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风

如风的岁月里依稀有几行深深浅浅的脚印 ,,,,,,
个人资料
正文

《宋词名篇赏析-- 晏殊》

(2009-10-04 18:36:36) 下一个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抒写光阴流逝的感伤。词人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把人生放到时空这一广大范畴中来进行思考,于是,这首词便具有某种厚重的哲理韵味了。上片三句貌似淡淡写来,其中却蕴涵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勾画的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人们心中所有但却是笔底所无的一种“诗意”的感受。“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死亡。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这就是词人在舒适生活环境中也不能避免的“闲愁”,是摆脱不了的一种淡淡的哀伤。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首词创构的是一个大的时空框架,但它所写却是极其深细的离恨相思。框架虽大,使人销魂的“离别”之情却在不断扩充、膨胀,一直弥漫到框架的所有空间,甚至连支撑框架的实体都被这离情所掩盖、吞没,直至实处化虚,整个空间剩下的只有离情了。不过,它并没有虚到一无所有,而是在“满目山河”、“落花风雨”之中,摆设下一台“酒筵歌席”,在歌声与风雨交织声中再落实到“眼前人”身上,这就证明了现实的存在。既然无法摆脱“年光有限”的苦恼,不如及时行乐,“怜取眼前人”。这就是词人解决生命短暂、时光永恒矛盾的方法了。与其说是解脱,不如说是沉湎。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写深秋怀远,气象阔大。一切的景物都因词人的情感而设置。槛菊、幽兰,清香芬芳,然而,此时却与离人同愁同泣。双飞的燕子,在刺激着孤独的离人;无知的明月,不懂得离别的“恨苦”,月光穿过“朱户”,整夜地照着无眠的离人。强烈的离愁别恨,使周围所有的客观景物都涂抹上浓烈的主观情绪。下片登楼远眺,视野开阔。水长山阔,天涯无尽,却不见情人归来的身影。没有踪迹可以寻觅,甚至书信也无由寄达。离人的愁苦也将无休尽地延续下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则是对此词的另一种理解。   

【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这首词写相思离情。上片的意境是悲凉的。起拍便从人生这一大的范畴着眼,但通过离情的反复抒写,最终又落墨于小小的“泪滴”之上。下片写秋夜难挨,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片刻的安慰。但好梦难成,心神不定,经常被惊醒过来。这时,耳边传来了大雁的啼叫之声。当离人从梦中惊醒过来之时,耳边听到“何处高楼雁一声”,便想到会传来盼望已久的家书,想到大雁按时南归,人也该按时回乡了。而这一切,又都融入朦胧的“淡月”、飒飒作响的“梧桐”枯叶与劲厉的“西风”之中。这首词情感悲咽,但在悲凉之中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境界清新明丽,境高韵远,耐人咀嚼。   

【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一位舞女出色的表演给词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分手之后还能时时清晰、生动地回忆起来。那一次见面是在池塘水绿、微风送暖的明媚时节,歌妓不仅有仙人般的美貌,更有美妙动听的歌喉与婀娜多姿的舞腰,急旋变化,令人眼花缭乱。下片回到眼前,写别后的思念。结尾两句则落实到好景不常在的时光流逝的哀叹,词人总是能从繁华喧闹中品味到人生的悲凉。《词林纪事》卷三评云:“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过,不禁惘然。”   

【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词写送别全程。长亭饯别,离歌哽咽。虽然“行人”的航船已随波远去,却仍站在船头隔着飘飞的尘土不断回头遥望;“居人”的马匹也久久地站在岸边背映丛林在高声嘶叫。正如江淹所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不过,这只是“别赋”的一般场景。下片才把离情别恨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画阁中的居者无法忍受离情的折磨,只好登上高楼绝顶纵目远望,但他望见的却只是西去斜阳映射着平静的水波静静地流向远方。随着行人的远去,无穷无尽的离愁随之蔓延,乃至“天涯地角”无处不在。唐圭璋说此词“足抵一篇《别赋》。”并非过誉。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词人面对芳草绿遍、花红稀落的郊外景色,面对濛濛扑面、四处纷飞的柳絮杨花,内心不免荡起春光消逝的情感之波,尽管这波纹十分细小,但却久久地难以平息。词人总是有时光无法把握、生命短暂的悲慨,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的消逝,更能牵引出词人心中微妙复杂的情感。面对袅袅炉烟和飘拂于空中的游丝,词人在静静地思考着,但又得不到任何答案。词人始终是不能摆脱时空永恒、生命短暂的矛盾痛苦。也只能借助醉酒来消磨愁苦了。   

