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乐及大自然

让诗词书法, 音乐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实我们的生活 - 伊梅邀请您
个人资料
正文

必背古诗词第33首 《凉州词》及34首《凉州曲》 (必背古诗词三百首 诗画版)

(2013-06-09 04:07:47) 下一个




必背古诗词第33首 《凉州词》及34首《凉州曲》
(必背古诗词三百首 诗画版)





 《凉州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词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它又有何用?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55004.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州曲新解


 

七言绝句《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王翰,字子羽,唐时并州晋阳人。对于此诗,《唐诗三百首》编者蘅塘退士孙洙的批语是: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孙洙不愧知音之士,八个字批语,准确道出了此诗意蕴。

这首诗不仅意蕴深远,边塞风光也如在眼前,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音乐高度发达的李唐王朝,不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且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如果熟悉唐朝音乐,就会明白,欲饮琵琶马上催,是指琵琶马上两种不同乐调。诗中马上,是马上乐之略。所谓马上乐,是鼓角横吹的军乐。追溯历史,融合了北狄、西域音乐的鼓角横吹始于汉代。史称: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这种鼓角横吹武乐(即军乐),在殿庭之上,称作横吹;于军旅行中,则称骑吹。后世因骑吹是在马上演奏,亦称马上乐。如西晋傅玄《琵琶赋序》即有作马上之乐的说法。《旧唐书·音乐志》也说: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鼓吹本军旅之音,马上奏之。故自汉以来,北狄乐总归鼓吹署。

 

魏晋隋唐,马上乐已成为融会北狄、西域音乐而形成之鼓角横吹军乐的专有名词。

 

明白了马上二字典故,我们可以知晓:《凉州曲》中描写的乐调,除了用琵琶一类乐器演奏的马下俗乐以外,还有马上军乐,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所谓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边塞将士正欲欣赏琵琶一类乐器奏出的悠扬乐调,以就痛饮,突然远处传来金鼓钲钲、号角齐鸣的马上军乐,这马上军乐,使他们又回到即将出征的现实之中。

 

《凉州曲》不仅是诗中有乐的佳作,而且是乐中有诗的绝唱。诗中乐调的强烈对比,自有一番深意。如于音乐不甚了了,很难领会其中滋味。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凉州曲》这首意蕴深邃的古诗,译为如下白话:

葡萄美酒,直向夜光玉杯里倾来,

琵琶悠曲,助我们痛饮开怀。

忽听得,马上乐已高奏催征,

将士们,要喝酒的还不赶快。

醇浆急饮,好一阵头晕脚歪,

诸君止笑,即令醉倒,又何足怪?

不见我足下这千古沙场,

早成了战尸狼藉的所在。[2]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3724944.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