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创造主

主啊!让我看到我周遭的人,赐我以你的眼光把他们看待, 让我把智慧和力量付诸于行,使人看到你海洋般宽深的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圣经中的夜景 -- 第三章 少年人之夜

(2006-11-18 12:35:30) 下一个






——成长的痛苦

              
我的道路若是痛苦,                     主,我求祢禁我退缩:
使我仍然向祢顺服,                     追忆祢的十架重负。
让我思念祢曾如何                         离开许多纯净乐事,
来忧,来饿,来倦,来渴,         无家之夜,不息之日。
为我来忧,来倦,来死,             祢来不求自己喜悦:
地上安逸虽难恝置,                     我岂爱祢不胜这些?
 
~~康德(Josiah Conder)


 
“耶稣出来,照常往橄榄山去,门徒也跟随衪。到了那地方,就对他们说:“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于是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跪下祷告说:“父啊!祢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衪的力量。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廿二39一44)

我们已经看过,基督徒的蒙恩是开始于晚上。经过“耶和华的夜”,使我们得以重生;经过“客西马尼园之夜”,使我们与魂划清界限,而能遵照神的旨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来看,当我们的生命渐渐成长时,或者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仍然有晚上、有早晨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怎样从圣灵入门,仍要藉圣灵成全。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中,主仍是一次一次的带我们经过晚上,然后进入早晨。

属灵生命的小孩子阶段

主耶稣在约翰福音第三章告诉我们,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重生”原文的意思是再生一次,或者说是从上头生的。从上头生是说到生命的源头和性质;再生一次是说到从圣灵而生,正如同人人都曾是从母腹生的。原来的生命怎样开始于母腹,重生的生命同样的开始于圣灵。所以主耶稣要我们回转像小孩子,这就指出我们重生后,是要经过小孩子的阶段。
请看马太福音第十九章十三节至十四节:“那时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给他们按后祷告;门徒就责备那些人。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这个故事说到小孩子。我们从圣灵重生之后,生命成长的第一阶段,就是这里所说的小孩子阶段。

属灵生命的少年人阶段

1、富有的少年人

接着我们看第二个故事。马太福音第十九章十六至廿二节:“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那少年人说:“这一切我都遵守了;还缺少什么呢?”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请特别注意,这段对话和圣经中的夜景有绝对的关系。主的这番话等于是替晚上和早晨下了注脚。我们每天要怎样过生活?乃要天天舍己,背十字架跟从主。什么时候我们跟随主,那是早晨;什么时候我们撇下一切舍己,那就是我们所经过的晚上。这一个少年人,他没有撇下一切,而是忧忧愁愁的走了。圣经说,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前面说到小孩子,这里说到少年人,主耶稣呼召他作完全人。从小孩子到少年人,再到完全人,要达到完全成熟的境地。

(1)主耶稣所爱的

马可福音第十章廿一节告诉我们,主耶稣看着这少年人,就爱他。这个爱,就是圣经用来形容主素来爱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的那个爱,也就是神爱世人的爱。所以有人说,这个少年人应该就是约翰福音说的主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当然这只是猜测,但是无论如何,在圣经里面讲到耶稣所爱的,只有拉撒路和这一个少年人。

(2)财货太多,不能舍己

这个少年,主耶稣一看见他就爱他。他遵守了所有的诫命。这事实说出,当我们的生命进到第二个阶段的时候,凡是主的命令你们都愿意遵守;但是主提醒我们,“你若愿作完全人”。不错,你是少年人,你是主所爱的,你是遵守主一切命令的;但是问题在于:你愿不愿意作完全人?你仍旧可以持守你所有的,因为你是少年人;但是你愿不愿意再上一层楼?你若愿意作完全人的话,你就应该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这意思是:主要带领这少年人经过晚上,然后来到早晨;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二日……第三日。但是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原文是极其忧愁)的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然后主告诉门徒们说:“
财主进天国是难的;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太十九23—24)

