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京戏园

祖宗留下的精粹,不好好地品味一番,也真的说不过去哈 ……
正文

《吴钢 -- 美丽的京剧》书摘

(2009-11-05 21:28:06) 下一个



手眼身法步,李维康在《霸王别姬》中饰演虞姬
 
吴钢作品特色之一是:扩展了戏曲摄影的空间表现,从过去一张照片只能表现一个空间,发展到在同一画面上表现多元化和多维的空间。他借鉴了外国摄影和绘画中的“立体派”和“组合派”艺术,把西方现代艺术的新观点,引入了我国的戏曲摄影。比如,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讲究手、眼、身、法、步五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吴钢就把某一演员在某一出戏中这五方面的精彩表演全都拍摄下来,进行拼贴组合,形成一个崭新的画面,使得观众面对这幅作品时,既能对演员的表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又享受到画面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多彩的欣赏乐趣。
 
(摘自狄源沧《吴钢的戏曲摄影》一文,原载1988年9月10日《北京日报》。)





京剧《霸王别姬》,雷英饰演虞姬

在舞台剧照的拍摄中,单靠演出的灯光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为了营造气氛和达到特殊的拍摄效果,增加一些近距离的灯光设置是必不可少的,灯光师傅称之为“流动灯”,因为灯杆下有便于移动的走轮而得名。但是在照片中绝对不能出现这些流动灯的痕迹,否则谓之“穿帮”,是舞台摄影的大忌。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虞姬手持双剑的照片,从梅兰芳先生开始已经成了《霸王别姬》标准照,再难拍出新意。我在为新秀雷英拍摄剧照时,尝试着突破传统拍摄手法,把“流动灯”拍摄在画面中,力求不落俗套,使画面生动活泼起来。在国内外展出时,效果不错,大概能给观众于演出之外的一些视觉上的满足。
 
(摘自狄源沧《吴钢的戏曲摄影》一文,原载1988年9月10日《北京日报》。)





 

京剧《盗仙草》,田冰饰演白娘子。
摄影器材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摄影创作方法与表现力。舞台摄影中不应单纯卖弄技巧而滥用特技。应该结合剧情、人物和演员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拍摄手段来强化、充实、夸张演员的表演,使我们的作品能够倾述出作者对表演艺术的理解和共鸣,给观众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

这张照片是神话武戏《白蛇传》中《盗仙草》的一个场面,我用尼康F2AS相机装28毫米广角镜头,低角度仰拍,同时在镜头前面加半面多棱镜,使主角白娘子清晰,而虚化被踢出去的配角演员,产生多影。这样强调了神话气氛,突出了演员的技巧和踢的力量、速度以及方向性。
 
(摘自狄源沧《吴钢的戏曲摄影》一文,原载1988年9月10日《北京日报》。)






 
 
串翻身

80年代初,父亲“文革”后第一次出国,这时尼康F3相机刚刚上市。他从巴黎回来时没有带当年流行的彩电、冰箱等“几大件”,而是用这个唯一的大件指标,给我带回了一台尼康F3和一只80-200mm的变焦头。我又从一个朋友处购得F3用的马达卷片器,加在我的F3上,如虎添翼,成为当时卷片速度最快的相机。我用这套相机爬到舞台高处,扳上多次曝光钮,像机关枪一样在一张底片上连拍,把京剧演员的原地“串翻身”动作,拍摄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摘自狄源沧《吴钢的戏曲摄影》一文,原载1988年9月10日《北京日报》。)
 




张春华:手眼身法步

拍摄戏曲剧照,过去多局限于“亮相”或动作间歇时的静止场面。在追求抓取摄影中的动感思潮的影响下,近年来有些使用者在拍摄有动感的舞台戏曲剧照时,采用较慢快门速度以造成局部模糊不清的动感画面。而吴钢却敢于和善于突破传统表现手法,较成功地把演员的“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台步、法(即手、眼、身、步有机结合的法则),从不同角度拍摄、组合在一起,使戏曲演员的“全身都是戏”的特点,一一展现给观众,达到了一种“蒙太奇”效果。
 
