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维保罗Pastor Paul Viggiano 根据录音整理、翻译:杨永丽 (2004年) 第十六讲 《八福》(下) 《马太福音》5:1-12 我们今天继续“马太福音”第五章1~12节(第二部分),上星期没有全部讲完。 马太5:1~12“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的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注:中文和合本译为“虚心的”应译作“灵里贫穷的”, “有福了”更好的翻译应该是“蒙福了”] 让我们一起祷告: “父神啊,求您赐给我们智慧的心好叫我们明白作为您国度的子民我们应当如何行。父啊,求您的国度在这世上扩张,并且必然成为一个祝福。我们祷告,父啊,求您自己得着荣耀,求您改变人的心,将所有一切带入您的国度里,我们祷告是奉耶稣的名,阿门!” 我妻子很喜欢把家里弄得既舒服又吸引人,在这方面她的确做得非常好,我们家是个十分温暧的地方。她的嗜好之一是园艺,她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便是种花,我对园艺并不在行,没有种过很多东西。有一次她搞了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但是几个月内,那些植物和鲜花开始枯萎,很快都死了。我问她怎么回事,她告诉我说,这些是草本的植物。后来她又建一个。这次的花、草、植物尽管有时也枯萎,但却不死,又重新开花。我又问她怎么回事,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她告诉我说,这些是木本植物。草本的会死,木本的虽然看上去会死,其实不死,而是重新生长。 从外表观察,我无法指出草本与木本的不同。同样,从外表观察,人们似乎也很难分辩真正神的国与假冒的宗教。一个人走进一个象教堂样的房子,看到一些宗教味很重的东西,可能有很多人,充满了热情与献身,以及象十字架,打开的圣经等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所发生的这一切究竟更象草本呢?还是木本呢?这个教会是扇形旋转门呢,还是一条单行道? 迦玛列在对待使徒这件事上,作了下述相同的评论: 使徒行传 5:35~39里,当基督教增长、法利赛人感到焦急、撒都该人感到不安的时候,迦码列作了下述评论,他说: “以色列人哪,论到这些人,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办理。从前丢大起来,自夸为大,附从他的人约有四百,他被杀后,附从他的全都散了,归于无有。此后报名上册的时候,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他也灭亡,附从他的人也都散了。现在我劝你们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 就在神国的本质与进展被宗教领袖以及他们所牧养的民众搞得面目全非的时刻 (我们不可低估宗教领袖在人们生活中的权力),主耶稣讲了这篇关于国度的道,这是登山宝训的主题。他讲到天国的本质、天国子民的本质、以及与国度连在一起的福分。 人们可以把 <登山宝训称> 称为一篇关于教会增长的,划时代的讲章:到底有多少关于教会增长的设想、研讨会真正保证教会扩展到全地?这样的教会增长会怎么样?我们从主耶稣那里学到的神的国度象木本而不是草本,不是一样东西从开始到衰老到死亡,而是在历史进程中延续,并进入永恒。 传讲神的道、施行圣礼,这些在神国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是神降卑与人的接触点,是上帝介入他国度、影响他国度的方法。这些行动用来产生两样东西。请注意,主耶稣这篇讲道主要目的有两点,不过这两点可以引申出许多点。 第一.产生真正的信徒。我们从<罗马书>10:17节中学到“信道是从听道来的。”我们相信神,通过他的圣灵,借着听到的道,使灵魂得到拯救。或者可以说,他将新约的人带进自己的国度。 第二.产生神的性情,我们也许可以称之为天国的归化过程。“归化”这个词用来指人越过边界,当他成为新约的国家公民的时候,他就“归化”。意思是开始学习该国的语言、法律、文化、宪法,这些统一的因素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人们说同样的语言、遵守同一律法、具有一致的意识形态,等等。这样统一、一致,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同样,当人们成为神国子民的时候,神应许要将他的灵放在他们里面,使他们顺从他的律例,谨守、遵行他的典章(<以西经书>36:27),这是今天敬拜开始时我们读的经文。