时的荷兰海军还掌握着一支相当于当时英国和法国海军
总和一倍数量的善战海军,更何况当时荷兰还购买了英国和法国政府绝大多数的
战争公债。更出于英国自身在政治与军事上对西班牙战争目的的考虑
以及那已经若隐若现的英国王室和英国国会之间的恩怨纠缠,
英国人的理智让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会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
除了保留在爪哇岛的万隆保留一个象征性的据点外,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此永久性退出在东印度群岛的
所有地区退而求其次开始了对印度的重点经营。
#以上是为六:改变方向,印度就要到了
不过,在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遇到的历史上最大挑战很快就要来临了,
这个挑战者不是别国正是不久后英国的夙敌,永远的霸权挑战者:法国。
对比英国人在东印度群岛的遭遇,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进展要顺利的多。
英国人首先是在印度西海岸开始插足。用的法子一如既往,
肆无忌惮海盗加谦卑恭敬商人,从逐步渗透到巧取豪夺。
#把对手赶出印度:
其实在英国人到来之前的一百多年里,葡萄牙人一直都把印度洋视为自己的内海。
根据教皇子午线规定,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一旦发现非葡萄牙的
欧洲舰队船舶进入印度洋葡萄牙人有权没收船舶与货物并可以把船员
抛进大海或割去耳鼻以释惩戒。最后这个戒律随着无敌舰队的覆灭而消失于无形了,
称雄或者称霸的基石始终来自实力而不是神的代言人的权威。
1612-1615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人进行了两次关键性的海上战斗,
获得了在印度西海岸的压倒性优势。那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立足的关键一仗。
在英国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以及莫卧尔皇帝与葡萄牙人之间的矛盾后,
终于获得了一片又一片地区的特许权并开始把势力向印度东部扩展。
这个时候,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总经理部门设置在苏拉特。
不久,英国人利用葡萄牙人反击的间隙夺取了葡萄牙人在阿拉伯海最重要的堡垒:
建立在波斯湾口霍尔木兹岛上的葡萄牙人据点。
加上英国人以及荷兰人逐一攻占葡萄牙人在印度西海岸的据点,
葡萄牙人就此一蹶不振。
#以上为七 :英国消灭葡萄牙在印度的势力
不过,英国人的海盗行经却因此因此了莫卧尔统治者的警惕。
英国人始终期待的全面贸易协定因此而夭折。
不过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大股东之一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很显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不过,当时和印度皇帝谈判的英国特使罗爵士发现的英国货物-》印度花布-》
东印度群岛香料的三角贸易途径却使英国东印度公司有了在印度最初立足的根基。
只是,印度的统治者们虽然始终警惕来自海上的外来势力,
但是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付来自西部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上。
终于,时间来到了奥郎则布之后的印度大混乱时代。
1724年,在莫卧尔最后一个大帝奥朗则布死后第17年,
印度国政败坏皇帝政令不出德里诸侯混战。
这个时候英国人认识到,他们的机遇终于来了。
首先英国人通过扶持穆斯林苏丹压制印度教势力,随后利用苏丹的特许状开建城堡。
并以此由点到线,再连接成片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个时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主要据点为马德拉斯—圣佐治堡、
加尔各达—威廉堡还有孟买。
#以上是为八:手伸进了 印度
不过,孟买作为英国的根据地的取得方式是例外,
它是在 665年作为葡萄牙公主的嫁妆带给英国的,
不过在1724年之前的时间里,
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最重要的却不是它在英国获得了多少发展机遇,
而在于英国本土在百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东印度公司自身也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就在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可也就在此时,
英国人遇到了他们在印度征服历史上最强大的对手:
法国和法国东印度公司。
#以上是为九:英国在印度的算盘
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在1604年,比英国人稍晚。那时候,
法国是英国人对抗西班牙人的盟友。在随后的太阳王的时代,
英国人和法国同时也是对抗荷兰人这个当时欧洲第一海上霸主和最富裕的国家的
也是英法两国第一大债主,有效同盟。
就这样,狼狈为奸的两国在尔虞我诈的亲密合作中一个逐步成为了
欧洲新海上霸主一个成为了欧洲的新陆上强权。
说印度看西欧:
#究竟谁是西欧的主宰?
