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舞蹈大赛 梦里寻她千百度 山东师范大学舞蹈系 编导 高志毅 指导老师 张泉君
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
音乐响起,仿佛步入梦境,舞台上扇舞翻飞,
舞蹈在长达5分钟的表演中“纹丝未动”却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与情感的冲动,这就是女子群舞《梦里寻她千百度》。该剧首登舞台便一举夺得第九届桃李杯表演二等奖,剧目二等奖。在今年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
舞蹈比赛中 获得作品银奖。《梦里寻她千百度》给山东秧歌带来了新鲜的气息,赋予它与新时代相吻合的新面貌。作品以山东海阳秧歌、胶州秧歌中的“斜波浪”、“滚浪”、 “扇花”的变化为核心,并凸显“三道弯”的体态特征。作品最大的亮点则是25位女演员在舞台中央的四方队形自始至终没有移动和变化,仅靠上肢及中段的变化 舞蹈出无限的“流动”,而这种被限定的“流动”又将舞蹈主题“寻”的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形态的“流动”
演员们靠“拧”“转”的上身和手中翻飞的扇花,时而穿梭,时而起伏,时而静默寻觅,时而翻滚波浪,同时编导运用了山东秧歌中传统队形的变化,用扇子组合成 斜线、圆形、菱形与方块,形成了立体化、多层次的画面。道具扇子的运用为上肢的“流动”锦上添花。扇子的颜色直接镶嵌到了队形之中,由二点到六点逐渐由浅 递深,组合成富有变化的层次,随着高潮快板中扇子的翻动,姑娘们将手中的扇子一 一传递,这使得被“限定”的队形随着扇子颜色的整体变化又产生了“流动”之态。
形象的“流动”
三段
独舞贯 穿其中,分别在方形阵的二点、一点和六点呈斜线出现。在这三段独舞的设计上,编导始终没有离开山东秧歌。一段优美的《沂蒙山小调》引出了第一段独舞,是一 位手执绿色团扇的少女,她的原型是来自胶州秧歌中活泼俏丽、可爱玲珑的“小嫚”形象。舞蹈元素是8字绕扇和“团扇扑蝶”的传统形态,表现了少女时代那种天 真无邪、向往自在的形象。第二段独舞是手执红扇的中年妇女“扇女”形象的再现,动作元素主要是翻扇,动作大气、豪放,顿挫有力,这正表现了中年人的稳重与 成熟。最后出现没有开扇的老年形象,传统中山东秧歌的老年形象的扇舞是不开扇的。接近尾声,老年手中的绿扇与少女手中的团扇相连时,将扇子打开,体现了山 东人民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精神。
寓意的“流动”
伴随着《沂蒙山小调》的变奏,《梦里寻她千百度》不仅带来了地道的山东秧歌,而且营造出“寻寻觅觅”与“蓦然回首”的意境。作品以“寻根”为主题,讲述了 寻找传统中华文化中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朴实无华、勇于追求、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风范。《梦里寻她千百度》引领我们寻找这种精神的源头,也使 舞蹈本身上升到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述,并在形式上透射出强烈现代气息,为山东民间秧歌的创作注入一股新鲜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