为着初蒙恩的弟兄姐妹,这里需要解释一下针眼的意义。原来,针眼是指耶路撒冷城门旁另有一扇很小的门。每天太阳下山以后,大城门就关闭了,便留下这扇小门给一些夜行者进出。因着骆驼所载的东西很多,因此就很难穿过针眼门。主的话是指这个少年人,如同身上载着太多财货的骆驼,又不肯撇下,当没有办法穿过针眼门,只好忧忧愁愁的走了。

这里的财物就是我们的“己”的象征。所以主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太十六24)亲爱的读者,我们肯不肯将我们所有的财富都舍去呢?当我们舍去的时候,那个感觉会像进入黑夜,但是这个夜会带来早晨;一宿虽有哭泣,早晨必要欢呼。主的目的不是光要我们经过黑夜,而是要我们从黑夜达到黎明。所以主呼召说:“来跟从我!”但是很可惜,这个少年人听了这话就忧忧愁愁的走了,你看见从少年人到完全人的这个阶段,他好像没有走上去,他好像离开了。

(3)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主的这段话让我们看见,基督徒整个成长的过程,先是小孩子後是少年人,最後达到完全人的地步。但要怎样达到完全?必须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三日……第四日。这样,我们才能从少年阶段进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才能从爱主、顺服主的阶段,达到彰显主荣耀的阶段。“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这是主告诉彼得他们的话。所以,我们从少年进到完全的这一个阶段,都不是我们所能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经过哭泣的夜晚,然而这是神的儿女必须经过的。所以,使徒保罗说:“我为你们再受生产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们心里。”(加四19)

我们从老约翰的话里,也可以看出属灵生命成长的三个阶段。约翰一书第二章十二节说:“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十三节:“父老啊!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那从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胜了那恶者。小子们哪!我曾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认识父。”十二节和十三节在中文圣经中,各有一个“小子们”的语词,但在原文里不是同一个字。前面应译为孩子们,就像一位老母亲叫他的儿女:“我的孩子”;后者应译为小孩子,这和主耶稣所说,让小孩子们来是同一个字。在老约翰心目中,我们这些人都是神的儿女,都享有同样的生命,所以说:“孩子们哪!”但是这些孩子们中间有三种不同的人,他们经过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有一班人是父老,他们的生命是成熟的;另外一班是少年人,他们的生命是在成长中的;还有一班是小孩子们,他们是幼嫩的.这就是整个基督徒生命成长的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过程。

(4)舍己、跟从主,生命才得完全

父老的阶段,就是主耶稣所说的完全人。 我们怎样能作父老,而达到完全的地步呢?主耶稣说:“要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结果,那少年的官就忧忧愁愁地走了,他舍不得他自己,他也舍不得撇下这许多;他不愿意经过漫长的黑夜。这真是悲剧。

在四福音里,共用了三个少年人的故事,来说明我们怎样经过少年人的阶段。第一个少年人是家道富裕的,他忧忧愁愁的走了。这“忧忧愁愁”一词用得真生动,它说出这少年官是如何的难“舍”。然而若不经过黑夜,怎能达到黎明?怎能有晚上有早晨,而日又一日使我们得以成长呢?

2、赤身逃走的少年人

现在我们看另外一个少年人。马可福音第十四章五十一和五十二节:“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众人就捉拿他;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为什么马可福音忽然插进这段与前后文毫无关连的故事?前面是记载在客西马尼园,彼得拔出刀来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朵,接着门徒们都离开衪逃走了;后面记主耶稣受审的事。在这两件事当中,圣灵提起了这段故事。到底是什么缘故呢?它背后隐藏着什么重要的教训?又如何与夜景有关系呢?


(1)是少年马可的狼狈故事

有不少的圣经学者推断,这个少年人就是马可——写马可福音的马可。马可福音被公认是四福音书中的第一本。马太福音、路加福音中的许多资料,都是参考马可福音的。(当然圣灵也给他们有更丰富的启示,而且马太本身也是见证人。)但是马可的资料是从那里来的呢?从彼得来的。马可被称为彼得的儿子;你只要注意马可福音的描写笔法,便知道是彼得的口授。因着彼得是身历其境的人物,他把活生生的图画都亲口传给马可,于是马可就以写实的笔法一一地记载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读的马可福音。马太和路加几天遗漏地采用了马可的资料,但这段故事是惟一的例外。

