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粟裕大将的十条大兵团作战思想

(2009-06-06 23:01:57) 下一个
粟裕大将的十条大兵团作战思想

本文由新华博友业余高手提供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6/05/content_11492189.htm

运筹主力兵团大规模作战,战区指挥员具有战略头脑、善于综观战争全局,敢于独立思考,把战役问题放到战略高度去考虑。通过战役胜利去实现统帅部的战略意图。

综合考虑战区内敌我双方的兵力兵器对比和行动企图、当面敌军各部的战斗力强弱和所处态势、民情和地理条件、以及战役发展各阶段间的前后关联等诸项因素,正确选择作战区域和攻歼目标,一切以便于歼敌为原则。

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战机。战机通常是通过指挥得当,广泛机动,诱使敌人因应而创造出来的。因此,既要善于捕捉战机,更要善于创造战机。

指挥的重心应在放在战役的转折点上。只要在有决定影响的环节上掌握了主动,就能确有把握取得战役全胜。指挥员应以极大精力,促使战役转折尽早来到。

善于集中兵力。集中兵力的关键是选择和判断作战的重点。要根据战役的发展变化,适时转用兵力,实行连续作战,求得一支部队顶几支用。这样,才能在战区总兵力对比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决定性的时间和部位形成对敌优势。

战争规模的发展和战场态势的变化,必然引起作战方式的转变。战役指挥员要适时实施作战方式的转换以及由此引起的战术技术上的改变。

根据各支参战部队的不同特长,加以恰当使用,或用于野战,或用于阻击,或用于攻坚,等等。同时,合理使用地方武装,与野战兵团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战役过程中和战役结束后,当敌情发生重大变化或出现新的战机时,要果断、巧妙地组织部队撤离战场,迅速转移。这不仅关系到与下一步作战任务的衔接,而且直接影响战役本身的成果。战役打得好,如果转移不当,也会转胜为败;战役进行得不顺利,但转移得当,也可以减少损失,改变不利态势。

大兵团作战要严密组织,参谋机关应成为军队行动的“发动机”。指挥员必须高度重视司令部的工作与建设,以保证首长和司令部的不间断指挥。

高度重视大兵团行动的后勤保障,特别要充分依靠战区内党和政权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支援前线,保证部队供应。

这是著名将军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我们这些纸上谈兵的写的东西不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所以非常宝贵。值得我们大家用心研究。

有感粟裕大将“二让司令一让元帅”2008-7-30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7/30/content_8856517.htm
今年8月10日是开国大将粟裕诞辰101周年纪念日。粟裕大将戎马一生,导演了一幕幕摧枯拉朽、气吞山河的战争史剧: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其卓越军事才能与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粟裕不仅在军事指挥上享有盛誉,而且在对待个人得失荣辱上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两让司令一让元帅”的故事,就被传为美谈。

今年8月10日是开国大将粟裕诞辰101周年纪念日。粟裕大将戎马一生,导演了一幕幕摧枯拉朽、气吞山河的战争史剧: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以及他参与指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等,都是其卓越军事才能与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粟裕不仅在军事指挥上享有盛誉,而且在对待个人得失荣辱上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两让司令一让元帅”的故事,就被传为美谈。

1945年10月,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认为张鼎丞在很多方面都优于自己,若张任司令员,自己任副职,协助张鼎丞工作,会更有利于党的事业。为此,他再三恳请中央改任,最后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重新作了任命。

1948年5月,陈毅同志调中原工作,中央决定华东野战军由粟裕领导,粟裕坚持认为陈毅是华野众望所归的统帅,陈毅继续担任华野领导更为合适。经他一再恳请,中央决定陈毅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不在位期间,其职务由粟裕代理。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在讨论粟裕军衔问题时,毛主席考虑到粟裕的资历、威望和战功,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要给粟裕授元帅衔。由于粟裕事前已上书请求坚决辞去元帅衔,周总理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主席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于是粟裕便被授予了共和国的大将军衔。

粟裕大将的“三让”,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境界和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粟裕大将的这句肺腑之言,正是他高风亮节、胸怀宽阔的精神写照。党的各级干部应当以粟裕为镜子,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净化。

现在,有些同志把职位、权力看得很重,工作上不思进取,职位上却总想步步登高,还美其名曰“人往高处走”。一个领导位置出现空缺时,往往数人活动,找关系,托人说情,软磨硬要。有的用公家的东西送礼,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生命靠运动,当官靠活动”。有的向组织伸手要职位,实现不了,则闹情绪,撂挑子,混日子,严重影响了工作。凡此种种,无不是一个“私”字使然。这与粟裕大将的人格风范相比,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正确看待利益调整,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是对每个党员干部严峻的考验。我们应当以粟裕大将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自觉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淡泊名利得失,在对党性的考验面前展现共产党人的宽阔胸襟和高尚情操。

(责任编辑: 王楠楠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