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居士的博客

随便写写玩玩,欢迎批评指正
正文

评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 (二)

(2013-04-23 09:12:13) 下一个

《远东朝鲜战争》,第一章 

1)六月二十五日 

1950625日(星期日)凌晨4时:战争开始了- 谁打谁? 

素有晨谧之邦美称的朝鲜在公元前不久就开始了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但是战争却成为了这个历史始终的主题。由于居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不断受到强国的占领和践踏。 - 强国是谁?翻翻历史,中国乃是占领和践踏朝鲜的强国之一。 

18667月,一艘叫做舍门将军号的美国船闯入朝鲜大同江,向这个国家索要财物,扬言不给就炮轰平壤。······· 结果,在朝鲜人民的奋起抗击下,美国人落荒而逃。如今,在朝鲜的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斥和碑,上刻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12个大字,下面的一行小字是戒我万年子孙,另一行是丙寅作辛未立- 中文写的碑?中国的年号? 

(朝鲜)它犹如一块伸向日本海的跳板,既是强国入侵远东的最便捷的必然途径,又是抵制入侵的天然的桥头堡垒。 - 更是苏联向亚太地区扩张的战略要冲。一位美国作家说:它像一枝刺向日本的枪尖。另外,这里的强国,是指谁?欧美列强,若想入侵远东,绝不会选朝鲜。 

美国人当时真正的想法是:全朝鲜有那么多日本兵,要是去占领可能遭到重大伤亡,还是让苏联人去承担吧,美国等着坐收渔利就可以了。194588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尚武,交给他一份苏联对日宣战的通告。9日零时,百万苏联红军从各个方向突入中 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与此同时,苏联的几个红军师越过中国的东北,向朝鲜急速推进。 -  苏军进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那一天,八月九日,也是美军在长崎投了第二颗原子弹和日本宣布投降的同一天。美军的第一颗原子弹于八月六日投向广岛;在此之前美国和日本已经交战数年。苏联则是在八月八日对日本宣战。是谁在等着坐收渔利?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参谋人员中一位叫迪安。里斯克的年轻上校指出,既然没有可以立即投入使用的部队,加上时间和空间上的因素,抢在苏联军队前面进入朝鲜是不可能的。国防部长助理让迪安和另一位上校参谋到隔壁的第三休息室尽快搞出一个既能满足美国的政治意愿,又符合军事现状的折衷方案,并且要 在30分钟之内搞出来。两位年轻的职业军官在休息室里面对着朝鲜地图发呆,因为他们在这之前从没有关注过这个遥远的国家。 - 美军中做到上校,至少是三十大几或四十以上,不年轻了。迪安·里斯克当年三十六岁,他曾经是史迪威将军的部下而在中国呆过。他当时的职务是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后来成为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任期内的美国国务卿。作者后来也提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是职业军人(他是三十年代在牛津留学的罗德学者)。 

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就这样被一个从来没有到过朝鲜的年轻的美国参谋在30分钟的时间里,分割成了两半。 - 当时的朝鲜并非一个主权国家:自1910年起她便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作者自己在同一章前两段里说:“后来日本人赶走了俄国人,把整个朝鲜半岛并吞为自己的殖民地。” 

38线)从它再次产生的那一刻起,世界上的强国都意识到远东这个被分割为两半的国家,必定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旧需要士兵生命的地方。 - 此言根据何在?中国在1945年就意识到这一点了?如果美国意识到这一点,为什么不作准备,以致于后来面对北朝鲜的进攻全无防范? 

第三,命令美国第七舰队立刻开往台湾海峡,阻止中国大陆的共产党军队进攻台湾——注意这个第三:这是一个至今仍让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建议,它针对的是战争之外的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事实上的第三:保持台湾海峡的中立无战事:阻止中国大陆的共产党军队进攻台湾,同时也阻止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反攻大陆因为当时蒋介石因朝鲜战争的爆发而非常兴奋,认为这是反攻大陆的良机。可是美国不愿看到战事扩大,希望将战争局限在朝鲜本土,所以要阻止蒋介石惹是生非。这一点,在美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上写得非常清楚;可是中国方面从来不提。 