神通过他的灵,使你们成为神国的子民,而且他继续将他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他的律例、知道并遵行他的典章,在他的国度里真正成为一个多结果子的公民。 所有这些都显明了登山宝训是一篇对神国子民讲的道,告诉人们当怎样生活才能组成一个木本的国度,这个国度使全地充满了未曾听说过的多种多样的祝福。 神呼召基督徒去过的这种生活,在很多方面是反文化和反直觉的。我说反文化,是因为我们所信的与我们周围的文化,特别是非福音性的文化,经常格格不入。我说反直觉,是因为很多时候与我们自己格格不入,因为我的本性与神的本性极不和谐,以致于我们根本不能自然而然地顺服神。所以,这是一场身内的争战,也是一场身外的争战;是与我自己肉体的争战,同时也是与世界、与那恶者的争战。主耶稣是在教导我们成为一个与我们人的本性、愿望完全相反的人。我们要灵里贫穷、哀恸、温柔、饥渴慕义、怜恤人,清心、使人和睦,以及受迫害时喜乐。所有这一切与我们本性所要求的恰恰相反。 正如以前提到的,我们不因自己的属灵光景安然自得,而是意识到我们灵里的贫穷象乞丐一样,乞求灵粮,基督将自己的身体赐给我们作生命的粮,使我们成为他的国度中富足的子民。我们是乞丐,乞讨食物,耶稣给我们食物,就是他自己。 神呼召我们为灵里的贫穷而哀恸,基督徒应该经常不断地哀恸。我们无论何时都依靠主耶稣,我们的救主,我们今天对主的需要并不比当初我们得救那一时刻少一点。枝子永远不会长得那样地成熟或是有生存能力以至于不再需要葡萄树。我们也应该为人类感到哀恸。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嘴唇不洁的堕落的世界。我们应该寻求将天国带近失丧的人们,使人们也有生命。对同胞的处境我们不应该熟视无睹,而应该寻找机会邀请人们来听道。倘若听道是神用来拯救人们灵魂的方法,邀请你的朋友来坐在这里听道,神也许使他们悔改,赐他们生命。 承受地土的是那些温柔的人,主耶稣清清楚楚地已经教导,并且还将要教导,神的国复盖全地,这个世界的国变成我们主的国。这是改变世界的属灵战争。温柔这个字的意思不同于软弱或衰弱,上周我念过这个定义,今天我要再念一遍,因为这是对温柔非常好的一个定义,凡纳斯说: “温柔是人心里的态度,它叫我们接受神在我们身上所做的一切安排都为美善,它使我们决不与神争辩或抵挡。” 我知道我的神是神。我想到主耶稣被带到彼拉多面前,彼拉多责问说:“你岂不知我有权柄吗?”主耶稣怎样回答?“若不是我父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这应该成为我们对一切事情的态度。凡纳斯接着说: “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主自己表现出来的,也命令基督徒所应当学习的温柔是能力的果子,一般人认为,温柔是因为无能,但主之所以温柔是因为他拥有神无限的权能。温柔与固执已见、个人利益正好相反,它是人心灵里,精神上的平静安稳它能叫人不卑不亢,原因很简单,因为温柔与自我毫无关系。” 以上是简单的回顾。现在我们继续讲解八福。 第6章,主耶稣教导说:“饥渴慕义的人蒙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至少这一次福不是给义人,而是给那些饥渴慕义的人。不是说义人没有福,这里所说的是饥渴慕义的人蒙福了,饥渴本来就是缺乏,如果说我饿,意思是我肚腹空空;如果说我渴,意思是要喝点什么。与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相反,基督国度里居住的人时时刻刻意识到需要义。你需要义吗?你需要基督的义呢,还是自以为义而满足?“饥渴慕义的人蒙福了”。上一讲我们提到过“算作为人的义”和“加在我们身上的义”。我知道我永远需要主的宝血遮盖,从而可以面对面地见我的神;同时,我也知道我永远需要主的灵和主的话使我成圣,帮助我作正确选择,在与我自己肉体的争战中得胜。 伴随着这一属性的应许是“他们必得饱足”,“饥渴慕义的人蒙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按字面意思是“喂足”,他说:“你必得饱足”。这顿供给基督徒的义餐是永远吃不完的。在我们领圣餐时所取的那一小部分也许不足以代表这个应许的全部。我们吃一小块饼、喝一小口汁,没有人因此而吃得很饱。饥饿的人来到桌前吃饼喝杯,胃腹的饱满提醒他这一餐代表了义的完全满足。我们尝、闻、摸,如果我们感到肚腹鼓鼓的,就不能经历圣餐所完全代表的“喂饱”、“喂足”。但是,有罪的人既使饱食了一顿正餐之后,不久便又肌肠碌碌。