英法两国的百年争霸时代就这样在18世纪拉开了帷幕。
而对于十八世纪的英国来说,
它通过连续苦战获得的第一个最有价值“条约”,
即1713年的“乌德勒支条约”,
正是根据这一英法战争产生的条约,
英国才获得了日后得以改变世界的一项重要权力:
垄断了向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贩卖奴隶的特权。正是通过这一贩奴特权,
英国才换取了大量的美洲白银,从而将贩奴所得白银用于进口中国茶叶。
用贡德.费兰克的话说,1713年“乌德勒支条约”的成立,
标志着英国通过为美洲殖民者西班牙充当奴隶贩子,获得了大量美洲白银,
从而才得以挤进亚洲经济列车,成为世界经济列车上的二等乘客。
十:为了对付法国:英荷再结盟
此间,对英国东印度公司来说发生了两件有决定意义的事情。
一是,克伦威尔独裁时代结束后,
英国东印度公司被英王詹姆士二世取消了英国独占贸易特许。
代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大资本家纷纷要求
取消来自印度的花布进口以保护英国纺织工业。
二是,光荣革命不仅从政治上宣布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利从国王
转向了议会
而且来自荷兰的威廉的独特身份使英国和荷兰重新结盟共同
对付当时不可一世的太阳王。
一直笼罩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头上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个阴霾终于可以一扫了。
又一个在印度的对手:
#法国:英国在印度最强的对手
这个时候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最大敌手自然就是法国东印度公司。
其实法国人从一开始在印度的开拓就处于先天的弱势这个弱势既来自法国人
的后来者的身份,也来自其本身浓厚的封建主义的烙印。
不过,法国的太阳王不愧是一代雄主。
不甘现状的法国在1664年按照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组织形式组了法国
东印度公司到这一世纪末,
法国人在两个较大的据点——加尔各答附近的金德讷格尔和马德拉斯附近的
本地治里——安置下来。
法国人的作为尽管姗姗来迟,却赶上了印度大动乱的末班车,
开据点、建城堡拓展势力一样没拉下。不过法国人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法国陆军。
并且,在英国和法国争夺次大陆的关键时候法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
出了一个了不起的负责人:杜普勒
。决定英国和法国在次大陆兴衰的关键地区是印度南部的卡纳蒂克地区,
不仅因为这里距离德里的皇帝遥远,
更是因为在此英国人的主要据点马德拉斯—圣佐治堡与法国人
的本第里堡遥遥相对可以说是势不两立。在此,
英国人和法国人进行了决定两国在印度最终命运的三次战争。
#为了印度,英法第一次开打:
诱发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1746-1478)的是1740年爆发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这里不能不多说一句法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特点:军事优先。战争的开始,
首先是由杜普勒从毛里求斯召来的舰队攻击英国舰队开始的,
英国人大败。随后,法国人攻占了马德拉斯这个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
在印度最大的军政中心,并开始围攻英国人在当地最后的据点:
(以上是为十一:连绵不断的霸权争斗)
#英法一次又一次的用海战来决定 对印度的控制:
圣佐治堡。此时,英国人在印度的态势是:当时英国三大据点:
马德拉斯—圣佐治堡、加尔各达—威廉堡还有孟买。
在当时英国海军战败后,英国人的海上支援断绝。同时在三大据点中,
马德拉斯—圣佐治堡不仅位置居中衔接其它两处,
而且还是当时去英国东印度群岛最重要的港口,
在马德拉斯沦陷后圣佐治堡如再陷落,
已经在加尔各达—威廉堡边上拓展势力的法国人必定随即北上。
而此时的孟买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性远非百多年后那般,
这个时候的孟买对英国人来说还只是来自葡萄牙公主陪嫁的半岛港口,
一个过往船舶的落脚地之一。直接点说,
此时英国人被围困中的圣佐治堡是英国人在印度的最后希望。
不过,这个时候英国人在印度的军事表现,
无论在海上还是陆地上都表现出了惊人的无能。
#英法之间漫长的1650-1750:
