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

喝茶,聊天,八卦,看电视的地方
个人资料
正文

“家”和“父母家”

(2010-09-06 20:41:03) 下一个



牛牛大学毕业后去芝加哥工作,那年圣诞,我们买了GPS给他作圣诞礼物。后来牛牛回国了,把GPS留在家里,让我们接着用。


一次,我们去加拿大境内的一个小镇度假,回来时村长按照GPS的指示,一个右拐,上了QEW。我第一个直觉就是方向反了,但是村长不以为然,说GPS还会错?又开了一会儿,我坚信,走错了。来时的路边不是这样的景色,而且根本没有修路。不见得才两三天功夫,一切都变样了。在我的坚持下,下一个出口出去了。

村长随便找了个停车场停下车,重新查看GPS。

村长说,你看,我按了Home,我们就是朝家开。说着他又按了一下,咦,这是什么?home 的地址根本不是我们家的地址,再仔细一看,是牛牛在芝加哥租的公寓的地址。而在Home 下面另有一个Parents home, 这,才是我们家的地址。我们一下子明白了。这个GPS是牛牛的,对他来说,他的home是他租的那个公寓,而他从小长大的那个home 是“父母家”。


我和村长都笑了,牛牛没错,他标得很清楚,是我们不仔细。


但,同时一丝稠张在两人心里漫开: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家和父母家之分了,这是我们从未想到的。虽然在他离家之前,我们再三强调,这里永远是你的家,但是显然,牛牛不是这么认为的。而事实上,牛牛是对的,他已成年了,独立了,从他离家开始工作起,他的家和父母家已经分开了。


经过这件事,我们认清一个事实:要跟上儿子的步伐,跟上儿子的思路,免得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时,稠张,失落,悻悻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石库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南山松的评论:

阿松,再慢慢地,慢慢地,也总有那么一天,到时还是一样的难过。
这是自然规律。只要孩子健康,快乐,我们就要承受该承受的。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
石库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盈袖2006的评论:

阿袖,怎么办呢,不管跟得上跟不上,总得接受。
惆怅,失落只能咽下肚里,孩子大了嘛。

再过几天就回国了,祝旅途愉快~~,等着分享你的见闻~~。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真希望孩子离开家的日子慢慢地慢慢地到来,想着有一天他们就飞走了,好伤感.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再怎么跟,这点上也跟不上,总是会惆怅.唉...孩子长大了
石库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苏乡门地的评论:

父母想的总是比子女周到,细致。
我们都是“欠老的,还小的”。
一代一代相传下去。
石库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一霖的评论:

一霖,别难过,我们都会有这一天的,迟早。

我常跟村长说,现在我还很热衷回国,因为父母还在,等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我是不是还会这么喜欢回国?当然,现在儿子也在那边。
苏乡门地 回复 悄悄话 嗯,描写得好细腻,家的微妙之处就是如此。

年轻人会按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思路来定义。

我和阿葛差不多,把自己童年成长之地作为自己的家。
幸好我父母,尤其是父亲早就理解了这点,所以在苏州安了第一家之后,又重新安第二家,就在外婆住的地方。 他们是希望女儿能够常回“家”聚首,生怕她回了娘家还缺少“家”的感受。
石库门 回复 悄悄话 回复graceusa的评论:

父母的意识永远跟不上孩子的成长。
看到摆在眼前的事实总会很吃惊:什么?已经要离开家了吗?已经有自己家了吗?……总觉得还没准备好。
一霖 回复 悄悄话 在父母进养老院前,我一直是把回父母家说成回家的,印象里,那从来都是我土生土长的家,如今,家没了...
而我自己的家,我一直感觉就是现在居住的地方。
graceusa 回复 悄悄话 我小时侯和奶奶住,所以,从来没把父母家当成自己的家;
如果,我说,我要回家,那是指奶奶的家。
不晓得,这些是否曾让母亲难过。

昨日,和老邻居聚会,他们的女儿比小葛大一岁。想起当年两个小姑娘一起玩耍的情景,不免感叹,再过两年,她们就要离开家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