对于邻国发生战争,毛泽东并不感到意外。 -  因为苏中朝早已商量好了。斯大林告诫金日成:如果要动手,事先一定要通知中国同志。 

2)台湾 

台湾不可能成为国民党残兵败将的苟且之所,解放军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和对台湾的最终解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此,毛泽东胸有成竹,蒋介石则是心有余悸…… 150海里的台湾海峡在300年前尚且阻挡不了郑成功的木船船队和手持冷兵器的兵勇,现在又如何能抵挡得住排山倒海的人民解放军?在福建沿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野的几十万精锐部队、各种型号的船只皆在准备之中。- 忘记金门之战了?后面作者自己又说:“解放金门岛的战斗,由于渡海工具的简陋和渡海作战的难度,解放军伤亡巨大。沿海作战尚且如此,打到台湾去的难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的确,300年前的台湾海峡没有挡住郑成功的木船。可是,300年前有飞机大炮吗?作者的糊涂逻辑,由此可见一斑。 

美军在撤离之前向李承晚政权提供了价值达1.9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其中美制和日制步枪15万多支,各种火炮2000多门,坦克5000辆。 - 不知道这些数据从何而来。美国人写的历史书中说,美国为李承晚政权仅仅提供了轻武器,没有火炮和坦克,因为怕李承晚有了坦克大炮后会进攻北朝鲜。这一点有官方文件为证。作者自己在后来描写南韩军队面对北朝鲜军队的坦克进攻而仓惶逃退时大叫:“我们没有坦克!” 

同时,为了配合南朝鲜的北进统一,美国的高级军事官员,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海军作战部长谢尔曼。空军参谋长博格等人先后到达日本,以加 紧美军在远东地区的部署。其中,美国第七舰队增加了两艘航空母舰,两艘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美国空军三个B26B29轰炸机联队、六个歼击机联队、 两个运输机联队都集中在了日本的基地。美国驻日本的第八集团军各师做好了战争的一切准备。 - 美军的这一切其实只是为了防卫日本。高级军事官员去日本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因为麦克阿瑟在许多问题上不向华盛顿作准确的汇报。作者从西方书籍中抄了大量内容,却无视这些书在许多关键问题上的陈述。作者在下一节描写了远东空军在接到轰炸进攻中的北朝鲜军队时如何混乱无效;后来又描写了美国政府和五角大楼如何“艰难”地作出派出地面部队的决定。如果美国早就计划帮助南韩北进统一,应该不至于如此混乱和艰难吧。 

关于南、北朝鲜到底是谁打的第一枪这个问题,至今还在战史学家那里争论不休。涉及朝鲜战争的各国战争档案还没有完全解密。但是最终在谁打的第一枪问题上纠缠是没有本质意义的,因为,朝鲜战争爆发的性质是解决民族内部统一问题的内战,而朝鲜战争爆发的根源是美苏两个大国在日本战败后对朝鲜的分割占领。没有那个叫迪安的上校在朝鲜版图上随意画出的三八线,就不会有这场发生在远东的战争。 - 谁先挑起战争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朝鲜战争爆发的性质是解决民族内部统一问题的内战”,难道民族内部统一非战不可?“根源是美苏两个大国在日本战败后对朝鲜的分割占领”,如果是英美两大国或中美两大国,是否依然要战?为何不提意识形态问题? 

3)汉城大逃难 

美帝国主义及其南朝鲜走狗精心策划了朝鲜战争。这是朝鲜战争中北朝鲜一方至今坚持的战争结论,并作为图片说明文字配在了杜勒斯视察三八线这张著名的照片下方,使之成为经典的历史记录。 - 作者只敢说“北朝鲜一方至今坚持”而不是“中朝方面坚持”。中方至今的战争结论是什么?为什么不敢明确地告诉读者呢? 

在铁原——议政府一线,北朝鲜人民军由苏制T34坦克开道,在重炮、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的支持下,两个师加一个团,共2.8万人,迅速突破南朝鲜仅一个不满员师的战线,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 - “精心策划战争”的一方仅有一个不满员师。 

议政府方向是军事上极为重要的地理走廊,坦克可以从此展开,这个方向是汉城淮一的屏障。驻守在这里的南朝鲜第七师面对的是人民军最精锐的第三、第四师。 - “精心策划战争”的一方在军事上极为重要的地理走廊、汉城唯一的屏障上只有一个师。 

最可靠的消息来自那些从前方下来的伤兵,伤兵们说不清楚战局的全貌,但都异口同声地说:坦克!北方的坦克厉害!我们没有坦克! - 前面不是说有5000辆吗? 

