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谈东北亚史之前195年-108年的东北亚国际形势 【七】
(2009-05-02 13:31:55)
下一个
【七】
终于该论论挹娄了。
挹娄也是出现在魏略、三国志魏书和后汉书中的,这个表明在东汉和三国时期,挹娄是存在的。考虑到两汉交替之际(公元初),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东北亚区域内有剧烈的人群冲突,其时卫氏早已灭亡,乌桓已经内附,鲜卑仍然没有南下,夫余和勾骊等都是在蜕变成长的阶段,一切看起来都波澜不惊,所以不妨设想前195年-108年挹娄也是存在的,而且主要还是居住在东汉三国时期的地域之内。这个推定在以后论述人群特征的时候,会加强。
挹娄也应该理解成兼有族群和地域之意,在没有论定挹娄这个地域内的人群成分单一的情况下,暂且假设并不是单一的。挹娄这个地域,大抵得名于这些人群中叫挹娄的一群。这个被特指挹娄的人群,在一个小地域之内,成分有可能是单一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地域。
前文论述北“沃沮(地)”时,其实谈到了挹娄。三国志魏书和后汉书交待,挹娄在北沃沮北面,在夫余(后世强大以后的,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松花江上游地区)的东北面,但与北沃沮接,去夫余千余里。挹娄和北沃沮,没有象南北沃沮之间一样,有长达800里的距离。挹娄的地理特征,简略些讲,包括地域广大,多山险,滨大海,同时应该水系发达。
怎么理解这些地理特征,并推断挹娄的位置呢?其一、因为地域广大,又靠海,结合东北的的地理,挹娄应该是东面临海了。这个应该理解为挹娄这个地域临海而已,并不是挹娄的居民都是沿海居住。对沿海居住的居民,史书(三国志、魏略和后汉书)往往会点出,就像在描述南沃沮居民那样,说其“背山向海”。实际上,史书中反而说挹娄居民多居于山林中;其二、在描述挹娄和夫余的冲突中,史家提到“其人众虽少,所在山险,...,卒不能服也”,参考夫余的位置,那么挹娄的西南部应该多是山地,还比较险要。第三、据描述,挹娄多居于山林中,经常夏天时乘舟袭扰靠海的北沃沮的居民。居于山林,可以让我们排除挹娄是以海为生的海盗,其是河盗的可能性比较大。而河流一般是从山地流向海,而不是相反,所以挹娄袭击北沃沮群众时,从上游到下游乘水流之利的可能性多一些。要知道北沃沮居民也不是旱鸭子,他们中至少有一部分以海为生,出海捕鱼时,还去过海外女儿国呢。结合前文推敲北沃沮位置时所谈,挹娄的地域可能包括图们江和(或)绥芬河流域。
纵上所述,挹娄这个地域大概包括今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东部交界的山区以至于海的地带,图们江流域或绥芬河流域或二者兼有,应该包含在内。史书讲挹娄“未知其北所极”,那就是挹娄幅员辽阔,可能到北极了吧,现在推断的这个挹娄是不是太小了。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我们在探讨一个接北沃沮,相对靠近夫余,成分上相对单一的挹娄,所以还是暂且保守一些。史书又讲挹娄“其人众虽少”。对比一下当时南沃沮地界只有区区5000户,史家都舍不得说少,如果我们把挹娄地域划得太大,把印第安人都包进来了,就对不起诸位先贤得判断力了。
当然在我们定义的这个“小”挹娄地域以北的今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除了三江平原古代也是沼泽之外,还有不少可以居住的地方,存在和挹娄类似的人群的可能性也很大,随着考古资料的丰富,可以逐渐扩大挹娄的地理范围。但再往外延伸而扩大范围,就存在很大风险,在没有历史记载的情况下,仅依靠考古资料,很有可能把异质的人群错误划入挹娄人中。看看现代俄罗斯远东地区居民族群的分布情况,就可以大概理解我的做法了。在今俄罗斯境内,沿太平洋海岸,从其滨海边疆区,往北一直到堪察加半岛,楚科奇自治区的广大地域内,生活着许多人口较少的部族。这些部族在人种上都是蒙古人种,习俗上也很类似,历史应该都很古老,但又跟空白一样,不知在何时从何地迁徙而来,在历史书上没有留下确切记载。而这些民族的语言又种类繁多,在语言学上难以梳理合并而认定人群。所以我们的谨慎得提高挹娄这个群体的纯洁性,以便保证史书和考古资料彼此能够验证,对以后得分析有莫大好处。
挹娄这个人群的习性,留待以后描述。
林林总总,差不多到小结的时候了。让我们用google的视野来复习一下前195年-108年的东北亚国际形势。从现代地理学的东经120度起,从西往东并由北至南,到东经135度止,一一列举东北亚地区的政权、方国、部落联盟、部族,和一些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
当世之时,东北亚地区:最西边的北部是臣服于匈奴,生活于大兴安岭南段东南坡的乌桓部落,南部是汉朝的右北平郡和辽西郡。
往东,北部是大兴安岭北段两侧的鲜卑部落;往南是嫩江流域的沼泽地带;往南是古歳国的北部地区;再往南从西往东是汉朝的辽东郡,卫氏朝鲜,古歳国的中部南部山区;再往南是真番和临屯;再往南是韩王或辰王之地;在往南是倭。
稍稍往东,靠近日本海的狭长海岸,北部是地理上的南沃沮的一部分,南部是古歳国的南部濒海地方。
在古歳国的地域内,北部的长白山北麓可能杂处着一些夫余人,东南部的山区和濒海地带可能杂处着一些貊部落。
往东,北部是挹娄,南部是北沃沮。
往东,是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带。
【小结后记】:
如果有时间,我会继续把人群和民族方面的描述和思考写完。然后再截取东北亚的更古老的历史片段,主要结合考古资料和有限的文献,写一或几个类似于前195年-108年的东北亚国际形势的东西。此外,我想这是一个序列,除了东北亚,还有其它几个地域,是研究历史的“key areas”。这样把这写地域和历史片段的轮廓弄清出了,对我自己理解中国上古史有很大的好处。
试试吧,但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例如东北亚这些,是三年以前的想法,但时至最近才有时间写写,而且只写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