马可记说“有一个少年人”,这和约翰记说“有一个耶稣所爱的门徒”是一样的笔法。所以,很可能这是马可讲起他自己失败的经历。这段往事是马可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他记得,当他看见许多人都离开主逃走的时候,他决定要跟随主,但是等到有人要捉拿他的时候,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这是马可想起他自己一段羞耻的故事。这羞耻还不在于他的赤身,而在于他感觉是“落荒而逃”,是“狼狈而逃”。

这是圣灵所作的。圣灵常常使我们想起自己的羞耻来。就如在马太、马可、路加福音所列的使徒名单中,只有马太福单特别形容“税吏马太”。税吏在当时和罪人几乎是同义词。在马太的感觉里,虽然作了使徒,还特别说税吏马太。这是圣灵在马太身上的工作所留下恩典的记录。但是马可和路加提起同一份使徒名单时,只简单的说:“马太”。据此推理,从只有马可福音记载这一段狼狈故事的事实看来,这位落荒而逃的少年人一定是马可。

(2)肉体里没有良善

马可狼狈逃走的事,是我们跟随主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发生的。在我们的经历中,有时真的跟不上神的旨意,落荒而逃;但当我们回头去看时,便要觉得羞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里,这事是常常发生的。这是成长的痛苦。“忧忧愁愁的走了”和“赤身而逃”,正表明我们光景的两幅图画。但是这些羞耻的经历给我们看见,在我们的肉体里没有良善,在成长的时候中我们所常表现的,就像这两个少年人一样。

(3)稚气未脱,童心未泯——一个朴实无华的写实者

有一件事非常有趣,我们若读杀腊原文的可可福音,就可发现马可是一个写实的人。他写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一点也不夸张、不加油添醋,文字和体裁非常简练,所以圣灵用他来描写耶稣基督的神仆人,真是再恰当也不过了。因为仆人是朴实无华的,什么都是实实在在的。他一个故事又一个故事地叙述着,完全是大孩子的口气;所以许多人读马可福音,觉得特别的可爱。他真可说是童心未泯;他把少年人的心态和光景,藉着文字完全表达了出来。例如马可福第三章,他连用了三十四个单句,都是用“和”字连接起来,而且每一个单句都只有一个动词。你再细读下去,必定觉得这样的叙述不像大人的口气,而像少年人讲故事。可见他仍不脱稚气,真是朴实无华。因为他是一个少年人,所以圣经就用他的表现,作为我们成长过程中少年阶段的表征:就是当我们遭遇试炼的时候,我们不是忧忧愁愁的走了,就是落荒而逃。这些都是圣灵藉着马可福音来提醒我们的。

a.     根据彼得的口述

前面说过,马可福音也就是彼得福音.很多事情马可不在场,而是彼得在场;彼得将所见所闻的一一告诉马可、例如:“主在船尾睡着了”。别的福音书只这样提一句,但马可却加上一句,说主是“枕着枕头睡觉”(可四38);可见当时是有人人看见的、又如马太福音讲耶稣叫一个小孩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但是马可福音又加上一句,说主又抱起他来,好像马可亲眼看见一样。(可九36)再如五饼二鱼叫五千人吃饱的神迹,只有马可福音这样记载:众人一排一排的坐下,有一百人一排的,也有五十人一排的。(可六40)记得如此细致,好像是他亲眼目睹的。其实,这一切都是彼得亲眼看见,而告诉马可的。

b.      也有亲身的经历

然而,有些记载却难以解释。因为有些景象彼得不可能看见,但圣灵却藉着马可记载了下来。就如马可福音第十四章十七节:“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都来了。”别的福音书都不是这样;记载“都来了”;这好像有一个人躲藏在暗处,看见他们都来了。又说:“他们坐席正吃的时候”,这口气明明是另有一个人亲眼看见,而这个人一定不是参与饭局的彼得。因此我们不禁要问:这人到底是谁?当然是叙述这一段故事的人——马可自己。使徒行传第十二章记载,彼得从监牢里出来,他想了一下就去叩马可母亲马利亚家的门,因为彼得和这个家非常熟悉。这个家庭非常富有,开放作为教会祷告的地方。所以,读圣经的人据此断定,主耶稣最后的晚餐就是在马可母亲的家里,也就是在马可的家里。为了预备逾节的筵席,主曾打发那两个门徒跟着拿一瓶水进门的人。(可十四13-14)有人说这拿水的人大概就是马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马可福音中凡是亲身经历的记述,那见证不是彼得的,就是马可的。