杜鲁门和他的高级官员们更没想到的是,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对手不是他们一直担心的苏联,也不仅仅是北朝鲜人民军,而是一个对于美国人来讲十分神秘的国家——中国。 - 因为杜鲁门和他的高级官员们一心想要和新中国和好,而从未将中国看成敌手。看来。美国人真是太天真、太单纯了。 

4美国将军的逃亡和中国的保卫国防会议 

在这个最初的军事行动中出现了两个美国将军:一个是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另一个是第二十四师师长迪安。他们两人在以后战争中的命运是:一个死于中国军队的进攻中;而另一个被俘虏,在中朝战俘营中待了三年。 - 事实上,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在视察部队时死于车祸。 

作者描写中国的保卫国防会议:195077,周恩来主持保卫国防第一次会议。713,中央和军委动用最精锐的战略预备队,即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军,即刻集结东北地区,组成东北边防军。10天以后(应该是717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然而,作者后来又说: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在629就奉命登上一列从齐齐哈尔开往沈阳的专列,到达沈阳后,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简明地向他传达了第四十二军七天之内77日)集结于通化、梅河口一线的命令。 -  四十二军向中朝边境的调动行动显然早于作者所说的保卫国防会议和东北边防军成立。是谁在精心策划? 

5仁川登陆 

对美军将在仁川登陆的事先预测,中国是否向北朝鲜方面打了招呼,通过什么渠道给予了金日成警告,至今还没有确切的记载。 - 是没有记载,还是记载没有公开?这最后一句话逻辑混乱。记载是记当时发生的事情,和至今无关。 

6)艰难的抉择 

很滑稽的是应用北朝鲜官方关于撤退的一番话: 原来北朝鲜人民军的失败原因之一是反革命分子窃取了关键位子,包括在西部战线地区我军部队负责地位的以金雄为首的反革命反党宗派主义分子们,和北朝鲜的外交部长朴宪永、司法部长李承烨。使人联想到中国的历次党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金雄曾长期在中国共产党内任职,是延安时期的朝鲜族中共干部,后来被派到朝鲜,扶助金日成。北朝鲜建国初期的领导人之中有一大批像他这样的人,被称为“延安派”,后来尽数被金日成清洗。

接着是李承晚的感谢词。全世界的人都从那一天的报纸上看到了这个老头子泣不成声” – 中国人民也看到了? 

如果说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是外来势力介入朝鲜内战,那么,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朝鲜战争的内战性质就不存在了,联合国军武装进入并且明确要征服的是北朝鲜这个国家,朝鲜战争将完全国际化。 - 又是逻辑混乱。既然北朝鲜是一个国家,朝鲜内战从何说起?苏联为北朝鲜人民军提供全副武装、军事顾问和空军,中国则将几个师的中国军队直接送给北朝鲜,这不是外来实力介入吗? 

可是,谁都知道,美国大规模介入朝鲜战争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一个遥远的南朝鲜,而是在于美国在整个远东的利益和与苏联冷战对峙的需要——美国不希望有北朝鲜这个存在。 - 这个“谁都知道”的“谁”,大概只是一厢情愿的作者和他所代表的某些人吧。美国大规模介入朝鲜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为了阻止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在全球的扩张行为。如果美国真的不希望有北朝鲜存在,为什么不在南朝鲜建国以后就立刻采取行动,消灭北朝鲜? 

周恩来总理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远不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 日本是不是中国的邻人?阿富汗是不是中国的邻人?当时美国侵略了日本,后来苏联和美国都侵略了阿富汗,中国不都是置之不理了吗? 

毛泽东认为中国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是现在美国在逼着中国打这一仗。 - 事实恰恰相反:美国最不愿意的就是让中国参战。 

10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现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 不知道这个发布的范围有多大。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显然是不知道的。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可谓欺世盗名。难怪第一批中国军人被美军俘虏后立刻宣称:我们是中国的正规军,来朝鲜不是自愿的。 

7)威克岛——美国式的政治游戏 

随着联合国军进入北朝鲜,朝鲜战争开始进入一个不可捉摸的危险阶段,这是当时美国朝野的普遍看法。杜鲁门的政敌们强烈地攻击他正把美国带入一个极大的风险中,因为他们固执地认为苏联和中国绝不会看着麦克阿瑟的军队如此顺利地向北推进而不管,这些自称把共产党看透了的美国政客们对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即将爆发深信不疑。 - 根据美国人写的历史书,事实正好相反:杜鲁门的政敌一直攻击他和美国政府对共产党太软弱,他们坚决支持麦克阿瑟的主张,不仅要求政府支持武力统一整个朝鲜,还要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杜鲁门政府坚决拒绝了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要求,但是在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下不得不同意美军进入北朝鲜。 