(摘自张水澄《吴钢的戏曲摄影艺术》,1989年第11期《中国建设》杂志。)







 
京剧《闹龙宫》,白云明饰演孙悟空

在传统戏曲的水战场面中,随着大旗的舞动,演员们在旗子上翻腾跳跃。手持大旗的演员,不但要力大身强,把旗子翻卷自如,猎猎生风,更要配合跟头演员的动作和节奏。在锣鼓声中,蓝色的大旗仿佛海浪一般,把翻跟头的演员卷起来,再抛上去。即使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的观众,也很自然会联想到这是在滔天波浪中的激烈战斗,这就是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拍摄时,相机的角度放低,从下方向上拍摄可以突出演员翻腾的高度。




手眼身法步-袁世海-霸王别姬

吴钢认为,传统的舞台摄影总是要求“全身照“,至多半身或大半身特写,为的是让观众看到“浑身带戏”的造型。然而,在吴钢的观察中,演员最精彩的应是唱、念、作、打“四功”,和手、眼、身、法、步“五法”,这些最凝练、最细微的瞬间动作,才是他捕捉的重点。
 
(摘自《戏曲摄影-大陆摄影家台北展名伶》,1988年9月9日,台湾《民生报》。)



 
京剧《艳阳楼》,厉慧良饰演高登

低角度向上仰拍,在舞台摄影中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尽量接近演员,有时要贴在演员的脚下向上拍摄。如果再使用广角镜头,可以用夸张的变形手法,表现出特殊的效果。这张照片使用了28毫米广角镜头,从底下向上仰拍,突出武艺精强的高登,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神态。
 
(摘自《戏曲摄影-大陆摄影家台北展名伶》,1988年9月9日,台湾《民生报》。)



 京剧《闹天宫》,李光饰演孙悟空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给孙悟空拍照片也不妨变一变手法。在为中国京剧院的著名武生演员李光拍摄封面照片时,我反复思考,画了好几张草图,最后决定选用两次曝光的方法。先把哈苏120单镜头反光相机换上150毫米中焦距镜头,在毫米的上方,拍摄孙悟空侧面的特写镜头。然后卸下机身后面的片盒,上紧快门,再把片盒装上。这样作的目的,就是底片不动,而相机可以进行下一次拍摄了。再把相机换上80毫米标准镜头,拍摄演员的全身造型,有意把人物拍摄在画面的下方。此类照片在拍摄中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布置黑色背景,否则背景中的景物会干扰另一次曝光的画面;二是曝光要比正常值略低一些,以免两个画面间的融合部分曝光过度。从后来发表出来的效果看,剪裁成杂志封面的竖构图,结构紧凑,融脸谱与身段于一张反转片,给读者更大的视觉空间。
 




手眼身法步,叶少兰饰演陆文龙局部特写构成
     我从小看过不少杨小楼、谭鑫培等的剧照,几乎全是演员的全身照片。据说老演员认为他们“浑身是戏”,不允许摄影家在他们身上任意剪裁切割。吴钢运用“打散构成,重新组合”的现代手法,通过长焦距望远镜头,把演员表演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手、眼、身、法、步”的各个局部抓拍下来,加以重新整理,拼接成一幅作品,观众从中可以欣赏到演员表演的最精彩的各个部分。
 
(摘自黄苗子《新思潮新语汇-观吴钢戏曲摄影展》,原载1988年9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亮相”前的韵律:叶少兰——《罗成叫关》