所以我们的救主命令要吃这饼、喝这杯,直等到他来(林前11:26)。我们不停地饥饿,不停地吃,喂。这就是领圣餐引生出的道理。 心安理得地忽视圣餐的教会有祸了,那样的基督徒有祸了。他们真的饥饿吗?我在这里不是自称为义,或自以为虔诚,这也是我自己面对的问题。我遇到一些人,出于某种原因,心安理得地以为自己是基督徒、信主很多年了,曾是教会同工。我问他们去哪个教会,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只是在几家教会进进、出出,并无固定教会。”我心想怎么领圣餐呢?便问他们什么时候领圣餐。“我知道这回事,不过。”他们漫不经心地说:“噢,对,没领圣餐。”几乎不当一回事,我不明白你是不是知道对主的桌你应该感到怎样的饥饿、怎样的干渴。在你的基督徒生命中,你是不是对自己称义的水平很满意以至于你不感到需要进入神的殿,吃这饼、喝这杯,不需要完全明白这饼与杯的意义,不再极度地渴望需要主的饼与杯?你是饥渴慕义,还是自以为义?自以为义的基督徒有祸了,他显然没有象主耶稣在这里说的,又饥又渴,渴望成义,当盘子传到你面前时,你吃,就象一个饿得要死的人,你喝,就象一个渴得要死的人,而不是仅仅一个形式、一个典礼。 主耶稣继续教导说:“怜恤人的人蒙福了!他们必蒙怜恤。”基督徒追求的正直品行之一,而我们很多人都可悲地缺乏的,就是怜恤。雅各在《雅各书》2章13节中说:“因为那不怜恤人的,也要受无怜恤的审判。”雅各告诉我们表现出怜恤的责任与我们的信仰是如此紧密地联在一起以至于忽视它就意味我们要受无怜恤的审判。雅各就是这么说的,雅各在这里指的是所有的基督徒,一个人若真正抓住哪怕是一小点神在基督里向他彰显的怜悯,他必须向别人表现出相同的怜悯来显示他得到神的怜悯。如果我们常常心怀不满、愤愤不平,那么就表明我不懂得神的怜悯在我身上。 当然,我们想要真正怜恤人的能力被我们自己的本性所阻碍,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多么地不完美,这一品行还是应该在我们身上。我想用“三个滑稽人”(美国一部喜剧片)做例子,对我们人类再合适不过了。我以前很喜欢看“三个滑稽人在挪威”。你们都知道三个滑稽人是不是?三个很滑稽的人,拍成电影,三个小人,太利, 木利和万利. 他们的电影基本情节很相象,只是他们的职业不同,木匠啦、油漆工啦等等. 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幽默都很相同. 他们等着见老板,一个楚楚动人的女秘书走来,他们等着,女秘书说:“老板要见你们,请这边走。”你们知道接下去是什么吗?她起步走,昂首挺胸在前边带路。他们起立,跟在后边,象她一样昂首挺胸,十分滑稽,问题是他们走路的样子一点不象她。不过他们最终会走进老板的办公室。神教导我们要效法基督,他说:“这样走”,坦率地说,我们效法基督的能力比那三个滑稽人效法女秘更差。但是我们被选召要如此行,靠着神所赐的恩典我们要到达神召我们要到达的地方。我们怜悯人的能力也许象三个滑稽人一样,但是主教导我们要怜悯,我们若说我就是不想努力去做,我就是一心要这样恼怒,我要种下怀恨的种子,任凭这种子发芽、生长,具有不怜悯人的性情。朋友们对一个基督徒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光景。不懂得我们需要怜恤人是如此地危险,以至于这个人可能证明他自己从神的恩典中排除出来,注意我用的字“证明”,即向我们显示什么东西。 耶稣在“马太福音”18章21~35节用了比喻来阐述这一点,等我们以后读到时再细讲,但是他在登山宝训这一节中很精练地总结成一句话。我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即我们不是通过怜恤人来赢得神的怜恤,我们决不可将这节经文理解为“怜恤人的人蒙福了,因为他赢得了怜恤。”主耶稣不是这么说的,我们不以怜恤为功德,我们操练怜恤表明我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怜恤国度的子民,这是我们的国度,我们住在一个怜恤人的国度里。 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盼望住在什么样的国度中,你们要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盼望住在什么样的国度中。读到我们对别人的态度,我们是不是要求公义、审判和全部的付清,然后再施行恩惠?还是我们要住在怜恤之中,给出怜恤,接受怜恤。耶稣在以后也清楚地提到同样的标准。“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想住在一个要求完全公义的国中吗?你真的要求神对你施行公义而不是怜悯吗?那么你就惨了。 