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愿望

(2010-02-16 16:58:50) 下一个
我的愿望就是要看到中国的斗蟋蟀运动发扬光大。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 中国蟋蟀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 术。

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清代时,活动益发讲究,先蟋蟀要求无“四病”(仰头、卷 须、练牙、踢腿)外观颜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黄”。体形雄而矫健。蟋蟀相斗,要挑重量与大小差不多的,用蒸熟后特制的日菣草或马 尾鬃引斗,让他们互吹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这项活动自兴起 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又从民国至今,前后八九百年的漫长岁月。

真正的蟋蟀名产地,以山东齐鲁大平原而闻名全国,而山东的宁津县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宁津种的蟋 蟀头大、项大、腿大、皮色好,同时宁津蟋蟀还有北方干旱区虫的体质、顽强的斗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败的烈性。所以近些年来全国蟋蟀大赛中,宁津种的蟋 蟀多获冠军。历史上宁津蟋蟀为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名产地。 不过由于过度捕捉, 蟋蟀品种出现退化。 真是让人痛心疾首。拯救蟋蟀资源刻不容缓!

斗蟋蟀实在是雅俗共赏,即可于街头巷尾,也可在茶楼酒肆。斗蟋蟀还可繁荣经济。每年夏秋之际,一群穿大裤衩子的就坐着火车来到宁津。宁津百姓的生活费小孩子的学费都在小小蟋蟀身上。一只重青虫王价值万元。据说最贵的蟋蟀在上海可以卖到3,4万元。斗蟋蟀还可以走向世界,每年邀请各国蟋蟀爱好者来国内参加世界蟋蟀锦标赛。那时节,各色人种, 黑的白的棕的都抱着蛐蛐罐坐飞机赶来。亚非拉的蟋蟀欢聚一堂,蟋蟀成为各国人民友谊的使者。

等到那一天我就养上两只上好的蛐蛐。一只喜欢叫的,起名叫不鸣, 就是一鸣惊人的意思。另一只喜欢斗的,起名叫知返, 就是迷途知返的意思。这两只蛐蛐一定要按图索骥,所以早日看到中华蟋蟀图谱大全也在热切期待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