罗成叫关》的剧情十分悲壮,但是在京剧演出中,是一出以唱为主的唱工戏。我以往按照常规拍摄,得到的是演员昂着头、张着嘴唱的呆板形象。为了表现出战争气氛和增强画面的感染力,我事先经过构思,在拍摄中采用了两次曝光。第一次,在哈苏120相机下加装三角架,用50毫米广角镜头,收小光圈,开启B门,用慢速度拍摄。这样,演员出场时的移动影像,在6 x 6厘米的方形反转片的下方,形成一片时断时续的色彩斑斓。第二次曝光,把相机上的片盒取下,上紧快门,再把片盒装在相机上,使得快门上紧,而胶片并没有转动。然后换上150毫米的中焦距镜头,拍摄演员的亮相动作。两次曝光的重叠,更加突出了现场气氛和增强了观赏效果。 


封面:



图书评价

  三十年戏曲摄影精华作品

  尽收戏曲名家台前幕后的感人故事

  中国图书装帧业权威人士倾力打造

  文化大家联袂推荐

  ■ 基本图书资料

  书 名:美丽的京剧
  作 者:吴钢
  书 号:ISBN 978-7-121-04879-1
  出版时间:2007年10月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定 价:158元
  版 次:第1版
  开 本:16
  页 码:366

  ■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京剧为主,兼顾地方戏曲剧种,全面表现戏曲名家的舞台演出,再现当时的珍贵场景。作者采用独特的摄影艺术表现手法,以生、旦、净、丑进行分类,将俞振飞、袁世海、李万春、厉慧良、关肃霜、赵荣琛等名角大家粉墨浓妆前后的颦笑之瞬间尽收于册。

  本书邀请一辈子只做图书装帧设计之事,并被评为对中国书籍装帧50年产生影响的十位设计家之一,誉为中国图书装帧设计界的翘楚,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敬人设计工作室艺术总监的吕敬人先生量身定制装帧设计。

  该书首次刊载了吴祖光先生生前未完成的《美丽的京剧》序言手稿,并由素有“巴蜀鬼才”之称的魏明伦先生续写遗序。已故著名剧作家曹禺、著名老艺术家黄宗江、黄苗子、朱德群、范曾等文化名家都对本书的戏曲摄影十分推崇。作品动静结合,是一本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收藏价值的魅力之作。

  ■ 作者介绍

  吴钢,旅法摄影家,著名戏剧家吴祖光与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的长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法国职业摄影家组织AGESSA成员,毕业于中国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系,从事专业摄影30年。

  1977年在文化部艺术期刊任摄影记者。
  1979年,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中国戏剧》杂志任摄影记者,拍摄了众多的文艺界名人和舞台演出剧照,并撰写了许多文化评论和摄影技术文章。
  1986年-1988年,帮助法国摄制组,在中国拍摄了四部介绍中国文化的纪录片和一部故事片《梦中情》。
  1988年10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台湾爵士摄影艺廊同时举办“吴钢戏曲艺术摄影展”。
  1988年在香港出版吴钢戏曲摄影画册 《 出将入相》。
  1989年获中国第一届摄影金像奖提名奖。
  1989年赴法国第七大学视听系进修学习。
  1990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和VINCENNES市政府举办“吴钢戏曲艺术摄影展”。
  1991年起,在 TDK 产品的法国总代理公司任专职广告摄影。
  1991年加入法国国家职业摄影家组织AGESSA,并在法国获得艺术家居留权。
  1991年起,陆续为法国GAMMA等图片社工作,拍摄了中国贵州少数民族等专题照片。并先后参与了《画魂》、《一帘幽梦》、《走出凯旋门》等中国电影、电视片在法国的拍摄工作。
  1992年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举办“吴钢戏曲艺术摄影展”。
  1992年,联系西班牙演出商,组织中国京剧院三团到西班牙商演。
  1993年12月13日,策划和组织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举办的法国荣誉勋团盛大庆典晚会上,演出中国京剧演出和中国小提琴家演奏。
  1999年,为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和“瞬间世界”在法国策划有关摄影的专栏节目。
  2000年4月,作为策展人,策划和筹办了“法国国家摄影博物馆珍藏老相机”在北京展览。并策划和翻译了《世界老相机精品博览》彩色画册。
  2001年,作为策展人,策划法兰西终身院士阿尔伯-费浩(ALBERT FERAUD)的雕塑展览,在广东美术馆,上海大剧院,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青岛雕塑博物馆和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巡展。
  2003年,策划和经办了朱德群先生为上海大剧院正门大厅,创作巨幅油画《复兴的气韵》,并于起运上海之前,在巴黎歌剧院正厅预展。
  2003年春节,协助法国著名广告摄影家让-保罗-古德(Jean-Paul-Goude)先生,创作和拍摄中国京剧题材的巨幅广告,用于悬挂和张贴在全法的老佛爷百货公司的广告招贴上。
  2003年起,协助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巴黎中国戏曲节”,担任艺术总监,至今已经历时三届。
  2005年11月开始至今,每期都在《大众摄影》杂志上撰写有关古典摄影器材和摄影历史的专栏文章。
  2006年,著述《摄影史话》一书,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书中的三百多幅有关古老摄影器材的彩色照片,全部由作者拍摄,这也是第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详细论述摄影最初的发明史的著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夜阑卧听声 回复 悄悄话 这本书被评为2007年度最美丽的图书,感谢分享~~
老潜 回复 悄悄话 吴钢听戏的历史比年龄长:


