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做好事的赵志清

(2009-05-17 02:16:07) 下一个

爱做好事的赵志清

作者:蒋任南

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在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过时了,这些人利欲熏心,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以至于干出损人利己的事来。湖南省资兴市广播电视局职工、共产党员赵志清,二十几年来,不论在哪里,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遇到的事不论大小,只要对人民有利,对社会有利,他就积极主动去做。他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诠释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在部队多次受嘉奖
    
赵志清,1958 年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市黄草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美丽的山山水水,炼就出他一副柔情侠骨心肠。1 979 年,他应征人伍到炮火纷飞的广西前线,当过副班长、班长,先后5 次受到连、营嘉奖。1981 年,他千里迢迢从部队回家乡探亲,下了火车前往汽车站,当路过郴州市西街时,见3名年轻人在打架,两个打一个,打得非常惨。当时,有数百人在围观,但没有一人上去制止或劝阻。赵志清见之,没有考虑什么,就拨开人群奋不顾身单枪匹马冲了上去,将他们制止住了,并迅速将那个被打伤的年轻人送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那位年轻人很感激,问他是那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赵志清告诉他“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然后行了个军礼就走了。
    1981
年,赵志清因表现突出,在部队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1983 年退伍后,曾在衡阳轧钢厂做了3 年合同工,接着又在衡阳做了3 年个体户。1990年就业于资兴市广播电视局。他干一行爱一行,下乡村搞工作队做群众工作,当经理搞销售,干外线工搞维修,当稽查队员文明执法,都干得很出色,受到局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许……
                           
救人立大功
   
1994 2 21 日(农历正月十一),赵志清探家过春节呆在衡阳市郊区的家中。这天中午12 时左右,他在厨房切菜准备宴请来客,突然发现窗外50 远的京广铁路旁围着一大群人。他预感到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当即放下手中的活计,迅速赶到现场。原来是一位乘客刚从行驶的火车上摔下来,那位乘客摔到铁轨路基后,浑身是血,已经不醒人事了,样子十分吓人。赵志清二话没说,奋力挤进人群,用手在那伤者的鼻子试探了一下,发现还有鼻息,还没有死。赵志清心里想:“果赶紧施救,也许还有希望……”于是,他对围观的人说:“我们大家做件好事,一齐把他抬到医院去……                                  为了减轻伤者的痛苦,赵志清又挤出人群,从20 多米远的一个工棚内找来了一块木板,在两名青年的协助下,把伤者送进了某部驻衡阳的165 医院。此时,医生问赵志清:“这是你家的什么人?”当时,身怀大义的赵志清为了让伤者尽快得到救治,想也没想就撒谎说:“他是我的战友。”医生见伤员伤势严重,立即免费为其进行止血和包扎处理,一直忙了一个多小时。赵志清一直守候在伤者身边,并从其身上找到了火车票和退伍军人身份证明。从证件中得知,受伤者名叫周帮春,是四川省蓬安县金甲乡杉树村村民,1985 年退伍回乡的退伍军人。伤者经过抢救,苏醒过来,赵志清与其交谈中得知,春节过后,周帮春从家乡出来打工,乘坐火车从四川到武昌,又从武昌乘坐283 次棚式列车南下广东,到达衡阳时,因人多拥挤,不慎被人从正在行驶的列车上挤下来,重重的摔到了铁路旁路基上……
   
这时,部队医院见伤员是从列车上摔下来的乘客,且伤势严重,按照相关规定,认为应由铁路部门进行妥善处理。于是,在对其创伤进行紧急处理包扎后,决定立即派出救护车送往衡阳铁路医院。这时,已是下午3 点多钟了,赵志清还没有吃饭,肚子饿得咕咕叫。肚子虽饿,但他想到伤者还没有完全脱险,于是又忍着饥饿打着脚颤把伤者背上救护车,并护送前往……                        俗话说,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赵志清强忍着饥饿,在铁路医院门口扶伤员下车时,他不幸被疾驰而过的摩托车撞倒在地,造成多处软组织受伤,浑身疼痛难忍。人家将赵志清从地上扶起,问他要不要紧,他摇摇头说:“不要紧。”赵志清连摩托车号码也没有去记它,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和几位同志一起把周帮春送进了铁路医院病房,并为其说明原因办好了住院手续。
   