圣佐治堡如再陷落在法国人的围困中,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
此时此在印度,东印度公司陷入了绝境。
在马汉的海权论三部曲中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第七章里,
马汉用了相当于章节1/7的篇幅描写了英国和法国在印度的这次小的
几乎可以忽略的海战,而对同时期的各国的海战都仅仅一笔带过。
在海权论里,马汉给予了这次海战相当高的评价:……在印度,
当各国处于竞争的情况下,一切都取决于对海洋的控制。
#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本身来说,这次战争小到可以被世界战争史忽略。
战争的结果,
也因为英国和法国最终的和约签署而在印度使两国几乎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不过,在军事上大显行动里崭露头角的法国人似乎,
因为当地的印度王公人都认为法国人的实力更让人值得信服,
法国也因此在卡纳蒂克及印度南部地区获得了对英国人的优势。
但是正如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 1660-1783》第七章里所写的那样:
但是十分奇特的是,直到这场持久争夺战快结束之前,才出现大舰队的交战,
并且使斗争转移到了它的合适战场——海洋上。关于海上力量的重要作用,
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地显示出来了;但是,在很长的时期内,
并没有进行一场有影响的海战,其原因是法国政府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真理。
扩大殖民地的运动在法国普遍受欢迎,虽然有几位知名之士曾论述过这个问题;
但是统治者对此的态度是既冷漠又多疑:因此便开始忽视海军,
在这个主要问题上预示着法国的最后结局是失败,并且暂时毁灭了其海上力量。
#说说法国在印度的势头:
是的,法国人从一开始就种下了失败的根由。
说道底,这是两种社会制度与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
这也为后来英国和法国两个东印度的公司的命运之争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草草结束的原因有很多,
这里既有英国和法国本土战争结束签定合约这个主要原因。
还有,就是法国人对海权的态度。
在法国人在海战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后,
法国东印度公司负责人兼法国在印度的总督杜普勒爵士与
当时法国在印度洋上几个主要岛屿的总督之间发生了重要分歧。
在杜普勒,通过海军优势进而获得在次大陆南部的全面军事优势,
在获得当地王公的积极支援后统一次大陆建立起一个强而有力的殖民地统治,
为此目的任何利益都可以忽视,这样的利益忽视甚至包括必要的商业利益。
而另一位总督的观点则是,
#十二:马汉和 英法海战,为了帝国:
保证法国本土的绝对统治在于建立在对于本土的有效海上通路的畅通之上,
过早的和当地诸侯勾结与深入印度的做法都不可取。
他们的分歧最终导致了法国舰队过早的离开了马德拉斯,
并且在该舰队遭遇暴风雨而受到严重损失后,英国人重新获得了他们的海上优势。
不过,这个时候合约已经签署,那些分歧以及问题的种子要到下一次战争才发芽。
#十三:再来一次争斗, 是后来的伏线
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1749-1754)时隔一年后就爆发了,
雄心勃勃的杜普勒爵士试图把印度南部和印度中部都借一战之威
牢牢的控制在法国人的手里。法国人的进攻在准备是充分的,
在战略上也是合理的。很快,英国人在卡纳蒂克地区就再次陷入困境。
在战争一开始,法军围攻英军据点特里奇诺波利,久攻不克。
英军为了救援这个据点,施用“围魏救赵”之计。
当时毛遂自荐的东印度公司的小职员克莱武率领200名欧洲人和300名印度士兵,
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占领了阿尔科特这个首府,
不出所料,法国果然派遣一支援军去收复首府。
克莱武英勇地守卫了这个城市达53天,一直到包围他的部队撤离为止。
占领阿尔科特这一勇敢的业绩,立即提高了英国人作为一支战斗兵力的荣誉,
并致命地打击了法国人的威望。
负责包围特里奇诺波利的法国将军落荒而逃而被英国人反包围,
派去增援的法军也投降了英军。法国将军和他的部队兵无斗志
,很快便成为英国人的俘虏。英国人的胜利使迪普莱克斯的强烈期望落空了,
由于他手下的将领出奇的愚蠢和无能,他丧失了几乎已经到手的战利品。
但是对于英国人的巨大胜利而言杜普勒的惊人才华还是足以压倒他们的所有尝试,
杜普勒很快再次以积极的军事行动包围了特里诺奇波利。