 “为了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京剧中的节奏、韵律、流动的音乐感,他不惜在舞台的灯架上爬上爬下,有时悬在十米高的吊杆上,向下俯拍,而那灯箱的灼热与架子的摇晃,随时可以使他由高空摔下,丧失生命……”曹禺先生盛赞他创造了“流动着音乐的美”。近日吴钢在北京首发了自己的新书《美丽的京剧》,这是一部浓缩戏曲舞台近30年浮沉的戏曲摄影精华作品。

??吴钢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长子。他早年毕业于中国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系,曾在《中国戏剧》杂志社任专职摄影记者,从事戏剧专业摄影30年。在书中,他通过长焦距望远镜头,把演员表演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手、眼、身、法、步”的各个局部抓拍下来,加以重新整理,拼接成一幅作品,观众从中可以欣赏到演员表演的最精彩的各个部分。

??“我听戏的历史很长,甚至超过了我的年龄。因为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已经躺在妈妈新凤霞的肚子里,跟着她在台上听戏了……”吴钢介绍,书中收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京剧舞台经典剧照,再现了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如厉慧良、李万春、俞振飞、袁世海等精湛表演艺术。
老潜 回复 悄悄话 吴钢听戏的历史比年龄长:


 “为了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京剧中的节奏、韵律、流动的音乐感,他不惜在舞台的灯架上爬上爬下,有时悬在十米高的吊杆上,向下俯拍,而那灯箱的灼热与架子的摇晃,随时可以使他由高空摔下,丧失生命……”曹禺先生盛赞他创造了“流动着音乐的美”。近日吴钢在北京首发了自己的新书《美丽的京剧》,这是一部浓缩戏曲舞台近30年浮沉的戏曲摄影精华作品。

??吴钢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长子。他早年毕业于中国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系,曾在《中国戏剧》杂志社任专职摄影记者,从事戏剧专业摄影30年。在书中,他通过长焦距望远镜头,把演员表演中最富有表现力的“手、眼、身、法、步”的各个局部抓拍下来,加以重新整理,拼接成一幅作品,观众从中可以欣赏到演员表演的最精彩的各个部分。

??“我听戏的历史很长,甚至超过了我的年龄。因为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已经躺在妈妈新凤霞的肚子里,跟着她在台上听戏了……”吴钢介绍,书中收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京剧舞台经典剧照,再现了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如厉慧良、李万春、俞振飞、袁世海等精湛表演艺术。
8341 回复 悄悄话 动感思潮,蒙太奇效果,开眼界:))
我的京戏园 回复 悄悄话 资料来自网络,特别感谢原上传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