他忙完这一切,时钟也指向下午5 点多钟了。他的整个左脚都青紫了,肿大了,连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了,加上还没有吃午饭,实在有点支持不住了。赵志清只好带着伤痛回到家。他还是放心不下,第二天清早又来到医院探望周帮春,见其还没有睡醒,就招呼其病室里的人照看周帮春。一连几天,赵志清又和妻子多次去医院看望周帮春,还买了东西给他吃,并向周帮春了解了一些情况。眼看回家探亲过春节的期限快到了,赵志清要去资兴市广播电视局上班了。赵志清本来想写信告诉周帮春家里,但周帮春不同意,说是家里很穷,怕家里着急。无奈之下,赵志清只好写信给四川省民政厅,希望当地民政部门能对一个退伍军人的不幸遭遇给予同情和帮助,信中,他没有写自己的名字,落款只写了“一名复员退伍军人”。
    3
月下旬,四川省民政厅根据信纸上面“湖南省资兴市广播电视局”的行头名称,来函查询抢救周帮春的救命恩人的真实姓名,并表示衷心感谢。直到这时,资兴市广播电视局才知道赵志清见义勇为救了人。接着,局里召开大会,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向赵志清同志学习,并奖励其300 元现金。之后,郴州地区广播电视局做出在全区广播电视系统开展学习赵志清的活动。                          5月5,郴州地区行署为赵志清记大功一次。《 郴州广播电视报》 、《 郴州日报》 、郴州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赵志清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郴州地区文化局群文馆还为其谱写了一首歌……

常做好事常助人

赵志清做了好事,从来不喜欢告诉人家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做好事,并不是为了图名图利,他觉得,这是一个人应有的良心,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    1987 9 月的一天中午,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天气热得蒸笼一般。这时,一个放学回家的小女孩路经赵志清在衡阳的家门口的107国道时,突然发病,昏倒在地,口吐白沫,手足痉挛,样子很是恐怖。赵志清一见此状,大步冲上去施救,脚上穿的拖鞋跑去被路面融化的柏油粘住了,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干脆脱去拖鞋,赤脚跑过去,把小女孩抱到路边,在一阴凉处,给其做人工呼吸,进行急救,同时叫认识小女孩的围观的人去通知小女孩的家长。小女孩的母亲得信,急冲冲赶来,看见赵志清正在施救,忙激动地说:“我女儿今天遇到好人,不然的话,就不得了啦!”原来,这小女孩名叫赵晴,是驻衡阳的铁五局信号二队指导员的孩子,就住在附近不远。
    1992
年,赵志清被局里派往十分偏僻的皮石乡东洞村搞扶贫工作队,他铺盖一卷就到了农民那简陋的土坯房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村里没有公路通山外,没有电灯点蜡烛,学校没有广播设备无法做广播体操,这些难事像一副无形的重担压到了赵志清的肩上,他感到沉甸甸的。穷则思变。在他的多方奔走下,上级拨出专款,村民们筹资筹劳,一条3 公里长的简易公路通到了山外,农民们结束了运送物资需肩挑手提的历史;一条高压线横空越过大山的沟壑山谷,山乡农民家里第一次亮起了电灯,晚上如“天上的街灯”一样闪烁;学校建起了一个有扩音设备的小型广播站,可买收录机的钱又没有了,正在为难之际,赵志清自掏腰包买了一台300 多元钱的收录机赠送给学校,师生们笑了,操场上响起了节拍对路的广播体操声……一年的工作队生活结束了,老百姓一路燃放鞭炮将赵志清送到山外才恋恋不舍的告别。
   
赵志清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仅要勇于做好事,而且还要勇于向坏人坏事作坚决的斗争,才不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1994 4 月初的一天,赵志清去邵阳出差,当客车行驶到耒阳路段时,有4 名扒手正准备伺机行窃,眼看旅客们的个人财产要受到损失,赵志清勇敢地站起来,大声喊道:“请你们不要这样搞,再搞我就要干涉了!”扒手们见他来真的,被震慑住了,忙叫司机停车,下车溜了。
   
赵志清见义勇为做好事,扶弱济困也在所不辞。2004年元月初的一天晚上,天上下起了麻麻细雨,刺骨的寒风呼啸着。赵志清上街买东西,回来的路上,发现一位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约十二三岁的小男孩靠在路边一根电线杆上瑟瑟发抖着。赵志清觉得这小男孩一定是遇到什么难题,遂上前询问。小男孩目光呆滞,带着一口浓郁的邵阳口音说:“叔叔,我身上没钱了,无法回老家去……”经过进一步询问,赵志清得知小男孩叫刘欣,是邵阳市人,这些年跟随在贵州省贵阳市打工的父母远离家乡,因与父母拌嘴闹矛盾,独自乘坐南下的火车到达郴州站下车后,又稀里糊涂的坐上了郴州市开往资兴的客班车,下车后就迷路了……
   
听着小男孩的诉说,赵志清很是同情。他将小男孩带回局里的单身宿舍,打来热水让其洗脸洗澡,打来饭菜让其就餐充饥。他根据小男孩提供的电话号码,与小男孩在邵阳市工作的姑父取得了联系。第二天下午,小男孩的姑父赶到,千恩万谢,并拿出酬金要赵志清收下,他莞尔一笑说:“一点小事何足言谢,这些钱你就给这小孩上学交学费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