【山亭柳】   
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这首词写歌女悲惨的一生,前后呈鲜明对比,反差极大。上片通过三个方面写歌女年轻时红得发紫的盛况。一是自幼便学得一身好技艺;二是在歌唱与演奏方面不断有自己的独创与革新;三是声名大振,红极一时,收入可观。下片则写歌妓的景况一落千丈。由于年老色衰,听众锐减,为糊口仍往来奔波,而得到的却只是“残杯冷炙”的凄凉境遇。她孤身一人,难觅“知音”,每当忆起当年,思虑今后,便止不住“当筵落泪”。词人对这位歌女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其中恐怕夹杂着的是自我的身世感伤。这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声情激越,感慨悲凉,可以说是晏殊《珠玉词》中的别调。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这首词抓住少女斗草获胜后的一个镜头,反映出她们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笔触生动,格调轻灵。开篇点明季节特色。“燕子来时”与“ 梨花落后”,一紫一白,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有此二句,“新社”与“清明”这两个抽象的季节名称也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形象性了。那时,闺中妇女盛行斗草、踏青与荡秋千的游戏。三、四句承此再作发挥,把清明节时的风光描画得有声有色。下片人物开始出场。但这只是一种虚出,因为观众并未见到人物本身,而是少女的笑声最先传来耳际。这笑声划破了春天田野的寂静,压倒了黄鹂的鸣啭,温馨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结二句刻画出少女天真无邪的活泼情态。点睛破壁,全篇皆活。   

【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首词以闺中少妇的口吻,极写相思之苦。开篇从“绿杨芳草”连及告别的“长亭”和离人远去之“路”,于是,便产生了因年少无知而把离别看得过于轻易的怨悔之情。“楼头残梦”两句就是这种情感的升华,它形象具体,色彩明艳,音韵铿锵,对句工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广阔艺术空间。五更时的钟声传来耳际,三月的细雨敲打着,花片飘落大地,还有倾吐“离恨”的喁喁絮语。下片,紧接着便是这“絮语”的诗化。虽然这“絮语”近似唠叨,但听之悦耳动心,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出自一个少妇的内心深处。词人善于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难以形诸笔墨的感受和盘托出,同时又蕴藉风流,恰到好处。词中多用对偶,新巧工整,富有画意诗情。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这首词写闺中情思。所有的相思,都写成“红笺小字”,但是,意中人却不知在何处,因此也无法寄达。无奈之下,只能“独倚西楼”,直到斜阳在山,还不忍回房。在这样孤独寂寞中煎熬时光,闺中人又多了一份担心:时间飞逝,如眼前“绿波依旧东流”,万一红颜老去,意中人即使回来也有“人面不知何处去”的失落,那时将不再有两情相聚的欢乐。愁苦的思念中,于是增添了一份焦虑。   

【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词写秋日里独居的寂寞。秋风吹起、梧桐叶落的季节,环境变得冷清凄寒。与意中人分离的现实,更加叫人百无聊赖。只能靠“绿酒”和“浓睡”消磨时光,每日就是如此打发过去。下阕写次日,时间又到了黄昏斜阳西下的时候了,想起“昨夜”的寂寞“微寒”,就不知今夜如何打发时光,或许又要在无眠的折磨中度过。全词擅长用秋天凋零枯萎的景象烘托人物凄凉落寞的心境,感情表达非常隐约含蓄,几乎只有动作与感觉的描写,而不直接抒写情怀。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一场追寻欢乐的时光过去,与歌妓分手之后,时而会有浮生如梦的感觉。其间,谈情说爱是没有任何可信度的,所以,只求得灯红酒绿之际的 “烂醉”也就可以了。这是词人出入秦楼楚馆狎妓生活与心态的真实写照。宋代文人士大夫在生活方面就是如此地放纵自我,尽情享乐,连晏殊这样的高官达贵也不例外。   

【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词以流畅明白、深情绵绵的语言写离情别思。开篇便是别后的懊悔。“当时轻别意中人”,留下这么多的痛苦折磨。早知如此,当年应该“碧海”、“瑶台”一起携手归去,免得眼前“山长水远知何处”的思念。下阕写闺中寂寞,以抒相思之情。“绮席凝尘,香闺掩雾”是夸张,极写闺中无聊,停止了一切日常应酬活动。惟一的行动就是上高楼眺望远方,梧桐叶雨则增添了凄凉。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谥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浣溪沙》中“无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辞海》1989年版)

(文章来源:北京国学文化传播, 编辑制作:zw)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williamzou 回复 悄悄话 这里有很多经典诗句,读起来确实让人惆怅。人的情感从古至今也没变,读古人的诗词更让人体会到人生如梦。。。。。。
麦子lily 回复 悄悄话 他的词,自是极美的,只是读着常忧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