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参学琐谈--听真华长老讲故事(2-6)

(2009-06-04 20:21:02) 下一个

十一烧老豆腐
  我想,凡是到过普陀山的同道,对于“海外家风”和“罗汉境界”这两句话,都不会感到陌生吧?
  什么叫做“海外家风”呢?海外家风就是说,普陀山的规矩,与内地各处丛林里的规矩不同。比方说:一个出家人在丛林下参学或是挂单,不说别的,吃饭、睡觉、解手都要遵守规矩,一点也不得随便,否则的话,轻则受跪香的警告,重则受迁单的处分,毫不客气。而普陀山就不同了,你只要不犯四根本大戒,一切行动尽可自由。
  什么叫做“罗汉境界”呢?就是说:你住在普陀山看到的一切人和事,都不应在外表上吹毛求疵,或是加以蔑视。比方说,你走在路上,无意中突然遇见一个酩酊大醉的穷和尚,看到你嘴里就不干不净地谩骂,或是饱你以拳头,你应该把他看成“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的大阿罗汉,万万不可以牙还牙,以拳还拳,与他破口对骂,大打出手。
  还有你到山上闲逛,如果在一间茅草棚子里,看见一个出家人,炖了一锅子的肥肉,正在那儿大吃特吃,万万不可以骂他是“狮子身中虫”或“佛门败类”什么的。你应该合掌恭敬,而白彼言:“大德!您的道心真了不起!前寺里那样好的如意斋你不去赶,偏在这儿‘烧老豆腐’吃!”
  为什么明明看到他在炖肉,还说是在“烧老豆腐”呢?这也是有来由的。
  据说清朝末年,湖南省出了一位与曾国藩、左宗棠齐名的将领彭玉麟,他因为受了韩愈、朱熹等一班人的影响,认为佛教是“异端邪说”,出家僧侣为“名教罪人”,大有以能完成韩愈的“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遗志为快!一天,也不知道他为啥子事到了普陀山,他以游山玩水的心情,时而看看青山,时而望望碧海,倒也觉得涤去了不少的俗气。他心里想:“这样子好的一个所在,竟被一群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受供养,不事生产的和尚占据,末免太可惜了!现在不妨留意一下他们的行动,如果他们能够循规蹈矩,恪守佛规则无话可说,否则,就把他们统统赶下山去。”他如此这般地想着,看着,走着不知不觉已到了普济寺。说来也活该有事,一个穿着破烂、满脸油腻的穷和尚,手里提着一块又肥又大的猪肉,冲冲跌跌地走进山门,恰巧被那位彭大人看到眼里。他不见犹可,一见气得直吹胡子,恨不得立刻把那位提猪肉的穷和尚抓来,痛揍一顿。可是,他又转念一想,倒不如先派人尾随那个穷和尚之后,看看他住在哪间房里,如何处理那块肥肉,然后再去找寺内方丈算帐,人证物证俱在,不怕他不认罪!主意既定,遂派人跟着提猪肉的和尚走了进去。不一刻差人回来报告说:“提猪肉的和尚就住在靠近山门的一间小屋子里,他现在正在翘着屁股吹火炖猪肉。”
  彭大人一听甚喜,赶忙派人把方丈和尚请来,声色俱厉问道:“你就是普济寺的住持吗?”
  方丈和尚察言观色,觉得这位彭大人有点“盛气凌人”的样子,因想“皇帝见了老僧也尚留三分情面,难道还怕你这样的一个官儿吗?”于是乎仅微笑着向彭大人点点头,没有说话。
  彭大人看见方丈和尚大模大样的,仅点点头没有说话,更加有气,遂又大声问道:“你既然为一寺之主,怎么不严加管教那些不守清规的和尚?”
  方丈仍微笑着漫不经心地说:“本寺住众,个个是好和尚,从来就没有一个不守清规的。”
  彭大人冷笑一声,也不多说,拉着方丈和尚就走,及至到了那位“正在翘着屁股吹火炖猪肉”的出家人住处,彭大人用手指着尚不知死活的那位出家人对方丈说:“你说你寺里的住众,个个都是好和尚,从来就没有一个不守清规的,请你问问他,锅里烧的是什么东西?”
  方丈和尚不得已只好照问。可是,那位“正在翘着屁股吹火炖猪肉”的出家人一见一位大官同方丈走来,早已吓成一团,经方丈和尚一问,更是害怕,因之,结结巴巴地说:“是……是……是……烧……烧的老豆腐!”
  彭大人一听大怒喝道:“胡说!明明是炖的猪肉,还说烧的是老豆腐。来人,打开他的锅子,看看他是炖的猪肉还是烧的老豆腐?”
  差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猛然掀开了锅盖,彭大人走近一看,诧异得不得了!不禁连说:“奇怪!奇怪!猪肉怎么会变成了老豆腐呢?”
  这时候方丈和尚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先微微向那彭大人笑了笑,然后才理直气壮地说:“老僧说本寺住众,个个都是好和尚,大人不信,现在知道老僧所言属实了吧?”
  彭大人此时很觉没趣,但也只好硬着头皮,向方丈应付几句说道:“对不起!这是我错怪了大和尚。今后我当尽力保护此山,以赎我咎!”
  自从这桩奇异的事发生之后,大家都说那位“翘着屁股吹火炖猪肉”的出家人是罗汉化身。因此,一些不肖之徒,常以此为借口,他锅里明明炖的是肉,但你如果问他:“老菩萨!你锅里烧的什么东西?”
  他会毫不知惭愧地告诉你说:“烧点老豆腐吃吃!”
  就这样,老豆腐便成了大肉的代名词。
  不过,读者千万不要误会,凡住在普陀山的出家人,都吃“老豆腐”。当知道普陀山跟其它的名山道场一样,是“圣凡交参,龙蛇混杂”的,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印光、谛闲、太虚大师等,就是一个个最好的例子,因为他们的学问、道德都是住普陀山修行成就的呀!