在与麦克阿瑟相互往来的电报中,麦克阿瑟在战争是否会扩大这个敏感的问题上总是含糊其辞。 - 非也。麦克阿瑟在和华盛顿的通讯联络中反复强调:中苏(特别是中国)绝对不会介入朝鲜战争。有记录为证。 

应该说,在对待共产党国家和台湾的问题上,杜鲁门与麦克阿瑟没有根本的原则冲突。 - 非也。麦克阿瑟坚持反对中国,保护台湾;杜鲁门政府则放弃台湾,希望和中国交好。 

由于参加会议的人禁止记录,因此威克岛会谈的具体内容至今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参加过会议的人对会谈的回忆出入很大,而且,麦克阿瑟在他日后的回忆录中几乎没有提到这次会见,因为他认为这次会面相对来讲不很重要。而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对这次会见的记述也不多。所幸的是,一位叫维尔尼斯。安德逊的小姐,一位随军的临时速记员,在门外仅仅隔着一条门缝把会谈的内容速记了下来。她说她这完全是职业上的习惯。撇开她的记录在今后所引起的麻烦不说,从她对麦 克阿瑟发言的较为完整的记录中,可以令人想象到麦克阿瑟当时的固执、倔强和坚定不移。 - 前后矛盾:先是说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后来又说安德逊小姐作了较为完整的纪录。事实上,因为安德逊小姐是一位专业的速记员,她的记录虽然未经授权,却在日后成为这次会谈的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该纪录后来被公开发表。 

会议的铺垫全部完成了以后,杜鲁门问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您认为苏联和中国干涉的可能性如何?
  麦克阿瑟坚决的、不容怀疑的态度让在场的人于事后的多年中依然印象深刻:可能性很小。如果他们在头一两个月进行干涉的话,那将是决定性的。我们已不再担心他们参战。我们已不再卑躬屈膝。中国人在满洲有三十万部队,其中部署在鸭绿江沿岸的大概不会超过十至十二万人。只有五至六万人可以越过鸭绿江。他们 没有空军。现在我们的空军在朝鲜有基地,如果中国南下到平壤,那一定会遭受极为惨重的伤亡。
  对于中国军队战斗力的评价,麦克阿瑟惯用带着一点血腥味儿的话说:面对联合国军的强大攻势,他们会血流成河,如果他们干涉的话。
  关于苏联出动空军支援中国地面部队的可能性,麦克阿瑟语气中充满了对苏联军事力量的蔑视:他们之间的配合会十分差劲儿。我相信苏联空军轰炸中国人的机会不会少于轰炸我们的机会。” – 这段话是事实,但是和作者先前关于麦克阿瑟在战争是否会扩大这个敏感的问题上总是含糊其辞的说法相互矛盾。
 

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参战的可能性的判断,并不完全是凭空的傲慢,作为一个具有长期作战经验的高级指挥官,他的结论是建立在对大量情报分析的基础上的。可惜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别是美国远东情报局,在中国是否会参战这件事上犯了历史性的错误。 - 的确,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中国是否会参战这件事上犯了错误。但是作者没有提到的一个事实是:极其自负的麦克阿瑟根本听不进他不喜欢的情报;而由于他已经将位于日本的远东司令部变成了他的独立王国,他的首席情报官员威洛比将军专门汇报麦克阿瑟喜欢听的情报,尽管他已经从多条渠道得到中国出兵的消息。 

8)打败美帝野心狼 

美帝国主义占领朝鲜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本土。 - 此话根据何在?美国是为了帮助南朝鲜而介入战争的,而不是有计划地先占朝鲜,后打中国。对人民的欺骗,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援助朝鲜的问题,官兵们接触到~个崭新的概念:国际主义义务。 - 中国帮助北朝鲜、美国帮助南朝鲜,都是国际主义义务。 

认真分析与美军相比中国军队的优势:一、中国军队在政治上占优势。因为是为了反侵略而战,师出有名,得到国内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美军是为侵略而打仗,是非正义的,遭到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反对。 - 哈哈。 

这一段中描写了毛泽东是如何独自决定出兵的。美国总统和政府,真是太天真了。他们一直将目光关注于苏联,同时希望和新中国交好;却不知道毛泽东因为其自大和政治狂热而自愿地将中国引入战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