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83)
2007 (428)
2008 (436)
2009 (659)
講員:洪振輝牧師聖經:王上22:5~28
最近在台灣,政治人物說出一句與「鼻屎」相關的用語,引起社會諸多的爭辯;連教會公報、論壇報、許多文章都有探討。我們要一起用聖經的觀點,包括舊約的先知與新約的經文,來看語言該如何表達。
一、「話語」的奧秘
1. 話語(說話)是一種藝術舊約記載所羅門王對話語美好的描述:「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言25:16),我想一個藝術家可以從所羅門王這句話中,製造出很多很美的藝術作品,包括文章的描述,這就是所羅門王提到話語的美和藝術價值,但是聖經當中也有很多地方讓我們知道話語在人的口中是很難控制的。
2. 語言(說話)難以約束新約雅各書教導人要謹慎舌頭:「若有人自以為虔眨瑓s不勒住他的舌頭,這人的虔帐翘摰摹!?雅1:26)「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雅3:2)舌頭是「小小的(船)舵。」,能牽動全船向左或向右。(雅3:4)「舌頭在百體裡是最小的, 卻能說大話。」(雅3:5)「舌頭就是火!看阿,最小的火能點燃最大的樹林。」(雅3:5)「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染全身,並且是從地獄點著的。」(雅3:6)「各類的走獸已經被人制伏了。唯有舌頭,沒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惡物,滿了害死人的毒氣。」(雅3:7,8)話語雖然是這麼的小,但是在我們的生命中卻佔了那麼重要的位址。如何約束舌頭?「把嚼在馬嘴裡」(雅3:3)基督徒的舌頭?「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咀那照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人。頌讚和咒咀從一個口裡出來,我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該的。」(雅3:9,10)我們要想辦法自我約束,話語是好的,如果錯用話語,就變成敗壞。這種敗壞不只是自己,更會影響別人,因此我們要說什麼 、要聽什麼,都是很重要的事,都需要智慧的判斷。
3. 語言(說話)能影響別人耶穌在該撒利亞腓立比的路上,問十二門徒說:「人說我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裡的一位。」(馬可8:27~29)不過耶穌所要的,不是別人的認知,而是要你真實的認識。唯獨彼得說:「你是基督。」彼得所認識的耶穌,不是照別人的觀點,他有建立正確的信仰,告白「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馬太16:16)這個對話,與一星期後的「山上變貌」有密切的關係。
二、登山變貌的啟示在彼得正確的信仰告白後,耶穌首次清楚的講明:基督當受苦、受死、受釘在十字架上。接著,帶著十二門徒走往耶路撒冷。途中發生了山上變貌:「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象,衣服放光,極其潔白。忽然,有以利亞同摩西向他們顯現。」(馬可9:2~8)摩西是說出「 頒佈」上帝誡命的代言人;以利亞是講明「宣告」上帝旨意的代言人;耶穌是上帝的話「道成肉身」的具體表現。(下續第17頁)(上接第20頁)在加利利的山崗上,中央站的是耶穌,兩邊站的是代表舊約的祭司摩西與先知以利亞,印證真理的教導者耶穌,與話語的宣揚有不可分別的關聯。道就是話語,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上帝說要有光就有光,上帝用話來創造,上帝的權能成為肉身顯現在人當中,即是道成肉身的耶穌,而這道就是種話語,耶穌在一生當中,把這些道用話語表達出來,耶穌說他就是真理、道路、生命。
三、先知的語言主前第八世紀,北以色列國,亞哈王當政時代,有三位傑出的先知:以利亞、以利沙、米該雅。以利亞曾冒生命的危險,向450個外邦拜巴力偶像的先知挑戰;以利沙曾求上帝將感動以利亞的靈,加倍的感動他;米該雅則只講實話,不講虛偽好聽的話;米該雅所面對的,不是去與外邦人爭鬥,而是要與在他身邊的一群同伴 (400個敬拜耶和華的假先知)對決。
1. 假先知亂講預言那些假先知在不平安的世代,宣告平安;在不可動武的朝代,都「一口同音」(王上22:13)亂講虛假、不實的預言向王建言,叫亞哈王出兵戰爭:「以色列王招聚先知,約有四百人,問他們說:我上去攻取基列,可不可以?他們說:可以上去,因為主必將那城交在你手裡。」
2. 真先知的形象米該雅不如那些說虛偽話的假先知,他「不說吉語、單說凶言」
3. 米該雅受警告「眾先知一口同音的都向王說吉話,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話。」
4. 風涼話令人省思「米該雅回答王:可以上去,必然得勝。」王卻希望米該雅和他說真實的話。
5. 以愛心說實話「以色列散在山上,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這民沒有主人,他們可以平平安安的各歸各家去。」
「誰去引誘亞哈王…去陣亡呢?」我想這個世代很需要”以愛心說實話”,基督徒的話語,應該是由兩軌同進的:
1. 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馬太5:37)
2. 愛心保羅:「唯用愛心說諏嵲挕?弗4:15)老實的說出來是第一原則,第二原則就是憑著愛心說。這個世上這麼多頂撞、不同立場,我們要求上帝賜我們智慧,把這兩個原則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