又如马可福音十四章所记,在客西马尼园里,耶稣对门徒们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祷告。”三十二节后接着说:“于是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同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儆醒。”……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儆醒片时吗?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耶稣又去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来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样回答。”这段话可以证明,这里的目击者不是彼得,乃是另有一个人,此人是谁呢?很清楚,一定是马可。你知道,门徒们所作的见证,都是他们亲耳听见,亲眼看见的;所以说彼得、雅各、约翰都是耶稣复活的见证人。在客西马尼园里,谁听见了主耶稣三次祷告呢?谁看见主耶稣在那里汗如血滴在地上?主耶稣带来的三个门徒,他们疲倦已极,都睡着了;而且根据路加福音,主单独祷告,距他们约一石之地;所以他们必没有听见、看见。最有意思的是,马太、路加福音都没有点出主耶稣所说的杯是什么杯,但马可福音让我们看见,这个杯就是指着“那个时候”说的.可见马可不只听见了“杯”,也听见了“时候”,并且把这两件事连在一起了。所以,马可是一个怎样的见证人呢?马可可以说是客西马尼园里面种种光景的目睹者,也是亲耳听见主所祷告的见证人。

(4)“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原来那时,马可不过是一个大孩子,因为早就听见过主耶稣的故事,也看见这些门徒是怎样地跟随他。他心中羡慕这些人能够和主耶稣同用晚餐,所以当他描写的时候,心里一定非常的兴奋。他说:“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都来了。”这幅图画对这个少年人来说,真是印象深刻,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天晚上,不知道他躲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画面,也听见这些图画中的话,尤其是听见主耶稣最后的祷告和衪的劝勉,他的心真是被主完全夺去了。他是少年人,虽未曾像彼得、雅各、约翰他们一样,天天与主在一起,天天受主的教训,但他的赤子之心,只感觉这位主实在可爱,实在吸引他。那天晚上已经很晚很晚了,主和门徒们唱了诗歌,就往客西马尼园去。但这个少年人马可,可能根据犹太人睡觉的习惯,是把外衣披在身上在床上躺下;也许那晚圣灵作工,他的心完全给主吸引了,怎样也睡不觉。他几乎可以肯定今夜一定有大事发生,为了要一探究竟,也许就很快地披着一块麻布,摸索到客西马尼园去(这园子很可能是马可的母亲所拥有的)。因此,便看见了主耶稣在客西马尼的那幅图画,也听见了他的祷告。马可就这样成了客西马尼园园内的直接见证人。

也许是在客西马尼迫切的祷告,并怎样血汗滴在地上……,摸着了马可的心,他巴不得能跟随衪。他又看见众人进来捉拿主,彼得的勇敢表现了一下之后,一个一个的都逃走了!这时他心想,你们这些跟随主多年的人怎可跑掉呢?但我决不肯走,我要跟随主!哦,这就是少年人的心。许多时候主的爱激励了我们,在唱诗祷告的时候,我们何等愿意说,把一切奉献给主。少年人最容易因着主爱的缘故,愿意把自己奉献给主。我们一想到主在十字架上和客西马尼园的苦难,就必定有一个祷告,何等愿意跟随主,即使别人都离开了,我仍要来跟随。然而,少年人的难处就在于他头脑所接受的知识和他的经历,有一段非常大的差距。这是自己所不知道的。少年人说我懂了,就以为我有了;但他忘记,懂了并不是有了。这就是马可赤身逃走的缘故。所以,少年人必须进到完全人的地步才行。