但是法国国内当局根本不了解这位有才华的总督的高明政策的全部内容,
却为他这种政策所造成的挫折和沉重的财力损失不耐烦,
火速召回了杜普勒并对杜普勒严词责问,
并同因此就印度问题英国缔结了一个双方都同意不干涉当地王公间的争吵,
双方保持缔结条约时各自实际占有的领土的条约。
这样,法国差不多丧失了杜普勒为他们所赢得的一切。
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依旧以英法维持各自均势而告终。
但是,在此时最终的胜利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不停的计谋:
#再接下来的事:风暴就要来了:1789之前的三十年:
1757年对于欧洲和印度来说都不是一个平静的年份。
此时在欧洲,
对英国崛起有决定意义的七年战争才开始第一年,
不过远在印度的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最高负责人对此做出的
反应可谓大相径庭并最终决定了两国东印度公司一绝胜负的最终命运。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印度北部为了争夺印度的最高统治权阿富汗人和
马提拉人刚结束他们两败俱伤的决战。
同时,对于英国人来说来自印度内部最大的反对者马提拉人
最后的伟大领袖奥姆突然去世了。
他的继任为了稳固刚到手权力,
正不择手段的讨好英国人。英国人,终于可以在此时放开手脚对付法国人了。
此时,英国人在印度舞台上的主角叫:
罗伯特.克莱武。其实,在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结束后第二年,
法国人在孟加拉的出现再次触动了英国人的神经。
反应迅速的英国人迅速派出了胆大妄为的罗伯特.克莱武。
在1756年,在孟加拉爆发了所谓的“黑洞”大屠杀事件,
并且当时的孟加拉太守出动了3万大军直奔英国人在孟加拉的主要据点加尔各达。
在加尔各达—威廉堡沦陷后,克莱武刚闻法军登陆就出动的敏捷马上就得到的报偿,
很快英国人就夺回了加尔各达—威廉堡。
在迫使,孟加拉太守签署城下之盟后,
克莱武攻克昌德拉哥尔切断了孟加拉太守和法国人之间的联系。
消息传到欧洲,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当日暴涨12%。
#十四:在印度一步步的把法国人逼出去
当法国人和孟加拉太守挟5万重兵(其中骑兵1.5万)卷土重来的时候,
被克莱武买通的当地印度贵族米尔.贾法临阵倒戈,法印联军大败,
是役英国方面仅阵亡22人伤50人,史称普拉西之役。此役,
不但终结了法国人在孟加拉地区的存在,
更预示着法国人在印度的彻底失败。
(以上是为十四:一步步的把法国人逼出去)
#十五:法国要“交出”印度了
在1759年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爆发了(1759年),战争依旧是富有戏剧性的。
这次,法国新总督依旧招来的法国舰队。在法国舰队的配合下,
这次法国人终于攻克了马德拉斯—圣佐治堡。不过,一如既往,
舰队司令和总督为新占领地的处置发生了争吵。
舰队司令和上一次战争一样负气出走
那次的海军司令已经因和杜普勒
被诘难同样原因下了法国的大狱。
这个时候,
法国人已经为他们的努力出尽了所有的牌,
法国人要为他们的短视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了。
“……在新泽西的新兵训练基地,
……营地里流行着奇怪的性病……现在所有官员已经被禁止进入该地区,
肯请军事委员会莅临营地以图恢复纪律与秩序。。。。。。。。
这也是意味着处于帝国主义阶段的英国对其内外事物的处理方式
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处于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口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会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以上是为十五:法国要“交出”印度了)
# 接着的是:
这话,要从两头说起,一头在英格兰银行,一头在英国国会。
就规模而言,发生在1759年的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只是发生在七年战争中
一次殖民地的小小战争。
早在,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结束不久。
克莱武就通过书信和当时的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就印度的战略方针达成了一致共识。
而就整场战争而言,老皮特的全力支持殖民地争夺战争
在欧洲大陆扶持小霸牵制各列强的出谋略不但