主耶稣非常小心地将这一论点与“算作为人的义”区别开来,雅各也同样,二者的确不一样,但是这里会有健康的敬畏。我们在主祷文中也看到这一点,因为他在主祷文中说了同样的话。 耶稣继续说:“清心的人蒙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清心的人蒙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马太5章8节,让我们来想象一下那些也许就在不远的地方听道的法利赛人,这些话刺透他们言行不一的心,他们怀二意的心,因为他们的宗教热情的核心是取悦于人。 主耶稣手里拿着簸箕走进来,用这篇道将麦子与糠分开。耶稣在马太福音中极其严厉地驳斥法利赛人,他说:“清心的人蒙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耶稣宣告说他的福是给那些真心寻求神的人,他们的奉献不掺杂别的东西的。法利赛人的宗教热情的核心是为了讨人的喜欢。我们在耶稣的教导中看到他们在人前祷告,做给人看。我们不要做两面派,神国的子民全身心地拥抱这个新的公民权,他们根除旧公民的痕迹。我是一个新国度的公民,我不会把旧公民的样式带进新的国度去。假如有人离开原来的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去,却依然高举他们放弃了国籍的那个国家的旗帜的话,那就令人困惑不解了,除非你不知道国旗代表什么。 在基督的国度里,人们不会再想要挥舞罗马国旗或世俗的旗帜。与我们以前所效忠的一刀两断,是唯一讲和的条件。这包括所有方面,我的政治观念、我的生意原则等等。唯一讲和的条件是我完全降服于神。我是按照基督的教导还是弗洛伊德或斯波克的理论来教养儿女?这不是开玩笑吗?当然是基督啦。其实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弗洛伊德的学说对我们思维所产生的影响。我是按照基督的教导还是卡内基或是拿波伦·希尔的观点来决定我生意伦理?我是让基督,还是马克思或杜威来决定我的改革立场?我对真理的认识是藉着基督、还是通过亚里士多德或休谟? 基督的国度是祝福的唯一方法。我们应当放弃其它一切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事奉一个主人。耶稣在同一篇道中教导说: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马太6章24节)在国度或教会里,基督被清清楚楚地彰显出来,这是神的应许。 “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林前13:12)基督必被彰显。他向我们显现的地方,不是你将罗马、弗洛伊德、斯波克、你的任何一个特殊的宗教教师与万王之王相题并论的地方,他不是万王中王,他是万王之王。 第9节“使人和睦的人蒙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这里的“使人和睦”的职分与紧接下来似乎与反判行为连在一起的逼迫是否一致呢?“使人和睦的人蒙福了”。但他接下来马上说,至少在政治宗教环境中反判的人蒙福了,没有人喜欢你,你得设法将这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我们再看耶稣在马太福音后面说道:“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马太10章34节) “使人和睦的人蒙福了。”但我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然而在另一个场合他说:“愿你们平安。”这是什么意思?作为基督徒,我们哪里来的平安?也许保罗在“罗马书”12章18节里所写的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 这句话同时也包含一个意思,即有的时候“不能行”。他说:“若是能行”,意思里说也许有时“与众人和睦”是“不能行”的。有时医生必须用刀切除使伤口痊愈。牺牲一切所得的和平决不是和平,而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忽略本质上的不同,不是与众人和睦,而只是拖延而已。有人的婚姻就象这个样子,彼此不说话不代表家庭和睦,而是一触即发的前兆。 在加州经常有小地震,据说这些小震动是地壳板块的移动。这些板块朝相反的方向移动,我还听说这些小震动是好的,因为如果板块不是这些持续不断地小调整的话,它们就会积存力量导致一个大地震,10.5级,快要来了。 基督徒决不要认为避免争议便是使人和睦。除非人与神和睦,在人中间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和睦,与神和睦来自基督,唯有来自基督。