但我们如何进到完全人的地步呢?是听懂了许多道吗?是读神学吗?是凭自己下决心吗?不!都不是!圣经告诉我们,那少年人披着麻布跟随主,众人就捉拿他,他一心慌,就丢下麻布赤身逃走了!因为他没有准备好,他本能的反应就是丢下麻布赤身逃走了。因为这块布就一直在众人的手里,他羞耻的记号一直落在别人的手中。

从这里的记载看,这少年人非是马可自己不可。因为别的门徒当然不会知道,只有马可自己知道,是赤身的披着一块麻布。所以我们确定,是有马可自己知道,是赤身的披着一块麻布。所以我们确定,是马可作了客西马尼园的见证人,他因而愿意跟随主。但是立志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这个少年人离开逃走了!他像别的门徒一样,失败了!先前跟随主的彼得、雅各等人失败了,他也失败了。等他回头去看的时候,他觉得他的失败是落荒而逃走了!他也失败了。等他回头去看的时候,他觉得他的失败是落荒而逃,他的羞耻是远超过许多人的羞耻。马可的心是爱主的,他的眼睛看见了,耳朵也听到了,但是这条路就是跟不上;难处一来,他就落荒而逃。

(5)乃是“客西马尼”的忧愁

实在说来,在我们身上,马太福音的那个富有的少年人,就是马可福音的这个赤身的少年人。以属灵的应用来说,什么时候我们落荒而逃,什么时候我们就忧忧愁愁。在原文里,这“忧愁”与主耶稣进了客西马尼园就忧愁起来的“忧愁”,是同一个字。马太福音那个少年人的忧愁,同于另一个少年人马可所告诉我们主耶稣的忧愁。衪怎样惊恐起来的那段光景,只有少年人马可知道。所以,当我们不肯撇下自己,不肯跟随主的时候,我们所经历的忧愁,乃是客西马尼的忧愁。主进客西马尼,衪被榨出油来,而且祷告说:“父啊!若是可行。叫这杯离开我,但是不要照着我的意思,乃是照着祢的意思。”可是这个少年人呢?却是照着自己的意思,这就是他忧愁的原因。

那少年人的忧愁是因何而有的?是因为圣灵在他里面忧愁。这就是以弗所书所说的圣灵的担忧。保罗告诉我们,不要叫圣灵担忧,意思是不要让我们的主再经过一次客西马尼。我们听见主说:“不要照我的意思,乃要照着祢的意思。” 衪把衪自己完全放在零的地位上,而我这个家财万贯的少年人,所有命令都遵行了的少年人,却是因为不肯舍己而忧忧愁愁地走了。在我们属灵的少年阶段,我们常是落荒而逃。

3.已死的少年人

到了路加福音,你看见第三个少年人。主对他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路七14)不要再跌倒了!不要再退后了!不要再蒙羞了!我吩咐你起来!这是主对拿因城一个寡妇已死的独生子的命令。主要他从死里复活,结果那个少年人就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看见,什么时候我们像前面的那两个少年人,我们就如同一个死了的少年人一样。但是感谢主,当他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我们便进到复活的境地,就不再是死亡。这就是有晚上、有早晨。从此,我们能再次起来,跟随衪,讨衪的喜悦。这样,我们就慢慢的进到完全的地步,慢慢的就变成主所说的那一个完全的人。

无数个黑夜,说不尽羞惭

  在我们跟随主的路上,不知道有多少夜晚!不知道有多少次我们不顺服我们的主!我们时常是在一个顺服的名下,作了不顺服的事;在爱主的名义下,作了叫主担忧的事。但愿主恩待我们,什么时候你去了不该去的地方,特别是少年人作了不该做的事,说不该说的话,顶撞了不该项顶撞的人,得罪了不该项得罪的人,这个时候你里面就有说不出来的忧愁;因为你不肯把自己舍去,你不肯说:“我的魂!我的魂!你为什么离弃我?”你仍是宝贝你自己,维持你自己的尊严。亲爱的读者!你若不肯认罪孽,结果要像那少年人一样,忧忧愁愁的走了。这一个忧愁,就是客西马尼园的忧愁。当你让客西马尼再从身上经过的时候,你怎能站立起来呢?当马可追忆少年时代,他想一想他的自己,再和他的主比一比,他是何等的羞惭!就从这里,少年人马可得着了极宝贝的教训,永远难忘。

