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各位欣赏!明天没时间贴了,今晚就熬夜把四之二贴了。
部分片子在别的网站贴过,看过的朋友多担待。但这组比较完整。
----
芗剧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前身是歌仔戏。而歌仔戏又是由漳州一带的锦歌、车鼓、采茶和以后传入台湾的四平戏、白字戏、京剧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经过揉合吸收后形成的一个新兴剧种。因此,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可说是同根同源、同一剧种的两个不同名称,两者之间有很密切的血缘关系。
芗剧的传统剧目大约有五百多个。最初多用歌仔戏的唱本,进入城市后,增加了历史题材的剧目,多是从其他剧种或小说改编来的连台本戏。当时多是幕表戏,没有固定台词和唱词。 1939 年后,艺人邵江海首先废除幕表制,编定本剧种的第一个文学剧本《六月飞霜》(又名《六月雪》),以后又编演了《白蛇传》、《白扇记》、《山伯英台》、《陈三五娘》、《安安寻母》等三十多出戏,初步奠定了芗剧传统剧目的基础。
芗剧的行当,早期只有生、旦、丑几个角色,后来吸收京剧的分行,角色增加。芗剧音乐的特点是唱多白少,曲调自由,旋律优美,节奏强烈,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乡土情调。芗剧的传统曲调有一百多处。歌仔戏时期以锦歌、台湾调和民歌为主,改良戏时期则以内地杂碎调和若干改良调为主,适当吸收京剧、潮剧、汉调等部分 曲牌,夹杂些电影歌曲和流行歌曲,呈现复杂状态。
芗剧的主要乐器有壳仔弦(用椰壳制成)、大广弦(用龙舌茎作共鸣箱,以梧桐木为箱板,紫竹为琴柱)、台湾笛(又名梆子箫)、月琴、六角弦(又名二胡,共鸣箱为六角形,定弦壳仔相同)、三弦、苏笛(即横笛)、鸭母笛(又名竖管,簧嘴似鸭嘴巴)、京胡、芦管等。
注:部分片子的偏色是因为舞台幕布 / 灯光的缘故。为反映了当时的环境,后期没有调整色彩。
11. 师祖娘早早就在台上督阵
12. 正在化妆的主要演员
13.等上台的困顿(3)
14. 手机短信不断的青衣
15. 靠墙的蓝色铁皮箱是我的摄影专座
16. 琴师是剧团中我最早认识的人
17. 借着前台的光,上台前再看一遍剧本
18. 尽情演出
19. 没有专供休息的化妆间 演员在杂物堆上靠一靠
20. 画布背景前整理发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