这个信息既令人激奋,又惹人不快。我们在圣经中学到这是惹人不快的好消息。但是这是唯一有效的手术。神的真儿女们不断地揭示他们真的父亲是谁。 10到12节经文:“为义受逼迫的人蒙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的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蒙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显然,人对人的国与神的国之间的全然不同不会熟视无睹,人对神国的扩展也不会高兴,这是耶稣在这里所教导的,会有冲突。第一剂药不足够治愈疾病。感染与治疗之间开始激烈的争战。我们住在一个被感染的世界,治疗就是基督和他的国度、他的道、他的福音。在医治的早期阶段,治愈不足与疾病匹敌;进入非福音的文化中的第一批宣教士往往是殉道的。但是,正如在《诺曼底》里, 人如潮水滚滚涌来, 最终基督的国获胜。 你们都知道汤姆·汉克拍的电影那部《诺曼底》吧? 我们经常站在我们这个角度去看这部电影,士兵们从诺曼底海滩涌上来,简直就是自杀性的。另外一部记录片是站在德国人的角度,看着美国士兵怎样地前仆后继,所有机关枪的子弹都打完了,还是一批接一批地涌来、涌来、涌来。你们可以想象德国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人如海潮滚滚而来。这就是神的国,我们在前面学到的,神的灵,神的热情比起人心来是那样地强壮,他的国度会不断地来临、来临、来临。第一批传教士通常为主殉道,特别是在很黑暗的国家里,但是有第二批,第三批,前仆后继,带去祝福,尽管他们努力带去祝福的地方的人们不欢迎他们。 据说一个人的正直可以从他敌人的性格上测量出来. 耶稣带来安慰不仅如此,他呼召基督徒要大大地喜悦, 要超常地快乐. 因为大的奖赏是要给那些与先知并列的人,而不是给自以为聪明的人。当你在跑当跑的路的时候,认清谁是“如同云彩围着我们”的见证人,与他们同跑天路,宁愿与先知而不与有权力的。 在现今文化中我们很少看到迫害。但是,朋友们,有很多小震。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许许多多小震的文化之中,恐怕我们象许多加州人一样,在睡梦中从一个小地震中过去。我就是这样的。小地震?就象一只25美分的硬币放在震动的床上,又回去睡觉了。从中西部来探亲的人可吓坏了。我也许对台风、飓风更可怕一些。当我们不加注意地任凭这些小震从身旁过去,我们没有站出来说:“等一等”,我们忘了我们的公民权。我们,基督徒朋友要开口,说“等一等”。知道在什么时候,怎么样说“等一等”是很难的吗?但是我们需要这样做,“等一等,这不是基督,这是黑格尔。” “这不是基督,这是苏格拉底。”我们舒舒服服地任凭世界上的观念穿透进来与基督并列,我们不应该允许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我们忘了自己天国子民的身份,我们视律法于不顾,因而离弃了我们的王。我们的王呼召我们要张开口,用爱心温柔地说。我们是使者,我们对人说话,我们要说话。我们知道你们中间有人这样做,我和教会很多人谈过话。 他们问:“该怎样温柔地说?” “怎样说才不会引起争吵?” “怎么说……”不是我从来没有与人争论, 然后毫无结果地走开了。但是你们要做的一件事是从错误中学功课,知道有的对话是没有结果的,知道有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步你只好放手。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从不说什么,你必须愿意参予。愿我们全心地追求那些基督的国成为一个木本国度的品格。但是我们当今文化中的教会正在朝十字旋转形门的思维方式发展。如果不生效,我们试试别的办法. “试试神”。汽车后面保险杠上贴着的“试试神”言下之意,若不行,我们再试试别的,但是要“试试神”,这不是我们理解和传讲福音的方法。我们应该全心地追求使基督的国成为一个木本国度的品格,因此将荣耀归于我们的王。 让我们祷告:天父啊,求你藉着你的圣灵使我们遵守你的法度. 愿我们从救主耶稣这篇讲道中所学的品格成为我们自然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祷告, 父啊,求你侵入我们的心,与我们同在. 正如耶稣紧接下来教导我们的,让我们真心地做盐做光,我们要将你所赐的带给这个急需的世界。父啊,帮助我们,用我们来荣耀你的名。祷告奉主耶稣的名。阿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