经过黑夜进入黎明

     你记得,有一次马可和保罗、巴拿巴一同去传福音,在中途他开了小差:又是一次落荒而逃。(徒十三13)他是富家子弟,原以为出去传道是件很容易的事,没想到遇到一点艰难,受不了就溜走了。后来,保罗认为这样的年人永不可录用,而巴拿巴则认为总要给他一个机会(圣经说巴拿巴心地宽宏),结果他们两人为着马可就分手了。(徒十五37-39)当然保罗很有道理,他很会看人,像马可这样一个不坚定的少年人,没有什么希望,他不能作什么呢?没想到巴拿巴才是对的。在人变为没有希望,结果却很有希望;因为有一天主能对马可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所等到晚年保罗在监牢里,他特别提起马可,说马可与我的传道很有帮助(提后四11);马可终于被恢复了。我们相信,因为马可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客西马尼的那幅图画,现在他明白了,为着要从少年人阶段进到完全人阶段,需要有晚上、有早晨。同样的,我们有失败、有荒凉、有软弱。当我们回想跟随主的日子,我们要承认已往的日子总是羞惭的时候多多,难为情的事情也多多。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年轻时曾作了一件非常羞惭的事。那时我们受的是清教徒式的属灵教育,认为基督徒不可以看电影。虽然表面上遵行了这样的教导,但心里仍很喜欢看电影。我常想,电影不可以看,电影广告总可以看罢!因此每天拿着报纸看电影广告。有一天在广告上看到“万王之王”的影片介绍,就告诉自己说:“别的影片不可以看,但这一部有关主耶稣的片子是一定可以看的。”但心里仍有些不安。于是我就约另一位弟兄同去,因为他是带领年轻人的,只要他去,我心里就能平安了。结果我们都同意去,可是又怕别的弟兄们看到,因为我们是带领别人的,不能给人话柄。因此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大热天里我们两人去排队买票时,都穿着又厚又重的雨衣,将自己盖起来。但是那一次我却经历了从来所没有的感觉,好像人掉在地狱里面一样。排除万难队的时间漫长得像是一直轮不到我们似的。好不容易进到暗咚咚的电影院里,松了一口气;我才明白为什么人不爱光明倒爱黑暗!当时虽然人看不见我们,有一位却看得见。就在这个时候,里面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忧愁;现在回头来看,那就是客西马尼的忧愁。最后,我们还是狼狈地从电影院里逃了出来。

我们不必争论可不可以看电影的问题,但是有一件事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违背了圣灵的教训,什么时候作了一件得罪衪的事,就会感觉像在地狱里一样。“因为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八16)相信每一位有心跟随主的人,都有这样的见证。每一次想到我们的羞耻,我们也就有马可自述落荒而逃的感觉。但是感谢主,就是经历了像客西马尼园那样的忧愁,我们才听见了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不要照着我的意思,只要照着祢的意思。我们就是这样学习圣灵所赐给的功课,也就这样的从夜晚达到黎明;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二日、第三日。这是我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一夜虽有哭泣,晨起就必欢呼!失败、软弱、落荒而逃的时候,就是我们经过夜晚的时候;但愿此时主提醒我们,叫我们想起客西马尼之夜;也听见主吩咐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路七14)

祷告:

主,我们把这些话恭敬的交在祢的手里,如果祢看为美好,就求祢使用;不只用在少年人的身上,也用在年长的人身上;用在自以为没有的人身上,也用在自以为有的人身上;用在贫穷人的身上,也用在丰富人的身上。

我们的主,我们感谢祢,祢藉着这些话让我们想起我们往日的许多羞耻和叫祢圣灵担忧的情形;但愿这些话勉励我们,叫我们不再作一个叫圣灵担忧的人。主,请听我们的呼求,把我们带到早晨,让我们听见祢的话说:“少年人起来!”我们愿意答应祢的呼如而起来,让我们进到复活里,而愿意撇下一切,愿意舍己来跟随祢。垂听我们的祷告,也祝福这一个祷告;并愿这篇信息,不随着聚会的散去而消失。靠主基督可爱的名,阿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