十二游戏人间
  我在《烧老豆腐》一文中所谈的“罗汉境界”,没有到过普陀山的人,读了之后也许会这样想:“所谓罗汉境界,还不是一些出家人为了文过饰非所捏造的谣言,哪儿真会有一位堂堂正正的大阿罗汉,示现成那种怪样子?”
  不错,这种“罗汉境界”,的确有些“文过饰非”的成份在里面,但也不可以完全视为“捏造的谣言”。因为这种境界千百年来,已使四众深信,万人称奇,中外景仰了!甚至连“素无神异思想”的国父孙中山先生,都赞扬不已呢?
  孙中山先生在《游普陀志奇》一文中,曾说:“余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长陈君去病,所乘建康舰舰长则任君光宇也。抵普陀山,骄阳已斜,相率登岸,逢北京法源寺沙门道阶,引至普济寺小住,由寺主了余唤?将出行,一路灵岩怪石,疏林平沙,若络绎迎迓于道者,纡回升降者久之,已登临佛顶山天灯台……已而旋赴普济寺,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宾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暸然见其中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
  “既入普济寺,亟询之同游者,均无所睹,遂诧以为奇不已!余脑藏中素无神异思想,竟不知是何灵境?……下佛顶山,经法雨寺,钟鼓镗铪声中,急向梵音洞而驰,暮色沉沉,乃归至普济寺晚餐。了余、道阶精宣佛理,与之谈,令人悠然意远矣!”
  上面节录的一篇文章,即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一九一六年八月廿五日游普陀山时所作,原稿本珍藏于普陀山净土庵,后来又送给普济寺客堂保存,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如文中所说的“……才一遥瞩,奇观现矣!则见寺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宾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等语,正是罗汉境界的最好说明。不过,他们所示现的,不再是那种“怪样子”而已。
  写到这儿,我突然又想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作罗汉游戏人间的写照,也可作菩萨示现的注脚。
  据煮云法师著的《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上大意说:观世音菩萨,因为一天到晚都闷在四面充满了鱼腥虾臭的宝岛上,忽然静极思动起来,很想到一个清净的地方游览一番,换换新鲜的空气!想着想着,说时迟,那时快,“一个飞步”,便到了“老树成行,绿草如茵”的天台山国清寺。这时国清寺里面的五百大阿罗汉,一见来了这么一位衣冠楚楚,仪表不凡的“香客”,一窝蜂似地就团团把观世音菩萨围了起来,嘴里一边念着阿弥陀佛,一边张着手嚷着“结缘!结缘!”我们可以想像得到,这位“照见五蕴皆空”的大菩萨,一定是乐得满足这一群“我执虽断,法执犹存”者的要求,而成就其“布施波罗蜜多”了!因此,罗汉们“皆大欢喜”,即大烧其“罗汉菜”供养他们的嘉宾,直到吃得个“四大皆空”,大家方才去办自己的“正事”。
  光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观世音菩萨在天台山住了数日,游览的结果,觉得天台山国清寺处处都好,只是缺少了一座宝塔,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于是乎,便向罗汉们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共同发心,建造一座佛塔,以壮观瞻。这时候因为罗汉们已知道这位“香客”,是功德巍巍,名闻十方的观世音菩萨了,所以很高兴地接受了菩萨的建议,同时,他们并要求菩萨,在两座山峰的中间,发心替他们造座大桥,既可方便行人,也可以作为菩萨游天台山所留下的纪念品。观世音菩萨虽然答应了罗汉们的要求,不过,却有一个附带的条件,就是“在一夜之间,宝塔和大桥都要完工”。
  罗汉们一听观世音菩萨的附带条件,连说:“好!好!”他们以为:“你的神通不管是怎样的广大无边,也难以赶上我们五百大阿罗汉的本领!”可是,结果菩萨在一夜之间轻而易举地在两峰之间造成一座大桥,而五百大阿罗汉们则累得精疲力竭,大汗满身,宝塔尚未完工。这样一来,罗汉们不但不感谢菩萨,反而“恼羞成怒”,认为观世音菩萨是有意卖弄神通,来作弄他们。不久,观世音菩萨回到普陀,他们便怀着“报复”的心情,也各显神通潜入了普陀变成瞎瞎瘸瘸、癫癫痴痴的样子,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衫,混在僧众群中,跟在“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们的后面兜起海青的大襟来化小缘;有时候还做些不规矩的事,企图破坏普陀山的名誉,倒观世音菩萨的架子。可是,日子一久,他们不但没有达到“破坏”的目的,因他们那种“怪样子”“破烂像”,使普陀山更显得神圣而不可思议了!并且,他们在以慈悲为怀的观世音菩萨的感召下,宁愿做“普陀山的巡山使者”,也不愿再回到天台山享清福去。因此“每日一位罗汉巡山”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植在我的脑海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