为英国谋夺了殖民地争夺的全面胜利,
更为英帝国的均势策略粉末登场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战争中,英法各有胜负手。
在北美,法国人夺取了整个加拿大。
而在印度,从英国本土增援的舰队吸取了前几次海上战争中的错误,
重创法国舰队。
第三次卡纳蒂克战争的结果法国人一败涂地。
在三次海战之后,法国舰队被迫撤离了印度。
英国赢了:
#法国“交出”印度:
法国人的攻势与防御随即就崩溃了,面对英国人的海上与陆地封锁。
在法国印度大本营本地治里的法军宣布投降,很快法国的其他据点也宣布投降。
在本地治里,胜利者们不仅拆毁了炮台,连这个城市本身也被毁坏了。
据描写:“这个一度美观而繁荣的城市,几个月之内连一所房子都不剩了。”
法国人从而丧失了他们在印度的一切属地,法国在东南印度脆弱的统治大厦就崩溃了。
尽管后来,根据1763年的《巴黎条约》,
这些地方又归还给了法国人。法国在印度沿岸保留的五个城市,
必须拆除它们的防御工事,尽管如此,
这些城市仍然在长时期内作为勾结与英国人为敌的印度王公们的基地,
从这里向他们出售武器,并派遣教官和顾问,
这些是后话暂且按下。
#本文结论:十六:印度的沦陷是 大国争斗的产物
由于英法印度之争是 英法北美 和英法普奥俄 欧州之争的一部分:
固有下文之说
七年战争(Seven Years\'War)1756~1763年间,
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
英国与法国,以及普鲁士的侵略政策
与奥地利和俄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发生冲突
在欧洲、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
七年战争的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
这次战争对于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年战争中,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
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
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
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
但英国将这次的大帝国战争:法国-印第安战争:
的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
七年战争完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
1763-1776 是为十三年。。。
#十七:回到印度:
对印度来说是历史上的日子:
1763.2.10
对法国来说,《巴黎和约》成为了其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
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西岸,
虽然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纽奥良和瓜德罗普岛
,。。。。。。
法国的对外交策略黯然失败,声望也显著下落。
这次战争亦使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并且在他死后成为了法国的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十八:印度“花落谁家”
法国和英国的七年战争最终决定了,两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最终命运。
法国人混乱的战略,对海外殖民地几尽蔑视的轻视态度以及急功近利的法国当局
,还有权责不能的殖民地事物注定会使法国人的任何在印度的努力付诸东流。
尽管法国人在印度的大胆行为失败了,
但是法国人给英国人开启真正征服与统治印度的头。
作为印度“最终征服者”,
用少数装备精良的士兵就可以击败落后而庞大的土王们是英国人
在之后印度征服史前半部分的前奏,
而拉拢印度土王彼此攻讦彼此牵制并借以统治印度广揉的土地了以亿万计国民
则是这部历史的后半部分。。。
---就这样,印度在1763 这一年正式落入英国人的手里,
这就是英法《巴黎和约》的签订日子:1763 2.10。。。。
按:英国不断计谋,用了两百来年,打败西葡荷法 ,处心积虑的在1763年 开始了
正式对印度为时近两百年的殖民掠夺和统治,直到 1947年印度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